有些人明明可以简单赚钱,却非要给自己人生加难度
昨天巴菲特的股东大会里,有个场景记忆深刻。
就是毫不讳言的说,他和马斯克不是同一类人,他们是玩游戏,找容易的事情干。
而马斯克是设立几乎不可能的目标,所以才能有今天的成绩。
这是两种,很不一样,但都很有意思的赚钱逻辑。
前者玩的是概率游戏。
以前老巴买股票,不是这个逻辑的。
他喜欢找那些跌破估值的股票,然后抄底买入,带起来,赚取触底反弹的费用。
他称为“捡烟蒂子”的商业模式。
后来遇见芒格,比他大6岁多的拍档告诉他,你这个玩法太辛苦了,因为,你把一家差公司弄好费的劲,肯定要远远大于一家好公司更好费的劲。
后来,策略就调整成了,以合适的价格,购买卓越的公司,并长期持有。
后者是彩票逻辑,买中了就发财,没买中分分钟有可能破产。
有句话是,强者不赌,就是不做单次博弈,只做概率上的赢面,所以哪怕马斯克获得了今天的成就,巴菲特也不羡慕。
有定力的老头子。
万叔有个同学也是这样。
他硕士开始,打德州扑克,后来一直打,到了某个阶段,开始稳定赚钱,到现在,一年几十万的副业收入。
有一次问他,你是什么机缘秘密开始,可以稳定赚钱的?
同学东北人,讲得也很实在,赢钱的秘密不是靠技术,是靠判断。
当时万叔还以为是说,判断概率、牌大小什么的。
同学说,是判断这张牌桌上,有没有比你弱的鱼。如果有,你就吃它,往狠里薅,如果明确没有,就换桌。
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就开始稳定赚钱了。
万叔做咨询以来,链接了很多客户,也链接了很多合作伙伴。
基本会把这些合作伙伴,分为三类。
一类是认知不如自己的同行。之前在一篇文章里讲过,如果是这样的合作方,在项目团队里拉一个人来帮忙,我不仅不发工资,还要收费。
为什么,因为认知的势能差,可以转化成钱。
一类是认知水平类似,但模块、专业不同的。这类合作伙伴一般是结盟,以平等的条件,彼此合作,差额补贴。
一类是认知高于自己,有一些零碎的项目需要外拓的。这类合作伙伴,万叔大概率会降低收益期望,但要求提供资料,让团队有学习的机会。
虽然钱少了,但是提升了认知的势能,在面对客户和第一类同行的时候,有了更高的价差,可以赚到钱。
这个思路哪里学的?在以前公司的总监那里。
他经常去投一些、诸如南方电网、越秀集团的标。
因为不是麦肯锡、埃森哲这样的顶尖公司,怎么抢下来一块肉?
就是超配。
比如一个50万的项目,按照一般情况,大概是配1个项目经理,1-2个项目顾问。
总监在投标的时候,人员配置,直接配3-4个项目经理级别的家伙,并且主动提出驻场在客户处办公。
这样一下来,成本都可能比收入要高。
换做一般的公司,就完全没法竞争了。
同样的配置,你成本都收不回来,怎么跟我比?
这对于一些限制总价的国有企业来说,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就能以下克上,田忌赛马。
但是,这个项目完了以后,带着在集团项目的经验,3个项目经理,每人带几个顾问,直接去下面的子公司扫单,成片成片的拿到项目。
这时候交付快、产量多,收益一下子被拉上来,赚得盆满钵满。
很多人很执拗,陷入一个逻辑的循环里,出不来。
万叔之前讲,要提高认知,才能通过认知势能差赚到钱。
很多人就问要看什么书,学什么课。
你没理解这句话的核心,不是要提高认知,是势能差能赚到钱。
假如你是阿甘,或者是尘埃落定里那个傻子,又或者是小布什,那你是不是生下来就该一头撞死,早死早超生赶紧下一局?
肯定不是啊!不是有个狐狸,自己的尾巴被烧了,就说大家最好都把尾巴弄短比较好看。
小时候你总觉得,要吃苦、勤奋、汗水换来的钱,才是对的。
但钱就是钱,揉成一团的20块,并不比崭新的20块更有购买力。
纺织机造出来以后,你干不过,去纺织厂当工人也行嘛!
如果前面的山太高了,你搬不动,绕走就好了嘛。
所以,如果实现人生目标,需要以钱为盘缠,就赶紧去赚。
千万不要一根筋的死脑筋,被好、坏,善、恶的说法,蒙蔽了眼睛。
时刻记得自己的目标是啥,然后,找最简单的路径达到它。
EN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