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访问过上百位成功人士的哈佛教授:养出“别人家孩子”的重点是战略

瞿逸冰 外滩教育 2024-04-30

 看点    自家孩子总是不如意?别人家的孩子带来很多压力?看过很多书还是不得其法?或许是育儿优先级排错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纳德与著名记者塔莎调查了美国最成功的一群人,发现大师级家长都是战略家,并且总结了一套战略式教养公式。外滩教育特约作者、上海民办平和学校教师瞿逸冰日前与两位进行了对话,深入讨论战略式教养法则。

ps:文末有外滩君赠书福利,感兴趣的读者不要错过~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瞿逸冰   编丨Travis


这届家长不容易。

近忧孩子生活学习的大小问题,也考量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政策,更要远虑国际形势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80、90后的家长,本身又背负着自己的成长历史。在“原生家庭”的讨论中,他们是回望、反思的孩子。

现实压力与反思动力,总是不断催问着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养育孩子?


写家庭教育的文章不少,我也读了不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一堆新词,“鸡娃”、“牛蛙”、“佛系养娃”、“顺义妈妈”、“上东区妈妈”…

看着别人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年薪百万叫苦教育用掉一半,别说有孩家庭焦虑暴增,未婚人士都被劝退。

美国家长也是如此。最新一期的《大西洋月刊》,就为美国私立中小学委屈。

这些学校收费高达四五万美金,家长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然而即使是他们,也为顶级高等资源的稀缺焦虑,愈发干预私立中小学教学,甚至要求改成绩单等等。

不过现实中,我们也总会发现,有的家长不焦虑,孩子也很优秀。怎么做到的?

最近,我读到一本新译的《高成就孩子的教养法则》。

书是合著,作者之一的罗纳德・弗格森麻省理工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

罗纳德・弗格森

另一位的塔莎・罗伯逊美国著名记者,曾供职于美国大名鼎鼎的报纸《波士顿环球报》,这份报纸以独立、精英著名,曾报道了震惊全美的波士顿教父性侵案,其后被改编成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

塔莎・罗伯逊

2003年开始,塔莎和罗纳德与全美近200名高成就者访谈,详聊他们的家庭教育。

这些人中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著名视频网站Youtube的CEO、硅谷独角兽基因测试公司23andME的CEO,以及一百多位哈佛优秀学生。

他们在这本《高成就孩子的教养法则》中指出,养育孩子靠的是战略而不是战术。


大多数父母重战术,关心房子买在哪里?培养什么特长?报个什么辅导班?孩子不学习,我该鼓励还是该批评?

但是本书说,大师级父母都是战略优先,再讲战术,首先问孩子到底在哪方面有潜力,我如何释放这些潜力?

3月底,我与两位作者进行了对话。塔莎和罗纳德与我详聊了到底什么是战略式教养,以及战略式教养的关键元素。

什么是战略式教养?

给家长的读物陆陆续续出版了很多,单看都很有道理,放在一起则充满了自相矛盾。

有人主张放养、有人要鸡娃,有人说多赞美,有人说还是要批评。

主张虽然不同,但每个人都可以举出一堆名人故事,告诉你成功人士就是这么被教育出来的。“输入”的五花八门,“输出”却只有一个。

很多指南只是创造了一个个“黑箱”。在工程和信息技术中,“黑箱”指那些只知道输入与输出,不知道中间发生机制的物体或系统。


“如何找到黑箱的工作机制呢?”我追问。

塔莎和罗纳德说,他们刻意用了新闻的方法,而不是社会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调查。

这是因为社会科学总是从假设出发,例如,当我们问出“学生的成绩和家境有关吗?”,就假定了家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这个过程中,研究者不可避免地被局限。

新闻的方法则让两位作者打开自己,用完全开放的心态倾听每一个教育故事。

“最大的发现是什么?”我问。

塔莎说,社会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人们的行为与成功都依赖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比如,很多人认为亚洲是高竞争文化,因此“虎妈”就能养育出最好的孩子;或者,富人相比经济弱势的家长更关注孩子能力的培养。


让她吃惊的是,在这本书采访的大量高成就人群中,他们的家长都有一套高度相似的教养方式,无论种族、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信仰和国籍。塔莎和罗纳德因此把这些人称为“大师级家长”。

他们认为,孩子的成功=使命感+自驱力+才智。

使命感,指崇高的目标。有了使命感自然会带出自驱力,也就是主动精神。同时,仅有意愿不够,还需要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就是才智。

如何培养出这样的孩子?

与其他同类书籍对比,战略式养育有三根支柱:


1. 对孩子的充分了解;


2. 角色的适时升级;


3. 足够的决心


战略式教养的第一根支柱
对孩子的充分了解

我的个人观察:信息越多越焦虑。最痛苦的爸妈往往在数个家长群的潜水中产生。

只看别家孩子的优点,没有人受得了,大明星也不例外。

传言,成龙以前总对儿子房祖名不满意,羡慕郎朗、李云迪弹得一手好钢琴,也让儿子弹钢琴;看王力宏会拉小提琴,又给他买小提琴。最后房祖名又不弹琴又不拉琴,只能暗想王力宏又高又俊又努力,是自家小孩多好。

房祖名(左)  成龙(右)

沿着别人的路拼命追赶,孩子也很痛苦。这种焦虑看似源于比较,实际源于对自家孩子的认知不足。

好多人觉得孩子生下来是白纸一张,可以按父母愿望,任意图画。

其实不然。另一本教育好书《园丁与木匠》说,每个新生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是由各种基因、经验、文化和运气组合而来的复杂产物。

有的孩子是兰花,需要细心呵护,每天加雾保湿;


有的孩子是多肉,浇水太多反而不好。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看起来老生常谈,其实很少有人真的相信,更少有人坚持相信。

塔莎和罗纳德十五年来采访近200位高成就者,无一例外,他们的父母都认可孩子的独特性,并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质。

“父母首先是孩子的学生”,罗纳德说。这不仅意味着父母要花时间陪伴,更要有策略地去了解孩子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


书中一位大师级母亲丽莎,是脑科学教授,专门研究思维和学习科学。

丽莎女儿三岁半时,给住在韩国的表哥打电话,当时的纽约还是晚上,而表哥那里却已经早晨了。

为什么会这样?小女儿充满了疑惑。

丽莎却故意让她茫然了三个月,从不回答,但是有意无意地给点提示。比如,告诉她光来自太阳、地球是椭圆的,或者是在黑暗的房间里,用手电筒照射拳头。

三个月过去,三岁半的小女儿居然自己明白了公转、自转的道理。

丽莎总是对孩子“撒谎”,从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但前提是,她足够了解自己的孩子,确信他们能坚持寻找答案、不易产生挫败感。所以她才能一次次将孩子的好奇心转换为自学实践。


战略式教养的第二根支柱
角色的适时升级

2009年的夏天,18岁的郑爽因《一起来看流星雨》迅速走红。这是郑爽母亲精心养育的成果。从小弹钢琴、学舞蹈、16岁考入北京电影学院、18岁火遍全国。停留在这个节点,郑爽的家庭教育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然而,10多年过去,负面新闻参杂着挣脱原生家庭的努力,郑爽又成了家庭教育的失败典型。

总结郑爽的例子,就是战术成功,而战略失败。家庭的教育成果,要用很长的时间去检验。同样的教育方式,可能造就前半段的成功,同样埋伏着后半段的失败。

战术型家长指南只教你以何种方式进入孩子的生活,却忘记告诉你退出也很重要。

“直升机式家长”专门形容这类父母。他们无处不在,充分关心、充分监督。

但是支持过度,自主就不足了。有研究发现,“直升机式养育”出的孩子很难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和成年人之间的正常人际关系。


应该怎么做呢?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接受塔莎的采访,并分享了他的心得。

奥巴马夫妇有两个女儿。从婴儿期开始,他们两人就坚持每天花大量时间读书给女儿们听。

塔莎说,0-5岁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一个“早期学习伙伴”。研究称,大脑发育的90%都在这段时间完成,因此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让孩子爱上学习、激发求知欲。

而孩子们上学后,教育的重点就变为了独立能力的培养。“我们只制定了几条简单的规则”,奥巴马说。

1. 放学后马上要写作业


2. 小女儿8:30睡觉,大女儿9:00睡觉


3. 只能周末看电视


后来塔莎与罗纳德发现,奥巴马夫妇的教育方法正是大师级父母的典型模式:

· 0-5岁培养兴趣,


· 5-8岁培养自主性,


· 8-10岁的时候,这些孩子就很少需要父母介入,让他们帮忙检查作业、安排日程了。


“最终要实现无人驾驶”,罗纳德笑称。


难道10岁以后父母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吗?我颇有疑惑。

罗纳德说,一方面,父母需要承担“飞航工程师”和“救援者”的角色,多与老师交流,如果发现孩子需要帮助,在适当的时候马上介入,确保一切正常。

另一方面,父母要帮助孩子开拓眼界。书中写到一位哈佛毕业生、也是美国最年轻中小学校长的故事,他从小家庭贫困,与母亲靠救济金生活。但是这位母亲仍旧坚持带孩子参加免费音乐会,参观博馆,拓宽孩子视野。

成功的家长会指引孩子可能的方向,“这给了孩子巨大的先机”,罗纳德说。

没有父母能一直陪伴孩子,但父母的影响永存。在书中,塔莎和罗纳德指出,父母也是“哲学家”与“全球定位系统”。前者告诉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认识价值、如何过好人生,后者则在孩子独自前行时,以回声给孩子指明方向。

能力、独立、意义,分别对应“早起学习伙伴”、“飞航工程师”与“救援者”、“哲学家”与“全球定位系统”。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角色也在不断升级,知进也知退。


战略式教养的第三根支柱
足够的决心

《高成就孩子的教养法则》中一共提到了八种角色:


角色1:早期学习伙伴|培养终身学习热情


角色2:飞航工程师|确保正确的人生航向


角色3:救援者|扫除障碍,打开成功之美


角色4:启发者|指引实现自我的方向


角色5:哲学家|探索人生成功的意义


角色6:榜样|言传身教的力量


角色7:谈判专家|教会孩子表达立场、争取权益


角色8:全球定位系统|培养内化于心的判断力



上文提到了六个角色,剩下的“榜样”和“谈判”专家作何解?

他们对应的是战略式教养的第三根支柱:足够的决心。榜样是父母对自己的要求,而谈判专家则是父母如何与其他成年人协同一致。

先来说“榜样”。

微博上曾有一个吐槽。

发文的是个普通人,却有29万赞,可见引起了多少孩子的共鸣。

当然,评论里的家长也很委屈。

我省吃俭用,为孩子花了这么多钱,不是逼自己?


我牺牲自己的时间,接送孩子上辅导班,不是逼自己?


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陪着,空闲时刷刷手机都不行?


事实上,这些委屈没有错,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用心良苦。只是,在理解“学习”这件事上,家长们可能走了弯路。

孩子的学习不止发生在学校课堂或课外辅导班。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孩子主要通过观察进行学习。

塔莎和罗纳德的采访对象都有阅读的习惯,这种习惯为他们后来的成功奠定了的基础。当他们被问起什么时候开始爱上阅读,很多人都坦言,小小年纪的自己打开书本时,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

“我只是想模仿那种看起来酷而老练的行为”,其中一位受访人说。

进一步,家族内的榜样也会激励孩子。塔莎说,很多受访人也提到了哥哥姐姐或者祖父祖母对他们的深刻影响。不过,不管是研究还是经验都表明,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还是他们的父母。

角色解释

我们再说“谈判专家”。

如果父母是一份工作的话,职位描述至少可以写上三大页。照顾生活一大页,学习辅导一大页,战略规划一大页。如果遇上体育教育改革,还得马上加上一条,跳绳陪练。

随时待命、负荷运转,无怪家长们喊累。

实际上,家长不应将自己视为一个执行者,而应该将自己视为一个组织者,不断寻求并达成合作。

我问塔莎与罗纳德,家长们都必须完美完成这八个角色吗?这在我看来有些不可思议。

两位作者表示,其实可以把家长泛化成一切对孩子有影响的成年人。最简单的例子,父母之间可以分工:

一位时间比较多,就可以在孩子早期承担学习伙伴的角色,


一位沟通能力比较强,就可以多去了解孩子的兴趣。



再进一步,学校的老师也是绝佳的合作伙伴,他们能共同承担起“飞航工程师”的角色。

奥巴马夫妇说,即使当了总统,他们也没有落下一次家长会,米歇尔更是参加了全部学校活动。定期与老师见面,就能确保孩子处于正确的轨道上。

从这个意义上讲,孩子与其他成年人的相处也很重要。聪明的家长从小就会培养孩子与成年人沟通的能力。“我们将这样的父母叫做‘谈判专家’”,塔莎说。

书中有个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毕业于哈佛肯尼迪学院的玛雅,7岁时独自走进校长办公室,原因是她觉得课堂选择太少,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在充分评估情况后,校长支持了她,改变了课堂。

结尾

采访最后,我问了塔莎和罗纳德一个开脑洞的问题:“如何你可以随意挑选一个名人做你的孩子,你选谁?”

罗纳德大笑,“这是一个好问题,不过我还是选自己的孩子。”

你看,在这些教养之道以外,有一点也别忘记,就是毫无条件地、永远选择爱和相信自己的孩子,千金不换。


外滩君福利


“育儿过程中您都扮演过什么角色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外滩君将在4月12号(下周一)12:00

点赞数排名前5位读者

各送出一本《高成就孩子的教养法则》



关注外滩教育

阅读 3500+篇优质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