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G20峰会上,印度变成“巴拉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九万里 九万里 2024-04-27
昨天,G20峰会在印度新德里开幕。
各大媒体都注意到,印度总理莫迪身前的桌签上,国家英文名已经成了“BHARAT”(巴拉特),而不是“INDIA”(印度)。
莫迪身前桌签已更名
为什么印度要把古已有之的印度(India),改成什么拗口的“巴拉特”(Bharat)。
全世界的吃瓜群众,都想看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有些膨胀罢了。
最近,“月球3号”探测器成功登月等一系列好消息,让印度觉得自己俨然已是“世界大国”。
参加G20的拜登又送上了“大礼包”,声明支持印度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更让印度飘飘然了。(另见本号8月16日文章《印度“入常”太偏执,怪别人不如怪自己》)
“大国”野心,无限膨胀。

从“闯关入常”到“占领硅谷”,从“新兴市场”到“世界导师”,印度的野心路人皆知。

自封全球治理“引路人”。

印度常常以“世界导师”自居,到处推销“印度道路”“印度方案”,鼓吹印度哲学“包治百病”。

新冠疫情期间,“瑜伽疗法”真不可思议。

近期,外长苏杰生大言不惭,称印度倡议的国际太阳能联盟改变了“世界对太阳能的看法”,举办的“国际小米年”改变了“世界饮食习惯”。

自认全球南方“代言人”。
今年,印度大搞“全球南方国家之声”视频会,自称将倾听南方国家声音,带领大家走向未来。
印度还与今年G7主席国日本勾搭,试图将自己打造成南方与发达国家间的桥梁。
繁忙之余,印度更是不忘把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鼓噪将中国“踢出发展中国家”行列,幻想坐实南方“盟主”地位。
自诩“中国威胁反抗者”。
近几年,印度屡屡在中印边境挑衅,事后又会倒打一耙,反污中国“改变现状”。
印度算盘打得响:不仅对内煽动反华情绪,树立莫迪“不畏强权”“坚守主权”形象;还对外卖惨,博取同情,呼吁国际社会向中国施压。
印度不接受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诚意,反而对中国发布标准地图的正当行为指手画脚,还在南海、台海问题上试探中国底线。
“迷之自信”,底气何来?
印度的膨胀,令人啼笑皆非,但却自我感觉良好。
觉得经济“表现亮眼”。
据IMF统计,印度在2021年最后一季度已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引发国内集体狂欢。
其后,印度央行又声称将于2027年超过德国、2029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按这种节奏和野心,下一步超赶、取代老美是迟早,老美能放心吗?
幻想伙伴“遍及全球”。
中美博弈日趋激烈,俄乌冲突久拖不决,印度觉得自己才是国际社会的“香饽饽”,美、俄对自己都青睐有加,广大亚非拉兄弟也寄予厚望。
印度在迷梦中迷失了自我。

改成“巴拉特”,就是嫌弃“印度”这个名称不够像个大国的样子,嫌弃它背负着曾被殖民的色彩。

这么一改,起码能耳目一新,吸引全世界的注意力。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去掉美颜滤镜的印度到底什么样?
经济数据表面光鲜亮眼,实则隐患多多。
印度失业率居高不下
排除疫情影响,印度在2020至2023年的年均经济增速仅有3.5%,失业率高达8%。
腐败、官僚主义和保护主义仍然是压在投资者头上的“三座大山”。
美日等国再三要求企业增加对印投资,但福特、迪士尼等跨国企业却纷纷用脚投票、相继开溜,唯恐被“割韭菜”。(另见本号7月15日文章《印度:吃相不要太难看》)
内部治理上,拆东补西、到处漏风。
印度高举印度教民族主义大旗,重构民族认同,以实现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大一统”。
殊不知,这已破坏印度独立以来“多元共存、共荣共生”的传统,民族、宗教、种姓等各类社会矛盾不断累积。
近年来,印度多次发生大规模抗议事件。今年5月,曼尼普尔邦爆发骚乱,充分暴露出治理无能。
外部关系上,印度已是出了名的投机分子。
要想做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样子,千万不能出尔反尔,见利忘义。
对其他小国,印度也只顾“画大饼”,落实的寥寥无几。
大国崛起靠的是苦干、实干与合作共赢。印度沉醉于“半场开香槟”,到头来只怕竹篮打水一场空。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往 期 回 顾




   扫码关注“九万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