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专生的人大、法大法硕保研之旅

青法平台 青法在线 2022-07-25

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编者按


随着国家对法律行业重视的加强,越来越多非法学本科的同学开始有志于投身法律行业,而攻读一个非法本法硕几乎是有志于此的同学们的不二选择。本文作者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分享了自己如何从一名英专生完成向法学生的转变。作者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可模仿性和可操作性,值得有意向进行跨专业保研非法本法硕的同学们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Mark,内心热爱英语,但还是选择提桶跑路,跳进另一个坑的英专生。理工985英语专业,综合和学业排名均为3/51,专四优秀、托福105、CATTI三笔,曾获国家奖学金,学科竞赛获奖若干,负责1项省级大创项目、参与1项与法学相关的科研项目。


一、申请情况


申请学校及专业: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英美文学方向)、中国政法大学法律(非法学)、武汉大学法律(非法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律(非法学)


入营学校:除武汉大学被拒外均参加且获得优营


最终去向:中国人民大学法律(非法学)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方向


二、写在前面


可能与一些一进入大学就决心跨保法硕的同学不同,我是在今年四月才做出这个决定的。这个时间点说早不早,说晚不晚,能够做一些准备,但不能完全有把握。至于背后敲定这个选择的原因,一是家人和法学本科女朋友的影响;二是国家利好政策导向,如今年年初教育部和司法部联合实施的涉外律师项目;三是跨保法硕更大的灵活性,最直接的就是相对本专业来说较低的门槛和较多的录取名额。其中一个问题在于没有将个人因素放入其中,因为在缺乏法学专业学习背景的情况下,很难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对法律存在兴趣,只能凭感觉说并不排斥。不过希望脱离舒适圈的想法最终还是推动我去积极尝试。


本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了自己参与法大和人大两所院校的经验感受,第二个部分则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想要跨保法硕的同学提供了一些准备的方法和思路。


三、参营经验


提前注明:出于对复试信息的保密考虑,以下所有涉及考核的信息均不会透露具体内容。


(一)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


1. 申请流程


与大多数院校一样,法大法律硕士学院招收推免生包含夏令营和预推免两个阶段。今年法大发布通知(6月8日)和举行夏令营(7月2日-4日)的时间都较早,而预推免阶段则开始较晚(9月15日)。两个阶段互不冲突,若夏令营未获优秀营员,仍可以继续参加预推免。


申请材料也较为常规,包括申请表、成绩单、获奖证书和个人陈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要申请新开设的涉外律师项目,需要在在陈述中加入对该项目的个人设想和学习规划等。


对于新开设的涉外律师项目,法大采取的选拔方法是统一考核,分段录取。夏令营考核成绩占总排名的前50%方可进入涉外律师项目,按照考核成绩名次从高到低确认为优秀营员;申请涉外律师项目但未能进入的,可按照考核成绩依次评选为普通法律(非法学)专业优秀营员、候补营员或合格营员。


2. 考核形式:


(1)专业笔试:内容为写作,闭卷。


(2)综合面试:专业面试及英语均采取小组面试形式,3人一组。专业面试考试范围为民法、刑法,题目由秘书从专业面试题目箱中随机抽取,由考官宣读题目,考生进行无领导小组面试。完成专业面试后同一考场进行英语面试,英语面试程序与专业面试相同,考试形式为英语问答。


(3)分数计算:笔试、面试、外语成绩均各为100分。测试综合成绩=笔试成绩(20%)+面试成绩(60%)+外语测试(20%)。


3. 活动安排:


法大的夏令营应该是我参加的夏令营当中安排最充实,也是最有收获的,从中可以看出法大浓浓的诚意。其举办的讲座不是出于形式的蜻蜓点水,而是花了一整天时间,邀请了从事法律各个行业的前辈开展讲座,其中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务等。即使是小小的几次讲座,也对当今社会法律实务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加深。此外,还有学校专门负责教学和就业的老师为同学们介绍法大的相关资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大法硕学院的培养方式。通过在一个专门性的法律硕士学院中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法律上的实务内容,这也更佳切合法硕所寻求的培养目标。



4. 经验感受:


笔试的题目相对于往年来说更加宏观,这就需要凭借个人对法律的一定理解破题,以一个小角度进行论述。所以可以在平常加强法律著作的阅读,加强理论方面的积累。也可以多了解时事,以案例阐释自身观点。中文面试考核内容以短小的案例分析为主。虽然涉及到法律专业知识,但是可以根据自身的常识以及之前所复习的法律知识的准备作答,并不会考察特别深入,言之有理即可。在回答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英文面试考核则比较简单,偏向日常问题,可以按照雅思口语准备。


因为面试形式是群面,由三位同学分别按顺序回答问题,所以在面试过程中应当加强与同组同学的互动,如在中文面试补充或反驳同组同学的观点,这是有异于单面的一点,也是可以在面试过程中在考官面前为自己加分的地方。


每年法大法硕学院入营的人数都保持在较高的数量,估计在200人左右。入营同学的本科背景院校虽然比不上其它顶尖综合院校,但整体水平并不差,所以生源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准。优营率也非常高,在70%到80%之间,并且许多排名较前的同学最后会选择更好的去处,所以只要入营则最终获得优营的概率很大。相比之下,预推免通过初审人数较少,仅为120人,所以有意愿的同学最好还是能够抓住夏令营的机会进行申请。


总的来说,法大的法硕学院对于想要跨保法硕的同学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一方面来说,其接收推免生数量大,门槛相对于其它顶尖高校较为友好,录取率高。另一方面来说,法大作为法学学科评估A+的院校,其专业实力不容置疑,且法律硕士学院更具专业性的培养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法律教育与职业发展之间的衔接。


(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1. 申请流程


人大法学院今年的夏令营申请流程较为特殊,整体持续时间长。报名和审核阶段主要集中在大三学期末:6月20日发布报名通知,7月22日公布入营名单。而具体的考核阶段则相距时间较长,在大四学期初开展:9月13日公布考核办法,9月17日-9月18日进行考核,9月23日公布优营名单。


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是充满了挑战性,一方面挑战了自己的心态,需要在不完全确定结果,也就是心里完全不踏实的情况下进行准备,入营给了自己一点希望,但是又担心这种希望最后变成绝望。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考核准备是一个挑战,由于考核办法在九月才公布,所以整个暑假只能参考往年的考核模式进行复习,可以说是乱打一通,最后发现其实自己当时也是做了很多无用功。刷了两本MBA的逻辑题,却是一道没考。模拟了很多次单面,最后却是群面的形式。


同时可以看出,人大法学院招生有且只有夏令营一次机会。与此相同的还有上交的凯原法学院。因此想要报考类似院校的同学一定要搞清院校招生政策,时刻关注官网通知,及时报名。


人大的申请材料算是较为复杂的,最大的不同就是要提供一篇独著论文(不论已发表与否,不限专业),说明人大法学院较为看重申请人的学术能力。其次,申请表的内容和项目也相对于其它院校更为繁杂,光是排名就要填写三种,并且需要在学院教务办和学院两处盖章,这也反映了人大法学院的严谨负责。


人大法学院的硕士培养包含一些特色项目。对于非法本的同学来说,除了可以申请最常见的法律(非法学)以外,本科专业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的学生可以申请法律硕士(非法学)国际商事争端预防和解决方向,而本科专业为理、工、农、医背景的学生可以申请知识产权法学硕士。这些特色项目进一步拓宽了大家的选择空间。


2. 考核形式


注:以下以法律(非法学)专业普通方向为例,国商方向分数比重不同,知识产权与法学硕士一同考核


(1)笔试(满分100分)

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限时闭卷考试,以材料题为主,考试时间1小时(不含身份核验和试卷回传时间)。


(2)面试(满分100分,常规面试时长约为1个小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考核:满分70分,重点考查法学专业学习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等。


外语能力考核:满分30分,考查外语应用能力等。营员如本科专业为日语、德语、俄语、法语,外语能力考核为本科专业相应语种,其余学生为英语。


(3)成绩计算


总成绩=面试成绩(外语能力考核面试成绩+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考核面试成绩)+笔试成绩


3. 活动安排


虽然说人大法学院在初审中的材料审核时间较长,花费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确定入营名单,但在九月份的实际开展阶段,各项活动却是非常简短和紧凑,且往往是前一天晚上才会在招生系统发布次日的组织安排,让人措手不及。不同于法大,人大法学院整个夏令营活动重心是在考核上,其它的讲座及开营仪式仅持续了不到半天。具体来说,9月15日进行报道和设备测试,9月16日举行开营仪式和讲座,9月17日上午进行笔试,9月18日全天进行面试。


4. 经验感受


人大法学院作为中国的顶尖法学院,其考核内容和方式可以说是张弛有度,既考察了学习法律所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又具有一定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具体来讲,辩论赛形式的面试需要考生对于相关话题具有一定知识储备,还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有效组织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回应他人的驳斥,这无疑是对综合素质的极大考验,也需要之前大量的积累和情景模拟。笔试则较为常规,需要对一篇与法律相关的案例材料发表看法,这种案例在是非对错上没有明显的趋向性,因此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相关法律知识加以论证,平时可以通过学习官方媒体发布的社评进行准备。英语面试考察了社会话题,具有一定深度,不仅要掌握相关的英语表达方式,还争取要能够借助英语的外壳阐发自己的思想。人大法学院的考核方式每年都在变化,但对于一些基本能力的考察是不变的,比如口头和写作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可以提前培养的。


就录取来说,想要获得offer最难的是取得入营资格。人大法学院在招生简章中直接规定的排名限制是:原则上要求原985学校学生成绩排名30%以内,原211学校学生成绩排名10%以内,其他高校学生成绩排名5%以内,但实际入营同学的排名肯定比这个标准还要高。除此之外,还有对英语、获奖、科研和社会实践等隐性要求的考察。因此,想要获得入营资格,一定要在各方面都较为突出,至少不能存在明显短板。


如果能够获得入营资格,则最终获得录取的几率较大。虽说最初规定的优营率是40%-50%左右,但由于只有夏令营一次招生,且排名靠前的同学手里可能握有多个offer,最终的实际录取率可能达到80%左右。


人大法学院的魅力不用多说,应该是全国法科学子所向往的白月光。但申请和考核的客观难度依然存在,若想成功突围,必须要付出相当的努力。


四、准备方法


在决定跨保法硕之后,如何去准备?这可能是很多同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最初相当困扰我的问题。本专业的保研准备往往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对应的资料,并且自身也比较熟悉,按照一定方法进行复习即可。相比之下,跨保法硕的准备会有一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不知道重点所在,也不清楚该如何发力。因此,一定的方法总结和方向指引是完全必要的。以下的内容是我在经历整个复习、申请和考核等过程之后积累的小小经验和总结,希望对后来志向相同的同学有所帮助。


想要成功获得梦校的offer,必须完成最重要的两个步骤,一是获得入营或预推免的资格,也就是参加考核的入场券;二是在考核之后获得优秀营员或同等的拟录取资格。硬件和软实力是分别对应以上两个步骤的条件,因此接下来的内容将会以这两条主线进行分别阐述。


(一) 硬件


这里所说的“硬件”是指在申请院校时,与提交的书面材料相关的各类个人条件,这主要与大学前三年的经历有关,难以在短时间提升。这些个人条件是申请时所必须提交审核的,也是招生老师初步评判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良好的硬件条件是跨保法硕的基础,为下一步的考核提供可能。对于要求较高的院校,如上文所说的人大法学院,各项条件均不能有太明显的短板,但每项条件的权重还是有所差别。按照本人所认为的重要性排列,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 学习成绩与排名


由于跨保法硕的同学来自于各个专业,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衡量申请人的学习成绩,因此在跨保法硕时,学生在本专业的相对排名是衡量本科阶段学习能力的最重要因素。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学校的评审中,本科院校层次和排名要求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卡背景”,院校层次越高,排名的相对要求就会低一些,反之亦然,但整体要求都会至少在前20%左右。所以,无论本科院校层次如何,最重要的还是提升自身排名,才能获得先机。当然,该标准并不绝对,如果在其它方面非常突出,如发表了重要期刊论文或在高级别赛事中获得奖项,排名限制会适当降低,这在许多学院简章上所明确指出的,也有身边同学的实例证明了这一点。


2. 英语成绩


无论申请者来自于何种本科专业,都需要满足一定的英语成绩要求,尤其是在较发达地区的高校更是如此。具体的标准是根据院校要求变化的。一般来说,较好的院校会要求通过六级。当然,这只是一个最低标准,实际分数是越高越好,分数越高在申请中就越占优势。如果四六级成绩最后还是没能如意,也可以考虑通过雅思托福考试弥补。而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一定要重视只有一次机会的专四考试,如果说分数不理想,写在申请表上可以说是劣势非常明显,个人认为会造成本科学习不踏实的印象。


3. 科研


科研项目可以说是在本科课程之外的附加提高。主要的参与形式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等科研竞赛,以及直接参加老师的研究项目课题组。在这里所需要注意的是,对跨保法硕来说,参与法学相关的科研项目会是一个加分项,但不是必要条件,本专业的科研项目也足以证明自己具有创新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和其它的相关素质条件。此外,一定要保证科研项目有所产出,也就是保留一定可以提交的成果。就亲身经历而言,身处文科院系的我如果没有为挑战杯校赛完成一篇科研论文,我在申请人大法学院时甚至可能面临没有论文可以提交的困境。因此,我也很感谢当时的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4. 获奖


这里所指的获奖既包括参加竞赛所获得的奖项,如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也包括个人所得的奖励表彰,如奖学金和荣誉称号。总的来说,获奖的作用远小于以上所提的三个条件,主要是为了佐证申请人除学习本身之外还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但是一些重要的奖励可能会在申请中获得加分。借由英语专业的申请来说,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在招生中明确指出优先考虑具备以下条件的申请者:“参加国际性、全国性专业竞赛,获得省级、大区级或全国总决赛重要奖项;本科阶段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省级以上三好学生等重要奖励获得者”。这种现象在跨保法硕中同样存在,所以要尽量多多参与各类竞赛,并且争取表彰奖励。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四项条件之外,一些院校还需要提供社会实践或其它材料,个人认为这些内容对申请本身重要性不大,固略去不谈。


此外,这里所提的硬件仅仅是从功利的角度探讨申请时所看重的评价指标,但希望各位看到这里的同学不要将大学教育变成了只追求结果的若干单一线条,而忽略了线条周围其它非功利维度的立体面。


(二) 软实力


这里所指的“软实力”是指在通过初审之后,参加院校考核所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上所述,获得考核的入场券仅仅是第一步,要想获得最终的录取资格,必须要在考核中有同样精彩的表现。虽说跨保法硕对法律的专业知识要求低于法本的同学,但不同学校的考核方式各有区别,需要分别讨论,而以下所说的几项是我在亲身体会中认为通用的一些能力要求。同样,按照个人所认为的重要性排列。


1. 信息检索能力


身处互联网时代,我们必然清楚数据和信息的重要性,无论是否跨保法硕,在整个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信息检索能力必然是这个时代所必需的要求。而具体来说,就是要找到两类事物,一是信息,二是资源。之所以将信息检索能力放在第一的位置,是因为在跨保法硕的过程中,各个院校的考核方式不同,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准备,这种针对性对于最终的成功可能占到了近一半的作用,并且要满足这种针对性就需要在互联网中找到合适的信息和资源。


信息是指官网公布的报名时间、考核时间、考核方式和前人经验等信息。而资源是指为了准备考核所需的电子书、网课等学习资源。要想及时准确的找到这些信息和资源,最好的方式是尽可能多的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如微信、知乎、微博甚至闲鱼等。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同学或申请方向相同同学的交流,以随时获取遗漏的信息。我在准备的过程中就积极的在网络平台上交流,找到了许多同样跨保法硕的同学,之后无论是交流各种院校的报考信息,还是自行组织模拟面试,分享准备方法,这些交流和互动都对我自己的申请过程有很大帮助。


2. 法律知识积累


作为非法学本科的学生,难以通过学校课程扎实积累法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尽管如此,对跨保法硕的申请者来说,院校对法律知识的考察是难以避免的,只是深度有所差异。并且在近年,相关的考察有不断加深的趋势,如北大在7月初发布公告中表示将增加考核适当比重的民法和刑法基础知识,人大也在今年的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出明年将会增加对学生法律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及其运用能力的考查。因此,就算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也应该对民法、刑法等部门法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有所掌握。


对于没有辅修法学的我来说,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进行法律知识积累。一是按照法硕考研进行准备;二是阅读法学相关著作;三是挖掘热点事件中的法律要素。


法硕考研面向的是所有非法学本科的统考,网络上的资料也较为充足,一方面可以购买《考试大纲》,该书是法硕考研的官方教材,对法理学、宪法、民法、宪法和中国法制史等相关内容都有所涉及,且便于阅读。另一方面可以利用B站上的网课资源进行对照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基本达到初步扫清法律理解障碍,掌握基本法律概念的效果。


法学著作既包括法学教科书,也包括包含法律思想的著作。法学教科书往往涉及较多法学理论,实际上不太利于准备跨保法硕的考核,但可以从中吸取一定的法律学说作为自身观点的补充。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民总、刑总、法理学和宪法学等教材阅读,且不用深入阅读,大致了解即可。由于本人也只是简单略读了几本,就不列出书单进行推荐了。至于包含法律思想的著作,则更为常见,也更适合准备跨保法硕的考核,推荐最多的就是苏力老师的著作,其次还有《美国宪政历程》、《看得见的正义》和《洞穴奇案》等法律书籍。这些书目都可以在许多经验贴中找到。对于这类著作,一方面可以直接积累观点和案例,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阅读中培养法律人的思维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阅读这些书籍产生的更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要注意阅读时的效率问题。


从自己参加的考核中也可以看出,各院校偏好以某一事件或案例为载体考察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进行准备时,可以留意一些平时发生的社会热点,以及相关媒体对其进行的分析,特别是法律层面的分析,并结合已看到过的法律知识进行积累。除了其它经验贴已经推荐过的各种公众号,这里特别推荐一个比较冷门的学习来源:法制网的法治时评栏目,收编了许多官媒的法律评论,数量多,时效性高,非常适合写作素材的积累。


3. 中文表达能力


该能力虽然说是放在了第三的位置,但其实是对整个考核过程影响最为直接的因素。前两个能力在于输入和积累,而中文表达能力则是在考官面前的直接输出和反映,既包括书面表达,也包括口头表达。不论形式怎样,内容如何,面试和笔试(特指作文)是所有考核里最基本的模式,而它们所依赖的正是个人在短时间内有效输出和表达自身观点的能力。在人大法学院的中文面试中,自己当时感觉发挥比较好,最后的面试分数也算是较高的一拨。(但笔试分数实在是太低了,所以这里的经验仅涉及面试)总结来看,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的:


第一点是形成自我的表达模式。由于面试时看到题目后准备的时间较短,往往是一分钟左右,所以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提前准备好自己作答的表达模式和框架。我比较习惯的一种方式是以一种设问的方式组织,即针对讨论的话题挖掘并抛出可能有争议的问题,并由此给出自己的答案。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给老师展现出你抓住了所讨论问题的中心,并为讨论界定了范围,另一方面又能使自己思考的脉络更加清晰,问题的答案本身就是论点,可以很轻松的围绕该论点进行论证。拟出的问题不仅可以自己作答,还可以抛给同组的同学,这样也可以使讨论更具建设性。在实际面试中,我采取的也是这样的方式,可以说成效还是较为明显。


要想形成自己的表达模式,可以先广泛阅读含有观点表达的文章,并进行专题总结。比如有些文章是按照因果关系进行组织,有些是按照利弊分析进行组织,可以在积累之后不断进行提炼,从而形成自己的框架。


第二点是练习!练习!还是练习!练习可以是通过自己录音,也可以通过与同学进行模拟面试的方式进行。我在八月底和几个入营人大的同学一起进行模拟面试,在此我要非常感谢他们,至少对我来说,模拟面试的作用非常之大,最后我们群里的几人也算是全员上岸。练习主要有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掌握作答的时间,由于考试人数较多,每个人作答的时间其实非常之短,要如何适应这种短时间,并充分展现自己,就需要在不断练习中把握节奏。其次,对于以上提到的表达模式,一定是在多次的练习和尝试中所形成的,只有在练习中才能熟悉自己的表达模式。最后,练习可以锻炼自己的心态,跨保法硕考察的范围非常之广,很有可能面临不熟悉的话题,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有所表现,也是在练习中所能解决的问题。练习时一定要进行录音,以供之后进行复盘总结,才能不断提升。


第三点是了解逻辑知识。这一点心得可以说是来的非常巧。按照往年的考法,人大是有在笔试中考察逻辑题的,因此我花了一整个暑假学习完了薛睿的MBA逻辑题课程。虽然说最后没有直接考察,但我发现从中学到的逻辑知识点对于自身的表达非常有用,比如“引入前提”、“因果倒置”和“补全逻辑”等,这些都可以在表达中加以考虑和运用,以完善作答内容和避免自身的逻辑缺陷。我在面试时也是直接用到了逻辑里所提到的内容。当然,这种作用需要实践之后才能亲身体会,并且整体学习的时间也较长,不适合短时间突击。


4. 英文表达能力


英文面试也基本上是考核中避不开的一环,但是考察的形式各院校基本上是保持一致,即直接根据提问作答。如前文参营经验中所提到的,提的问题有可能是偏向于生活化的,也有可能是与社会热点有关,这个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准备。由于本人在语言类专业就读,所以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准备,主要的工作还是每天进行跟读,保持语感。对于其它同学来说,考官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表达的流利度,因此可以保持录音练习,提升自己的语速,并控制自己发出类似嗯啊之类的卡顿,上面所提到的模拟面试也是可以同时包含英语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外刊等方式丰富自己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这里推荐一下可可英语,是我从大一一直用到现在的软件,功能完备,并且资料丰富,完全可以胜任平时的练习。


五、一点总结


除了具体的准备方法以外,我也还想分享几个需要在整个保研期间需要把握和关注的关系。


1. 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作为在法学知识上积累不够深厚的非法本同学,一些同学,包括我自己,可能在复习的初期过于看重阅读书籍、听网课等输入的途径,而我也在后来意识到一味的输入只能弥补最初的知识缺失,但不足以在需要表达输出时突出自己。也就是说,就算在准备期间花了大量的时间输入,如果缺乏一定的输出练习,也不排除在考场上突然卡壳,或者是无法及时提取脑海中积累之类不尽人意的情况。人可能出于惰性,只喜欢被动地接受或摄入知识,而不喜欢主动地练习和产出看法。这就是为什么在之前的部分不断强调模拟面试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将内化的属于别人的知识外化为属于自己的切身表达,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寻最好的输出途径和方式。


2. 考核与准备的关系


相比于考研的法硕联考,跨保法硕的考核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每个院校都有独具特色的考核形式和评价标准。举例来说,面试是单面还是群面,如果是单面的话是自己抽题回答还是老师根据简历提问;笔试是单纯的材料写作,还是包含逻辑、法律基础或阅读等其它题型;英语考察包不包含自我介绍,是根据材料直接作答,还是需要先翻译材料。正如前文所说,对于院校考核方式的针对性准备可以占到成功的一半,这就类似于高考前试做历年真题,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心中有底,并且能够提前应对。因此,对于心中的梦校和已入营的院校,第一步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地了解考核方式,甚至是更为具体的内容,然后再根据了解到的经验进行针对性的准备。


3. 得与失的关系


同样与考研不同的是,跨保法硕没有一个清晰的分数明确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之间的位置,每个院校筛选和录取学生的标准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申请时,我们也很有可能遇到预料之外的得与失。在我看来,这些得失对于心态上的影响不可避免,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与之共存,并且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一时的得失不是最后的结果,只有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当然,如果在整个保研过程中确实遇到了许多不顺利的事情,也要及时寻求身边父母、好友或者老师的帮助,减轻自己的负担才能更好的出发。


六、结尾


其实回想起来,可能相对于一些同学,我自己的整个保研过程还是相当顺利,甚至带着惊喜的。如果说武大拒绝我完全是出乎意料,那在人大入营名单看到我自己的名字时就简直是喜出望外,可以说最后的结果与最初的预想完全相反。也要感谢我的家人在人大出通知时鼓励自己去试一试,如果不是这一试,又可能带来多少遗憾呢?人生漫长,至少在大学的四年,我给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机会的天平也倾斜到了我的这边。如果说其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无非是以下两点。


选择的权利来自于曾经的自己。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没有想清楚未来的研究生专业。尽管如此,在各种机会出现的时候,我还是会尽量尝试,无论是竞赛、科研项目还是跨专业选课。正是在各个方面的尝试后,一点点的小小成就最后在我毫无意识地情况下为我垒好了向上的阶梯,使我能够在最后进行专业和院校选择时拥有自信的权利。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而适当的降低期待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保研时许多同学都会经历心态上的波折,或是被梦校所拒,或是排名边缘,命运难定,太过于追求一个结果会加深内耗,这时如果适当的调低自己的目标,并继续努力的话,反而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山穷水尽疑无路,也未必是无路可走。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和专题征稿


一、长期征稿

青法在线主要推送各类经验贴(包括但不限于考研、法考、保研、外语、竞赛、职场就业等)、实务类文章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稿酬等详情请点击:试一试,你的稿酬能帮你实现什么自由?


二、专题征稿

1.保研类经验贴 (无论成败,只要参与保研都欢迎您来写)

2.研究生的我在做什么?(着眼于研究生生活展示,例如学习生活的适应、心态调整等)


稿酬等详情请点击:研究生们、保研参与者们,学弟学妹想得到你们的指点!




本文责编 ✎ Zorro

本期编辑 ✎  YH  




推荐阅读


保研“菜鸟”的自救指南
人大保研万字经验谈,有教训有心得
华政知识产权法保研失败教训分享
为保研,要提前了解哪些“潜规则”
双非边缘人保研法大:平芜尽处是春山
华政刑法保研经验分享: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1:qmfmggwx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Fuermodi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