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看待蓝营媒体人开箱华为Mate 60的反应
最近有几则新闻颇有意思,华为最新旗舰机型Mate 60 Pro问世,岛内蓝营媒体人开箱后的反应引起大陆舆论关注,从一些报道中看到,他们欣喜、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1
美国打压华为,面对中国企业加快自主研发步伐,这些岛内人士普遍抱持正面乐观的态度,但如何看待华为是否等同他们如何看待两岸,又是否可以延伸到台湾社会则另当别论。
在此举两个例子,都是开箱新闻主角,一位是蓝营学者,另一位是已退出民进党的某时事评论员。
前者在四年前展望九合一选举时曾这样说道,“地方选举不处理两岸大政方针,民进党选情告急,只好打统独牌,但如今台湾民智已开,悲情、统独、蓝绿恶斗已遭选民唾弃。”事实真如此吗?这位学者当时呼应的是 “无色觉醒”主张。但众所周知,划分蓝绿的标准从来都是两岸立场,所谓“超越蓝绿”的本质是回避统独矛盾,一年多后,蔡英文用817万张选票给这种评论写下注解。
而后者出身民进党,前不久退党,被外界视为“人间清醒”。年初,面对赖清德提出要将蔡英文的“四个坚持”纳入民进党党纲,他认为,这就是正式放弃“台独党纲”,对台湾寻求“中华/民国”的共识是好事,因为台湾总是要一致对外,要有一个政治法律上的定位,就是“中华/民国”。
作为民进党早期成员,参与起草“台湾前途决议文”,二十多年后,面对以“中华/民国”借壳上市的主张早已跨越蓝绿分际,至今影响破坏着两岸关系,当“法理台独”越来越没有实现的可能,两岸却被带向新的困局,这种从“台独”到“华独”的转变如果也算弃暗投明,这样的自新标准也未免低了一点。
不可否认,面对岛内的舆论环境,他们都算是能够客观理性看待大陆发展的学者专家,但这种客观理性是否以直面统独矛盾,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为前提?显然,几则开箱新闻并不足以支撑相关论点,若将这种理性放大到整个岛内社会,也可能会产生过度解读。
2
事实上,早在2019年年初,台湾媒体报道,包括OPPO、华为等4个大陆厂牌市占,拿下台湾手机销量的25%,超越三星的18%,即便是台湾本土的厂牌华硕、宏达电销售市占也只有14%。大陆厂牌已经成为除了苹果、三星之外,台湾人购机的选择之一了。
在实用主义的心态下,相信也有不少人会对华为新手机充满期待,但这种认可并不延伸到他们的政治选择,这是当前很多岛内民众面对大陆事物的普遍心态,却又被一些大陆观察者极力切割乃至刻意回避。
比如前不久,马英九光顾一家螺蛳粉店,彼时正值某大陆螺蛳粉品牌因为包装印着“你是中国人,我也是中国人……”,被台当局下架,有媒体评论,连马英九都来打卡,证明民进党无法阻挡台湾人民对螺蛳粉的喜爱。
但真禁了螺蛳粉又如何能吃到?其实,这些店很多都是陆配在经营,开业时间也非一年半载。民进党禁的不是大陆小吃,而是借下架某品牌,抵制包装上传递的“中国”认同。如果一些人对螺蛳粉的喜欢,如同他们对待来自异国的越南米粉,当成异域美食,这样的热衷与冲破台当局封锁并无任何联系。
再如,昔日鼓噪封杀爱奇艺的民进党“立委”林楚茵,也曾经PO出在立法机构的自拍照,笔记本电脑中的画面竟是爱奇艺,被质疑利用上班时间追陆剧;而前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在台立法机构接受质询时,引用《走向共和》中的台词,也曾被大陆舆论揶揄,口口声声喊“去中国化”,私下却很诚实地“追求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是不是有点人格分裂?
然而,当这些人压根是用“异族外邦”的视角看待大陆,当他们把这样的两岸关系视为“两国”交流,压根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何矛盾,岛内舆论也未必觉得这种表现有违道德操守。
尤其,台湾有些人把上淘宝、看陆剧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认为这即无损“你是你,我是我”的彼此界线,同时还能运用两面手法进行政治操作,强化“台湾主体意识”,那对于这样的互动方式,当然不会抵制排斥。如果不能深刻了解这种现实主义的利己拒统心态,就有可能对岛内形势作出偏离实际的判断。
3
2017年,台湾《天下杂志》刊载了题为《醒醒啊!台湾人,请严肃面对中国崛起》的文章,当中写道,如今台湾似乎弥漫着一股气氛,就是面对国际竞争,或几个我们“特别不喜欢”的国家,就会选择性、反射性地忽视或质疑他人的进步与成绩。同时间则对台湾的一些成绩,选择性地感到自满与得意。
看似笔调温情中道,但结尾立马原形毕露,作者又称,“别忘了,比较起邻近国家面对中国(大陆)时的机会可能大于威胁,更值得让我们忧心的是:中国(大陆)透过‘蚕食鲸吞’的方法,以其庞大的资源与对未来前景的甜蜜描绘,吸收台湾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意图不轨’且有计划地一步步削弱台湾的实力。”
这位作者完全是站在“两个国家”的视角看待一个中国之内的两岸关系,即便他反对岛内故步自封的气氛,也能正视大陆的发展进步,但对于将统一歪曲为“并吞”的敌意,与他批判的逢中必反者没什么两样。
而讨论台湾问题的前提,应当首先明确,两岸关系到底为何?到底是不是一个国家,是要走向统一还是谋求分离。这一点不只反映在如何看待大陆,在战争与和平的抉择,在下架民进党是否是岛内主流民意的相关争辩中,当目的南辕北辙,在两岸是否同属一个中国,这一根本前提缺失下的现象讨论,是缺乏实质意义的,再多的论辩也不可能找到答案。
我们当然乐见越来越多的岛内人士开始肯定大陆的发展进步,但与此同时更该认识到,这对统一而言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如果认同“九二共识”,又要超越蓝绿,回避岛内的政治现实;如果只希望以“台湾前途决议文”取代“台独党纲”,还将此视为改弦更张,比起几则来自岛内的开箱新闻,在美国的科技围剿中,中国科技创新不畏打压自立自强,才是我们真正的自信源泉与精神动力。而国家统一作为两岸关系中绝对的主流民意,更无需假手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