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村节庆|魂兮归来--瑶族小年祭祖记录

乡村星球编辑室 乡村星球研究所
2024-08-29



vol.4 魂兮归来|瑶族小年记录
正文约3000字|阅读时间约10分钟  

明代晚期,大村先民从福建迁来,在瑶山深处辛勤劳作,开拓家园。如今,许多人已经离开了昔日的家园,这个最后的过山瑶村寨也逐渐显得凋敝。然而在瑶族人重要的节日里,许多人仍然会拖家携子回村祭祖。四百年来,有人离开大村,有人回到大村。也不断有外村人迁入大村。


▲留守大村的老人们

01 

最后的过山瑶

大村瑶寨


粤北瑶山深处,曾经布着众多过山瑶村落。如今许多人已搬出瑶山,去到城市就学、工作、生活。一个个瑶寨逐渐残破,或是屡经拆建,面目全非。大村瑶寨由于种种原因避开了大规模搬迁安置,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虽然同样面临着空心化的问题,但村里至今仍有十余户居民坚守。村落依山而建,溪水穿流而过,村民在山坡开垦梯田、畜养牲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村旁梯田 

大村的历史要追溯到400年前,姓祖先于明代从福建进入乳源,然后迁徙至现在的必背大村,繁衍生息。数代后,人口不断增多,村子规模也越来越大,很快成为方圆几十里最大的村落,因此得名大村。


▲瑶山中的大村(右下)

后来从大村又拓展出邻近的茶树岭村,两村唇齿相依,同气连枝。逢年过节,在外的村民仍会络绎回村,探亲扫墓,祭祀共同的祖先。


▲节日回到大村的村民 


节日婚嫁仪式表演 


02 

师爷和师娘

过山瑶文化的传承


过山瑶的众多传统宗教仪式皆以祭祖为核心。师爷是瑶族传统宗教仪式的操办者,在瑶族社会生活中地位尊崇。每逢十月朝、小年、清明、七月十五祭祖时,每房均需由师爷主持祭祖仪式,并举行(入祠堂)、(出祠堂)、(通灵)、(占卜)等仪式。

▲“邓敬万(右)和他的年轻徒弟在主持“上刀山”仪式 


瑶人没有文字,他们通过口口相传的歌谣和汉字记录的经书来记载自己的历史。师爷和师娘是瑶族传统社会中掌握各种技能、传承文化、延续认同的重要角色。除了主持各种重要仪式,祭祀用的经书、传家的《过山榜》都要由师爷来解读和记录。师爷往往还是掌握传统瑶医瑶药技术的医生。

▲瑶族经书-瑶歌 ©过山瑶博物馆

相比“师爷”,“师娘”则是过山瑶的女性宗教代表,管束阳世与亡魂的界限。歌姆则是瑶歌的传承人,瑶歌是瑶族常用来记录瑶山生活,并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记录瑶族历史。在“拜王”的时,“”和“歌姆”是盘王歌的演唱者。


▲十月朝拜王仪式“师娘”和“歌姆”在唱拜王歌 


大村祭祖宗教仪式主要由非遗传承人邓敬万师爷操办。大村村民大多为始祖邓向一郎(邓龙车)的后裔,分为十多个房,每房有一间祠堂。另有茶树岭迁来的盘姓一支,及嫁入的赵姓二人。其中以邓敬万一房人丁最为兴旺。邓敬万即为本房房长,也是本村师爷。


师爷邓敬万 


1976年邓敬万因体弱多病,由盘良安主持举行契日仪式,认太阳为干爹,取名“日养”,意为太阳之子。邓敬万28岁开始学拜王,节日庆典祭祀技艺,先师从邓敬先、邓坛一郎学艺8年,后拜师桂坑尾盘良安学艺至今。2011年举行度身仪式,取法名邓法贵,郎名邓贵三郎。2020年,邓敬万因瑶族盘王节传统艺术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


邓敬万和师傅邓良安在主持拜盘王仪式 



03 

魂兮归来

大村祭祖记录

2021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正值小年,村民纷纷回村,大村开始忙碌每年最重要的节庆之一--小年祭祖。乡村星球编辑室来到乳源,全程记录了这次祭祖活动,并采访了出身大村的两位非遗传承人师爷邓敬万和师娘赵新容。


视频创作: © YOUXIAN DESIGNERS


筹备

大村像邓敬万房这样的宗支,因人口众多,协定由每家承办祭祖半年,按序排班,提供花红祭礼及宗亲的饭食。今年轮到邓才月、邓月英家。早上5点,邓才月早早起床开始生火烧水,杀了一只6斤重的大阉鸡。待到洗剥干净送到祠堂,已经7点多,师爷邓敬万和一众宗亲已经早早在祠堂张罗。


早上5点,村民邓才月在杀鸡 


▲祭祀的供品 


▲祠堂里的对联 


邓敬万在摆放祭礼


送别

师爷摆好祭礼,宗亲们开始叠纸卷。邓师爷先为一位裹红头巾的阿姨举行仪式,他念念有词,吟诵约有二三十分钟,亦有询问和解答的样子。红头巾阿姨红着眼圈,点点头抹眼泪。


准备祭祀用的道具


诵读经书


▲将"人丁”迁出祠堂的阿姨


红头巾阿姨早年出嫁,“人丁”(即灵魂)也应迁出本房祠堂,随之落户夫家,犹如是灵魂的“迁户口”流程。当年因为种种原因,阿姨并未完成迁出仪式,拖延至今。今天正式祭告祖宗后,祖宗便不再来找她,而她也必须离开大村回到夫家,从此灵魂不再回来。虽然可以回村探亲,但再也不能入本祠堂了。师爷与她的对话,便是与祖宗通灵,转达祖宗的不舍。阿姨与亡灵告别,伤心落泪,我们也为之动容。


迎嫁

这时候又进来了一对面容清秀的年轻男女。他们换上传统瑶装,小姑娘抱着一只鸡,二人坐在祠堂正中的长凳上,端端正正,神态恭谨。师爷开始为他们举行仪式。祷词难明其意,大约可以辨认出“元始天尊”“道德天尊”“观音菩萨”等神祇名字。虽然不懂,但也可猜到与婚姻有关。


▲长辈为新人换上传统服装 


▲师爷、婆婆与夫妻二人 


▲师爷浇奠酒浆,祭告先人 


小姑娘是方洞人,嫁到大村做媳妇。这个仪式是向祖宗祭告,将她的“人丁”(户口)加入到本支本房。师爷抱起活鸡,将鸡在神龛前点水触碰祭品酒浆。这一系列动作完成后,将鸡按在先前坐的长凳上,接过阿姨递过来的菜刀,一刀剁下鸡头。鸡猛烈腾起,在地上扑腾了几周,终于死去。


祠堂神龛上摆着阉鸡和酒水红烛,一旁祭桌上放了一碗清水,清水上盖了一支匕形黄铜法器。师爷做出手印,弓腿屈步,念词逐渐激烈。一系列繁复难解的法事后,师爷端起清水,一口喷出。接着第二口喷在红头巾阿姨身上,表示祖宗与她正式诀别;第三口喷在新婚的小姑娘身上,表示祖宗正式接纳她的“人丁”入祠堂。


黄铜法器和净碗 


▲师爷在祖先前为新人卜卦 


▲师爷在祖先前为新人卜卦 


▲凝视祖先牌位的新人 


招魂

法事结束后大家将先前叠好的纸卷摊成两个圆堆,一个在祠堂内神龛前,一个在祠堂外走廊上。乡亲们烧起纸卷,一时火焰炽烈,尘烬飞扬。


▲祠堂内的火堆 


▲走廊的火堆 


▲祠堂内的火堆 


▲祠堂内的火堆 


火烧到最后,火光黯淡,红烛闪烁。气流上升,灰烬腾起,神龛上方的纸幡呼剌作响。恍惚以为魂兮归来。


▲呼剌作响的纸幡 


▲仪式结束后的鞭炮 


祭祀活动结束后,师爷在祠堂门口点起鞭炮,炮声一落,烟雾渐渐散去,众人也纷纷离开。


团聚

临近中午,众人从祠堂来到邓才月和邓月英家里,挂满腊肉的火塘上热闹了起来,众人开始为中午宗族的聚餐做准备。溪水边新摘的石韭菜配上为过年准备的腊肉,这就是聚餐一定会做的美味。祭祀用的大阉鸡今天是饭桌上的主角。


那只6斤重的大阉鸡 


▲邓月英家的火塘 


▲石韭菜炒腊肉 

▲宗亲欢聚 


没来得及参加祭祀的宗亲驱车从二十多公里外的县城赶回大村和亲人们团聚。他们大部分定居在县城,一年也难能回来几趟,而小年祭祖是他们难得能相聚的日子。倒上自制的苦爽酒,端上腊肉,一句“ho-ti”(瑶话喝酒)拉近了宗亲之间的距离。




END




关于我们

ABOUT US

乡村星球研究所,一个聚焦乡村的讨论平台。集结一群对乡村抱有理想和热爱的人,以乳源瑶客共生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为契机, 记录项目进展,观察中国的另外一半——乡村的变迁和转型。我们致力于在当代中国剧烈嬗变的历史进程中,重新发现乡村被忽视的价值,也借此重新发现你自己。来乡村看星星吧!


作者:拎壶冲、猩猩

编辑:猩猩

校对:张可泯、黄卓琪

审核:李聪毅、王峥、裴雨霏

鸣谢:杨志坚、邓敬万、邓伟华、赵新容、邓祝梅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欢迎关注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村星球研究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