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因卷入京华城容积率弊案遭收押禁见,牵动岛内政局变化。财团法人“台湾民意基金会”9月16日上午发表“台湾人最新的政党支持倾向:柯文哲与民众党的新处境”实时民调,调查结果发现,台湾民众最新的政党支持倾向与上个月相比变化不大,遭遇一连串风暴的民众党,仍有12%的支持度,部分台湾以外的观察者认为,此结果证明民进党强力办柯是打错了算盘。但事实真如此吗?与上个月相比,民进党略增1.3个百分点,国民党原地踏步,民众党下滑1.8个百分点,时代力量上扬3.8个百分点,中性选民锐减5.2个百分点,表面看只有小幅盘整。但如果将时间拉长,对比2024年1月政党不分区得票率,当时民进党拿下498万票,得票率36.16%,国民党斩获476万票,得票率34.58%,而民众党取得304万票,得票率22.07%。岛内主要政党8、9月支持度变化,民进党支持度大幅领先国、众两党,泛绿政党总体支持度大幅领先泛蓝政党。(台湾民意基金会)
现在国民党的政党支持度只有23.2%,而民众党萎缩到只有12%,真正没有变化的是民进党,仍维持在35.5%,就政党支持度而言,赖清德上任四个月,民进党对在野党的领先幅度是在不断扩大的。从年龄层看,民众党在全盛时期,在20-44岁选民中独占鳌头,如今只剩20-24岁仍明显领先民进党与国民党;25-34岁已被民进党超越;35-44岁已明显落后两大党;45 岁以上的落后更是惨不忍睹。且举三例。35-44岁,26%民进党,24.2%国民党,17.2%民众党;45-54 岁,38.8%民进党,22.9%国民党,9.1%民众党;55-64 岁,42.6%民进党,34.8%国民党,4.7%民众党。从教育背景看,民众党长期以来在高教育程度者中独领风骚,现在已经面目全非。试举三例。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者,26.5%民进党,22.8%民众党,22.4%国民党;专科教育程度者,35%民进党,30%国民党,4.1%民众党;高中/高职教育程度者,37.7%民进党,24.2%国民党, 7.5%民众党。两次柯文哲好感度对比。(台湾民意基金会)
至于柯文哲本人,民调显示,和最近一次的2023 年12月相比,而若用0度到100 度来表示对政治人物的好感与反感,台湾社会对柯文哲的好感度,与9个月前比出现大幅下滑。具体地说,从 40.5%下滑到现在的 29%,减少 11.5 个百分点。从平均温度看,20岁以上台湾人对柯文哲的感情温度是 44.91 度。这样的温度,代表岛内民众目前对柯文哲的感觉是负面的、怀疑的、讨厌的。这项发现传达一个清楚的讯息,那就是,此刻台湾社会对柯文哲相当猜疑和不谅解。虽然民众党维持在12%的支持度看似和8月相比没有大幅变化,但是在高学历和年轻人中的优势是不断锐减甚至是被其他政党逆转。柯文哲本人好感度的下跌,直接影响的是个人领袖型政党的台湾民众党的未来发展,即使目前还有一批“信徒”不离不弃,但就惨淡的支持度而言,它也很难对国、民两党构成实质挑战,遑论作为所谓“第三势力”左右未来岛内政局。而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岛内主要政党,从民进党、民众党再到时代力量,就政党支持度而言已大幅领先国民党。在此背景下,柯文哲和民众党支持度的消长,对两岸关系的大局而言无关宏旨。一些台湾以外的观察者之所以过度强调,白营没有溃散或执政党打错算盘,是陷入反民进党等于反“独”的二分法误区,并预设立场认为柯案是执政党对在野党主席的“政治追杀”。然而这种解读值得商榷。首先,即使民众党的支持者挺柯,打出反对“绿色恐怖”的口号,但这些人从来没有反对过民进党的政治路线,就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的定位,他们却是站在同一阵线。与其说反对民进党,毋宁说柯文哲过去树立的清廉人设和高道德形象,让不满民进党的泛绿支持者有了可移情、寄情的对象。柯文哲好感度长期趋势,七年来可谓每下愈况。(台湾民意基金会)
即使柯文哲作为绿营政治人物中的异类,强调过“两岸一家亲”,但他向“独派”交心时公开承认这只是策略选择;即使他过去在台北市长任内靠回避两岸政治定位,留给外界一定的想象空间,但判断一个人的政治属性仍是要靠长期观察,看其实质立场。柯对“228”,李登辉、“九二共识”的态度,无不延续“独派”的一贯主张,从来没有改变。他的崛起是挑战了民进党的政治权力,还是挑战了民进党的两岸路线, 实在有待一些台湾以外的观察者提高眼力,实事求是地加以区分。其次,纵然检调办案力度双标不排除背后的政治因素,但若说京华城容积案中柯文哲全然置身世外,没有发挥任何角色,完全交给专业,他自己一窍不通,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事实看,智商157的柯想靠“认笨而不认罪”的说法已经漏洞百出,难堵悠悠众口。而在京华城案之前,柯文哲的政治献金账目不清,任人唯亲,再加上之后被爆用“选举补助款”买商办,不避瓜田李下到陶朱隐园与财团老板唱歌,从当年批政商关系是用刀叉吃人肉,到如今解释老板也是市民,一夕之间从巅峰跌入谷底,清白涂地,若说以上都是“政治迫害”,恐怕也不尽客观。今天在台湾为柯文哲鸣冤叫屈的可以是小草,可以是民众党的八席不分区“立委”,可以是白营的高级干部,但从两岸关系大局出发,台湾以外的观察者却不应盲目跟风。而把民众党仅剩12%的支持度和相比8月没有大幅变化的结果,简化为反民进党等于反“独”,进而铁口直断这是一场“政治斗争”,且发起者斗争失败,这类将柯文哲看成站在民族立场,同胞视野,反对“绿色恐怖”,追求两岸和解的“殉道者”的解读,恐怕与事实真相本身存在不小的距离。而过度陷入这种二分法的误区,更可能对当前岛内民意变化趋势产生误读,比起柯文哲的民众党是否树倒猢狲散,类似观察台湾问题的盲点更值得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