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进北美顶级冰球联盟后,妈妈却赞同我放弃体育爬藤,从50万一年的美高退学...

柯察金 外滩教育 2024-04-30

 看点    围绕精英家庭的培养,似乎总离不开“直升机父母”、“鸡娃爬藤”、“亲子关系紧张”等话题。今天的主人公Carmen,曾一路打进北美顶级的女子冰球联盟,却在“体育爬藤”的关键路口选择了退出及退学,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得知女儿不走寻常路的决定后,Carmen的妈妈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与支持......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柯察金    编丨Chelsea


不知何时起,精英子女的培养路线似乎变得相当“同质化”:


出身于得体的门楣,从小有一技乃至多技的“烧钱”项目之长;


一路就读学费昂贵的顶级学校;


成绩优异,简历出彩,并顺理成章地冲击名校……


16岁之前的女孩Carmen,无疑也稳妥地走在这条道路上。甚至相比背景相似的同龄中国孩子,她在某方面更具优势——不光文化课扎实,还擅长体育运动:


北美的冰球场几乎从来是白人的天下,鲜有亚裔身影,Carmen却一路打进了北美顶级的女子冰球联盟,和加拿大、美国的国家运动员一同集训。


Carmen


可就在刚迈入职业道路的大门、同时也是离所谓“体育爬藤”近在咫尺的关键档口,如此“争气”的Carmen,却一口气做出两个教旁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1. 退出冰球联盟;


2. 从每年50万人民币花费(40万学费+10万冰球集训费)的顶级美高退学。


前几天,Carmen终于从繁忙的日程表中寻得一块时段,令外滩君有机会静静听完她的心路历程。


需要指明的是,我们要讲的不是另一个“亚裔小孩被直升机父母逼疯”的案例——最近这两年(Carmen刚结束11年级),她每天的生活比起以往在校园甚至更加充实。


Carmen的经历、选择与成长,未必需要被模仿或复制,但确实能够让人在如今鸡血的大环境中感受到一股清风,一些杜绝陈腔的启示。


今年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也许特别契合她:人生并非轨道,而是旷野。


不如,先从Carmen“像孩子似的”妈妈说起吧。


“妈妈对我最大的影响,

就是不去影响我”


Carmen说,自己和妈妈两个人的关系,比起母女来说似乎更像是闺蜜。


“她会把我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没有任何所谓家长的架子,什么都可以聊,并认真听取我的意见。”


Carmen和妈妈


表面上,妈妈是个事业有成的女强人,在国内是报业总监,到了北美后做投资,“可实际上,我妈心里装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很多时候比如我要做某个决策,她其实是装作一个负责的妈妈帮我去分析,这时候我就笑‘妈妈,差不多得了吧’。”


在这对母女中,Carmen反倒更像那个从小成熟的大人。小学时,她偶尔会由妈妈的下属带着,她们回去都说,跟这孩子聊天简直像是跟朋友、同事在一起。


Carmen的独立能力,跟家里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一方面,父母平时的事业都比较忙,没有“鸡娃”的精力;另一方面,我家里人除了对我的道德品质有要求外,其他大小事务一切由我决定。


9岁的时候,Carmen便一个人坐飞机回海南老家(办了无陪同手续),此后也经常是一个人出去旅游;


从小上过很多兴趣班,比如跆拳道、架子鼓、吉他、画画……但这些爱好都是自己去联系报名,父母并不过问;


甚至后面上学,选什么样的私立学校这样的“大事”,Carmen也是自己上网做各种调查,做优劣势分析……


Carmen说,妈妈的这种态度可能是对她自己原生家庭教育的一种反弹。“我妈山东人,家里比较传统,坚持‘考公务员’才是正道,但是她从小的天赋其实是唱歌。不用想,家里人死活不让她唱。后来有了我后她说,今后一定不再粗暴地干涉孩子。

至于学冰球,也算是机缘巧合。就是小时候某天在商场里的冰场试了一下,教练眼前一亮,说有天赋。后来便一打就是10年,成为学校里唯一的华人选手,水平不逊于白人孩子。


Carmen在冰球队


冰球是加拿大的国球,被称作冬季运动中的“皇冠”,在北美是极具商业价值的大众运动;国家冰球联盟球队仅凭借电视转播,每年便可从联盟获得8000万美元的收入;北美大学招生时也一贯注重体育特长,很多顶尖大学都有自己的冰球校队。


所以,学生能进职业化的冰球队伍,几乎等于提前敲开藤校大门。


然而,一次旅行中的思考,彻底改变了Carmen的生活轨迹……


在进入女子冰球联盟后的那个暑期,Carmen给自己安排了几天度假,目的地是墨西哥的一个海滨小镇,本来她只打算在那里停留两周。


明媚的阳光、当地人和煦的微笑,一下子吸引了Carmen,“这是我以前绝少见到过的生活状态。”也是在那时,她认识了一些新朋友,了解到“数字游民”的概念。原本紧张的脚步在这里变得缓慢,所见所感皆是无比奇妙的体验。


美好的时光匆匆,Carmen拖着行李箱又来到机场,告别这短暂的休息后,她又将回到日复一日的训练和校园生活中。可人生似乎故意要给她安排一个小插曲:她的出入境证件不慎遗落,不得不又在酒店住了一晚。


“那个晚上,我心底里感到一股巨大无比的失落。翻来覆去终于想明白了:我还不想回去、回到原来的那种生活。”


思绪飘远后,Carmen想象起继续走职业运动员道路的状态,一日复一日——作为一个习惯了自己得出答案的女孩,这一次她也很快地得出结论——不。


“在冰球运动的10年里,我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收获了很多,没必要再在同一件事上耗费太久了。”


一番考虑后,她给妈妈打去电话,说明了自己想放弃冰球、去环游世界的决心,并像往常那样陈述厉害、解释未来具体要如何落地执行……


她说自己并不会走极端、彻底地放弃学业,“在北美,有很多忙于训练的运动员会选择在线高中,这样上课的时间比较灵活,但照样可以申请大学。”


她也打算采取这种方式,只不过不是打冰球,而是一边上学一边旅行。


多年来,Carmen和妈妈之间已经建立了很强的默契与信任,这次的想法也顺利地得到了她的理解与支持。


并且,不打算再打职业球赛这件事,反倒让妈妈松了一口气,“作为对抗性运动,冰球其实还是危险的,我之前就有过摔伤和脑震荡的经历。”

Carmen在进行冰球训练


“如果不是这么开明的妈妈,我不会有那么多宝贵的经历,”她半开玩笑道:


“妈妈对我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她不企图去影响我,而是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支持我的决定。”


以前在北美私校的同学们,大多家境都不错,不过他们也是被动地完成家长和学校指派的任务,每天的生活按部就班,几乎一成不变。他们对Carmen的敢想敢做,表达出满满的钦佩和羡慕。


或许在外人看来,妈妈的“放养”程度太过让人无法接受,但在Carmen眼里,这样有魄力的、包容的妈妈,令她感到无比幸运。


说干就干,Carmen自己搜集资料,选中了一所美国声誉排名前列的线上私立学校L。该校迄今已有30多年历史,受到美国政府认可,也得到了WASC(美国西部学校和学院协会)的认证。一年的学费,大约10万人民币。


按理说,从冰球联盟和私校退出来,家里每年至少能省下40万人民币,拿着这笔钱去旅行将会十分惬意,但Carmen想要的不是那种一路住酒店的打卡式“旅行”,她要极限挑战自己一把:尽量不花家里的钱


她确实也做到了。


这两年游历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以及东南亚等地——Carmen自己通过兼职和打工换宿,支付了60%~70%的旅行费用,而且随着技能的提升,有时候甚至能做到承担全部的开销。


但这些不是重点——一边学习,一边打工,一边全世界旅行……所有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这位小姑娘是究竟如何做到的?!


在全世界做“学徒”


说实话不轻松。每天都很忙,需要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Carmen坦言,自己日常的行程安排几乎都是满满当当的。


在线美高的作业并不少,她每日平均会拿出4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和完成作业;打工的时间也差不多是一次4个小时,每周4~5天时间,甚至有时候碎片化的时间,她也会利用手机软件来复习。


在车上写作业是常态


最极限的情况类似这样:一大早乘坐交通工具去其他国家,在机场或跨国大巴上,打开电脑学习;下午到达目的地后,立刻到店里投入到工作中;晚上则抽出时间做下一步的旅行攻略……


外滩君本来挺困惑,在线上课也该有课表不是么?比如“周二下午一点数学课”“周五上午十点英语课”……可万一这会儿人刚好在路上,或者户外没有网络的情况怎么办?


跟Carmen深聊以后才发现,在线美高不是一般我们理解的那种“网课”或“录播课”形式,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是一套交互式课本,系统做得很强大、设计得也很精妙——她甚至觉得传统的老师演讲的方式才是比较无聊和低效,远不如这种系统交互更能顺应自己的节奏,同时也更加有趣和身临其境。


自己找时间完成课业


学校还会配备一些“黑科技”资源,比如全模拟的、高度自由的实验室,可以在线上完成各种科学实验。传统的教师也是存在的,并且还不少,但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回答学生的课后提问。

Carmen不习惯花太多时间在学习上,但学习的效率一直比较高,“总想着赶紧学完,然后去做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她自己摸索出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比如类似费曼学习法,刻意地把知识点复述给其他人;比如用视觉化的方法学习,在脑海中构建思维导图……


目前,她的GPA保持在95%左,对此已心满意足,“也正是因为一直以来我自信能搞得定学业,才有底气去选择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


不光是Carmen,L在线学校也有不少同学跟她有着类似的选择。只不过,他们一般是全家人一道开着房车出游,让孩子切换到线上。这种云游四方的家庭,在北美虽然不是主流,但近年来也越来越多。


没有实体校园,也就意味着以前那种人际交往模式也不存在了,但Carmen表示这并没有影响到她:“和同龄人在一起玩耍固然很好,但我好像更喜欢认识全世界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现在,她的社交反而比以前更多、更精彩。


每旅行到一个地方,Carmen会选择在当地找一份工作。这两年她干过的活真可谓五花八门:牧羊人,咖啡师,烘焙师,前台招待,做饭,园艺除草,英语口语陪练,外贸翻译,调酒,保姆,养马员……


在土耳其农场喂羊


这些技能当然不是打小就会的。Carmen的秘诀很简单,就是保持一种“学徒”心态,比如她一开始到咖啡店,只能做一些打杂的工作,而且没有薪水只包食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她渐渐也能够上手做咖啡,现在,“菜单上二三十种的饮品已经全都可以做了”而随着技能的增加,收入也会水涨船高。


现在已经是熟练的咖啡师


在国外打工的各国年轻人,都是各种技能傍身,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Carmen喜欢观察身边人的技能,虚心求教,“在外面旅游的年轻人,都挺乐意分享的”。


她曾经到一个马场做学徒,学会了怎么给马上鞍,喂马,刷毛,清理,牵引等。在这份工作中,不仅能享受到驰骋马背的快感,也相当挣钱,特别是在欧美国家需求比较多。


养马的过程中一些细节很有意思,比如怎么避免被马踢到踩到,怎么应对打架的马儿,怎么记住每一匹马的名字……里面都是讲究,满是学问。


养马是门学问


最治愈的工作当属烘焙。Carmen说,沉浸在面包、糕点的香气中,简直有一种难以言表达的幸福感。


除了做糕点,她每到一个国家还热衷于研究当地的食谱,享受做料理的乐趣。



放弃了冰球职业生涯,在更加忙碌的打工旅行中度过的这两年里,Carmen对自己的选择毫不后悔。


她说,自己在旅途中所学到的,要远远多过传统的课堂。


人生比课本和大学广阔得多


Carmen的学习,不仅是指获得形形色色的工作和生活技能,同时也是一种心态和视野的成长。


就拿她钟爱的墨西哥为例,没有去过这个国家的人,很容易自动涌现这样的标签:“毒枭”、“混乱”、“黑帮”……但实际上,这些词汇完全代表不了全部的墨西哥,她在当地老百姓身上感受到一种温暖的生命状态,“随便在街上拉一个人,都能享受音乐,随时跳上一段舞”。


然而,人们总是抱有各种各样的偏见,甚至以此为荣。



Carmen切实地意识到,想要充分了解这个世界,光靠学会几门外语、课文,或是通过互联网的只言片语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亲身深入到当地才能真正明白,“他者”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很多时候,我们的猜疑和偏见,都是固执于自己的小世界所致。


以前在课堂上老师教的一些概念,她听了,但不从心底相信,但真正“在场”后,她真正产生了共情和理解——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每一次简单的和他人的聊天,就能打开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新的看法,引发对自我更深的思考。


Carmen并不会放弃上大学,只是她对大学的执念实在不深。


“可能国内对QS之类的排名很看重吧,但其实很多加拿大、美国当地人偏好的学校,就业很好但排名其实并不高。”


在择校上她很清醒,面子都是给别人看的——要至少读4年呢,自己舒服、合适岂不是最重要?


在她自己列的择校要点里,便把“气候环境”排到了十分靠前的位置(喜欢阳光明媚的地方);目前,她对金融、计算机和心理学都比较感兴趣,专业那一栏则打算填个“undecided”。



如果说更远的未来的话,Carmen有个梦想,就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中餐厅。


她说,中餐在国外给人的印象目前仍然是“快餐”、“低端”,而反观日料、西餐,就一副高大上的样子;有一些外国人最喜欢吃的中餐,甚至根本都不是正宗。她希望,用心做的中餐也能够发扬光大,以更高的品质和身价立足于海外。


有时候,Carmen从旅途中汲取思考和新体验的同时,也在给别人带去能量。有一位她在国外认识的男生,性格内向,从小不敢逾矩,家族也比较传统,整个人的气质很是阴郁,尽管年长5岁,一直受到Carmen的鼓励。有次,Carmen足足开导了他6个多小时。


前段时间,对方打电话过来表示感谢,说自己面试进了德国大众,实现了曾经没有自信迈出的梦想。Carmen听到后,由衷为他开心。


当然,Carmen也不断地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和外滩君聊完后,朋友们和她约在咖啡厅,要帮她好好梳理一遍大学申请的事情。


在接下来的申请中,Carmen并不打算找中介,而是每个环节自己亲力亲为“DIY”。只不过她自嘲:“后面恐怕更忙啦。上大学之前,我还打算好好把拉丁美洲走一遍。”


旅行中总能交到新的朋友



Carmen所上的在线学校,当然不适合所有孩子;一边学习一边旅行,自然对时间管理和独立性要求都太高;她也听到周围人的声音,吐槽妈妈的心真大……故而现实也是如此,这注定是大多数家庭不会考虑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然而,相比被动的、循着轨道的前行,Carmen的确勇敢地证明了一个被充分相信的,有自驱力的孩子,能够踏出怎样一片独特而美丽的风景。


“一路走来,还是要感谢妈妈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她说,出身传统教育的家长能做到这个程度不容易,而每个孩子最盼望的,比起优越的物质保障,其实是家长无条件的爱和尊重。


*本文图片均来自被采访者;社交账号:小红薯@Carmen王卡门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