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会议事关“头等大事”

九万里 九万里 2023-07-27

5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这是个什么会?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一机构。

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
2014年1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确定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置,由习近平亲任主席。
作为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中央国安委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负责,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
2014年4月15日和2018年4月17日,十八届和十九届中央国安委分别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两次会议后,官方发布的新闻稿都很简短。同样,今年5月30日召开的这次会,新闻稿篇幅也不长。
国家安全,头等大事。从新华社不足千字的报道中,还是能读出不少重要信息,具体来说,有五大看点。
看点一:形势很严峻
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
会议指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国家安全战线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风高浪急”和“惊涛骇浪”,中央已经不是第一次用这两个成语来形容国家安全风险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而此次会议在这八个字基础上又增加了新判断,即“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预判风险所在是防范风险的基础,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始终存在并日益凸显。

也许大家注意到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历届党代会报告一直延用“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战略判断,而党的二十大根据内外形势最新变化做出了新的战略判断,即“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黑天鹅”与“灰犀牛”

就在一个多月前的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在肯定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的同时,也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迎来无比光明的前景,同时也正处在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头。
在这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当口,我们尤其需要格外坚定、格外冷静、格外客观地分析风险挑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民族复兴。
看点二:应对很冷静
会议指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国家安全战线要树立战略自信、坚定必胜信心,充分看到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
对于“底线思维”,大家都耳熟能详。
而这次会议在底线思维基础上,又明确提出了“极限思维”。
“极限思维”是什么?
用通俗简洁的说法,就是要主动考虑最坏的情况、最极限的情况,看看能不能在极端情形、极限情况出现时,顶得住、稳得住、扛得住。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底线思维”到此次强调“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这个变化既体现了我们对形势严峻性的深刻认识,也彰显了我们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的充分准备。
新形势下,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明显增多,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到俄乌冲突持续,从中美贸易战到美国对我们搞“脱钩断链”,从台海风高浪急到南海暗流涌动……
国家安全面临多方面威胁和挑战
对于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如果防范应对不力,就可能迅速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从小隐患发展成大毛病,从局部风险发展成系统风险,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挑战转化为政治方面的挑战。
中国歼16战机在南海上空拦截美侦察机
面对这些可预知和不预知、可预期和超预期的风险,我们必须把底线降到最“底”、把极限顶到最“极”,立足于防大、防猛、防超常现象,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堵塞漏洞、防范风险。
看点三:任务很艰巨

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新闻联播》的报道画面

会议指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坚持并不断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效运转、地方党委国家安全系统全国基本覆盖,坚决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

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推动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国家安全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国家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总体国家安全观最鲜明特征就在于“总体”二字,这个“总体”可不是多个领域安全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张布满节点、环环相扣的大网,哪一个环节或领域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和涉及整个国家安全。
在这个“大安全”格局中,不同领域的安全相互联系、彼此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相互转化,最终形成联动效应和传导效应。
如果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就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
所以,我们必须以“联动集成”应对“联动传导”,以系统思维观大势、察风险、谋远略、控全局,以实战实用为导向,全面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看点四:路径很清晰
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更好维护开放安全,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要推进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手段方式变革,创新理论引领,完善力量布局,推进科技赋能。要完善应对国家安全风险综合体,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打好组合拳。
从此前提出的“要让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到此次提出的“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进一步突出了发展和安全的有机统一和密不可分。
其实,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统筹发展和安全”就已经成为贯穿于报告始终的一条主线,从“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到“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到“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再到此次会议提出“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这一系列提法标志着全党对“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治国理政重大原则的认识不断升华。
当前,我们只有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才能始终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下先手棋
而我们所说的发展,不是“独善其身式发展”,更不是“自我封闭式发展”,而是“开放式发展”。
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也没有独享太平的“安全孤岛”。
正因如此,会议强调“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更好维护开放安全”。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在开放中塑造安全,在安全中扩大开放。闭关自守只能求得一时或一域安全,不可能获得持久和全域的安全;而不顾安全的无条件开放,也会给国家安全带来不同程度损失。
所以,我们将在具备基本安全条件下大胆对外开放,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始终保持基本的安全警觉,确保“开放安全”。
看点五:目标很明确
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会议强调,国家安全工作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切实做好维护政治安全、提升网络数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等方面工作。
当我们瞄准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聚焦解决当下的突出难题时,绝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必须站在战略高度、用好全局视角。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家安全工作作出系列部署

而这次会议为我们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明确了五大工作重点,即维护政治安全、提升网络数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这既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的现实发力点。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往 期 回 顾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九万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