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忽视了这个环节,再怎么精进都可能落入邪恶的修行!

篱菊半开 修行广角镜 2022-06-16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如果忽视了这个环节,再怎么精进都可能落入邪恶的修行!



很多佛弟子在学习和落实《什么叫修行》中,很重视守戒律、行十善、修六度、发四无量心等,而忽视了重要的一环。忽视了什么?忽视了菩提心修持的重要性!这实际上这已经落入偏见,落入了《什么叫修行》中讲的“缺修”。佛陀在《浅释邪恶见和错误知见》中也明确指出:“认脱离菩提心修行”是邪恶知见。


那么到底什么是菩提心呢?《什么叫修行》中说:“菩提心并非觉悟和非觉悟的心,而是三界六道众生及法界诸圣生发的大悲愿力,是以大悲心所实施的利益众生成佛菩萨的实际行为,……对凡夫而言,是慈悲助益他人愿其学佛解脱。”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只是努力修正自己不贪、忍辱、布施,或者宽厚包容他人,而没有助益其学佛解脱的实际行为或者生发此大悲愿力,是算不得正修正行的,因为“只要脱离了菩提心,任何修行都是邪恶的修行。”(见《浅释邪恶见和错误知见》),只能算是在做人上的进益和完善,因为脱离了菩提心,再怎么慈心布施,再怎么修忍辱,再怎么精进,都偏离了正修,都不可能成就解脱。



在这里我们回顾一个大家都熟知的公案故事:释迦世尊作忍辱仙人时与歌利王的公案故事。


故事中,忍辱仙人在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不但没有嗔恨歌利王,而且因歌利王太恶,忍辱仙人怕其伤害更多众生,发愿成道后,最先度的就是歌利王。歌利王后转世为释迦世尊住世时期的憍陈如,而世尊果然应愿初转法轮于鹿野苑度的第一个弟子即是憍陈如。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这个公案故事着眼的焦点都在忍辱仙人的忍辱上,而忽视了他的大悲菩提,忽略了他对众生真正的悲悯。忍辱仙人完美地展现了《什么叫修行》里讲的:“大悲之水浇灌菩提籽发”。所以生活中我们在修十善、六度、四无量的时候,如果对羞辱我们的人、对我们布施的对象、对我们放生的有情,从内心深处发愿度脱他们,把功德切心切愿地回向给他们,愿他们正法法缘早日成熟,早日成就解脱,这样我们才能说是在真正的修正行。正如被一个僧道无缘的庄主雨夜拒绝借宿的僧人那样。僧人雨夜遭拒,冒雨回到寺庙后,不但没有嗔恨庄主,反而给庄主挂了长生禄位,天天诵经回向。



真正的修行不是仅仅停留在个人的修为上,而是时时不能或忘自他的共同解脱,修行如果停留在做个世间好人上,是其他宗教都会做的事情,是不明佛教宗旨无所依的修行,而我们修行所依缘的对象则是佛陀。当然作一个好人是学佛修行的基础,但绝不是学佛的正修。


或许有人一直都有做功德回向:发愿与众生共同成就解脱。这算是在修菩提心了吧?我们真正认真学习了《什么叫修行》就会明白:如果没有真正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是无法修起来的,会成为空幻菩提,虚妄之心。试问:我们生起真正的出离心了吗?生起出离心实相了吗?如果没有,空幻菩提虚妄之心如何能说是在真正修行呢?!


所以,要全面理解什么叫修行,就要恭读《藉心经说真谛》《什么叫修行》《解脱大手印》等法著,恭闻当今住世佛陀说法法音,仔细体悟,落实于行,这样才能把自己修成一个因地菩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合格修行人。


撰文:篱菊半开

编辑:合立



往期推荐


可怕,依人不依法学佛多年 众叛亲离

我问你们,究竟是以什么样的量境量智说佛陀是假的?

你是否也沉迷在“甜蜜的陷阱”里?

“忍辱”就是忍让吗?究竟什么是忍辱?

学佛就要吃素,不吃素 就不能学佛吗?

略谈「丛林以无事为兴盛」

修行路上只前进而不后退,知见很关键

她的学佛之路走偏了,却乐此不疲。可悲不?

我高高兴兴地放生,却被出家师责备。何故?

真正做到“难忍能忍,难行能行”, 必得成就解脱!

懂得因果和明信因果一样吗?

学佛修行要守戒,很受约束, 很麻烦吗?

为什么要学佛?

胜义佛法、世俗佛法、外道邪法怎样辨别?

这是貌似佛法的附佛外道,别以为这是真正的佛法!

接引众生学佛,是善根的关系还是自身修持的问题

厄运当头才临时抱佛脚,能享有多大加持呢?

别人不伤害我,怎修忍辱?怎知修得如何?

你是这种修行中的“聪明”人吗?千万别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是最情深的承诺!

如何了生脱死

菩萨、罗汉有什么样的本事?辨别圣凡有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吗?


修行广角镜

树立正知见

远离邪恶见    弘宣正能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