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韩和解?别开玩笑了

九万里 九万里 2023-06-19


岸田去完非洲,又去韩国,可真够拼的。

岸田表面是针对尹锡悦3月访日的回访,但实际上还是为了本月19号的七国集团峰会。

5月7日尹锡悦与岸田文雄会谈
真能和解吗?
双方老百姓似乎不太信

8日岸田回国前表示:“将与尹总统加深相互信任,共同合力开创(日韩)新时代”。

尹锡悦和岸田着力表演“友好”。尹锡悦在晚宴上准备了杂菜炒粉丝、炒牛肉和冷面等韩国菜肴,还从韩国各地空运了食材,作为对3月在日本受到“盛情招待”的谢礼。彭博社透露,尹锡悦知道岸田爱喝酒,因此专为他准备了韩国著名的“深水炸弹”酒。

但韩国在野党和老百姓似乎对这种“和解”与“友好”并不买账。

7日当天,韩国多个民间d团体在总统府前集会,打出“停止构建韩美日同盟”“停止对日屈辱外交”“立即撤回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等横幅,要求日本政府对强征劳工、歪曲历史等问题真诚道歉。

韩国民间团体在总统府前集会抗议

“日本雅虎”的网上民调也显示,高达68%的网民认为日韩关系不会因岸田访韩而变好,远超认为有正面作用的12%。日本网络依然充斥着“嫌韩”的氛围,甚至不少人认为岸田对韩国“过分让步”。

表面“感到心痛”

难掩背后的算计

在日韩首脑会谈后的联合记者会上,岸田表示将“继承历届内阁(关于历史问题)的立场,政府的立场今后也不会变化”。

岸田也谈到了1998年的《日韩联合宣言》,而那个宣言中日本对殖民统治行为表示了道歉。对强征劳工问题,岸田则表示对他们的遭遇“感到心痛”。

在日本人看来,这已经是最大的“让步”。虽然岸田没有直接道歉,但提到日韩联合宣言,也算间接道歉了吧?“感到心痛”,也表明了对那些劳工的同情,你们还要怎样?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但岸田的表态,其实充满了算计。

他明知道韩国舆论等待的是日本首相明确的道歉,但岸田却学习了安倍在2015年“战后70周年谈话”中的做法。那就是再也不说任何直接道歉的话,而是用“坚持以前内阁的立场”这一说法,间接、模糊地提及历史问题。

目的很简单,就是不愿意承担责任,话说明白了,责任也就清楚了,所以不能说明白。

自安倍起,日本首相在每年必做的“八·一五”讲话中,再也不提及日本对周边国家的加害责任以及反省态度。菅义伟和岸田都继承了安倍的做法。岸田此次访韩期间的一言一行,基本也是这个调调。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半吊子”的和解
只会加深已有的伤痛

日韩之所以陷入长达数年的“冷战”,是因为韩方要求日企就“强征劳工”问题作出赔偿,但日本政府和涉案日企却拒绝赔偿。

而这一矛盾的缓和,则是因为尹锡悦提出了“代偿方案”,不再让日企赔偿,而是由韩国政府旗下的财团代它们出钱。

受害者们提出诉讼,在乎的不是那些赔偿金,而是为了争个理儿。这钱从日企口袋里出,还是由韩国企业出,意义完全不同。

韩国政府提出代偿方案后,3名健在受害者的代理人表态拒绝,所以代偿方案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强征劳工受害者梁锦德

尹锡悦在“三一运动”纪念日讲话上表示,日本已经从侵略者变为合作伙伴,只字未提强征劳工问题。

针对岸田在记者会上的讲话,尹锡悦则表态:“一定要摆脱不完全解决历史问题就不能推动合作的想法”。两人配合默契,“和解”味道浓郁,但却让韩国老百姓民族自尊心深深受损。这样的“和解”,反而让日韩之间的疙瘩越拧越紧。

两国首脑“哥俩好”,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式的“和解”方式,就好像李鸿章自嘲大清的“裱糊匠”一般:“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

虚有其表的日韩关系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韩国
为它在美国眼中比不上日本

美日韩这三角关系中,地位最低的是韩国。

大部分时候,美国总统等高官总是先访问日本再访问韩国,主次分得清清楚楚。韩国在安全上深度依赖美国,被控制越深,就越容易被拿捏,因此有问题的时候,也总是需要做出让步。美国人就是这么看韩国的。

美日韩“三角关系”

2018年日韩强征劳工争议爆发之后,文在寅政府曾经希望美国能够出手“主持公道”,但美方却是“王顾左右而言他”。

时任美国驻韩大使哈里斯表示“希望当事国之间解决”,态度是“深度倾听”,绝不出手帮韩国,要帮也是帮日本。要美国“助力”,可算是“与虎谋皮”,绝无可能。

日本的地位就不同了,虽然同是美国的“小弟”,但日本是美国的亚太“金牌小弟”,重要性绝非韩国可比。

美国的“小弟”日本

虽然日本也有美国的驻军,但是“独立性”比之于韩国还是要强得多。所以在日韩之间,美国一贯拉偏架,韩国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牺牲品”。当美国希望日韩“合作”的时候,总是施压韩国让其妥协屈服。

2015年日韩达成“慰安妇”协议的幕后推手是美国,而今年日韩就强征劳工争议达成共识,在幕后向韩国施压的,仍然是美国。

2022年举行的美日韩三边首脑会议
为什么以往“和解”后

韩国总是“掀桌子”

“掀桌子”

过去日韩也不是没有“和解”过。无论是1998年的《日韩联合宣言》,还是2015年的“慰安妇”协议,“和解”的寿命都不长。

所以安倍在他的回忆录里,对韩国外交颇为“鄙视”。说韩国就是喜欢“掀桌子”,也就是将已经达成的协议、共识推翻或者搁置。但安倍有没有想过,韩国为什么喜欢“掀桌子”?

其一,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挑事儿,实际是日方“掀桌子”在前。例如《日韩联合宣言》之后,小泉纯一郎从2001年起连续参拜靖国神社。

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2003年,麻生太郎大放厥词称,日本对朝鲜半岛实施殖民统治期间的“创氏改名”(注:将朝鲜姓氏改为日式姓氏),是应朝鲜人要求才进行的。日本还不断篡改教科书,歪曲历史。

麻生太郎

这些行为就是不断地往朝鲜半岛民众的伤口上撒盐。做了这些坏事儿,还不让人家指责?

其二,协议本身就是不平等的。例如2015年的“慰安妇”协议,压根没提对“慰安妇”的“强征”,换句话说就是日军和当时的日本政府并没有责任

如果不是“强征”,那就是“自愿”。这样的协议对韩国而言不仅极不公平,而且是一种羞辱。曾任日本奥运担当大臣的樱田义孝甚至直接称“慰安妇”为“妓女”,这其实是说出了日本政府不方便说出的话。

慰安妇少女受害者铜像

《纽约时报》也曾说过:“安倍政府否认日本帝国有组织地贩卖人口和强迫卖淫,暗示慰安妇仅仅是自愿的随军妓女”。

在美国的压力下,朴槿惠签订了协议,但文在寅上台后又将其搁置,完全有正当理由。

真正的和解需要平等的态度

但日本总是用俯视的眼光看韩国

日本前众议院副议长、自民党议员卫藤征士郎2022年说,“日本过去曾把韩国当作殖民地。考虑到这一点,日本对韩国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老大哥一样的存在”。在日本这种对韩国的俯视心态并不少见。

2022年5月卫藤征士郎拜访尹锡悦

日本著名学者中岛岳志分析了现在为何日本有“嫌韩”的潮流:过去的日本高居亚洲第一,但现在经济被中国超越,国际地位下降。日本人为寻求优越感,就去阅读那些贬低韩国的书籍和杂志,就像吸毒一样去寻求快感。

日本不少人喜欢将韩国看作曾经的殖民地,在日本的宣传中,充斥着“日本殖民帮助朝鲜半岛实现近代化”的“赞美”,充斥着“日本的援助让韩国经济在二战后起飞,但韩国恩将仇报”的不实言论,却很少能见到对殖民历史的反省。

日韩无法实现法德式和解
因为日本不愿正视历史

很多人都喜欢拿法德和解说事,说中日、韩日应该如法德一般,在历史问题上摒弃前嫌,实现“大和解”,如此则能实现共同利益。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

但要知道,和解是需要条件的。

我们在历史问题上的一贯的立场就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面向未来的和解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以史为鉴”。

法德和解前提很清楚。德国人对纳粹的彻底清算和决裂,是法德和解的基础,也是真正的“以史为鉴”。

2013年法德总统曾共同前往位于法国中部的纳粹屠杀遗址,这是法德和解的体现,而日本连南京大屠杀都不愿意承认,也就更不指望现任的日本领导人能够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了。

2013年法德总统共同前往纳粹屠杀遗址

日韩关系也是如此,日韩和解的前提是日本对侵略和殖民历史的清算与补偿,但事实上日本根本做不到。而现在韩国总统甚至说“要摆脱这种必须要清算的思想”,那离真正的和解就更加遥远了。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往 期 回 顾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九万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