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卡脖子”关键材料投产成功!

ACMI 化工新材料
2024-12-14

来源:中化新网、化工新材料

1月28日,山东鲁晶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合作开发的环烯烃共聚物(COC/COP)关键单体——500吨/年降冰片烯合成反应装置投产成功。

产品各项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其中环戊二烯的转化率达到96%,降冰片烯的选择性达到95%以上,为环烯烃共聚物(COC/COP)新材料国产化提供了原料保障。

山东鲁晶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现代化精细化工企业,组建于1998年。系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技术中心、山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德州市优秀民营企业。2019年被石油化学工业委员会授予“给电子体和改性剂技术中心”,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会员单位”。

公司重点发展填补国内空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高新技术产品。现主要生产销售丙烯聚合用助剂:给电子体系列,是目前国内产能较大、技术水平较高、品种较全的生产基地,产能3000吨/年,并可为客户定制各类格式试剂;抗静电剂系列,产能5000吨/年。产品目前已在中石化、大连恒力等大型聚丙烯装置广泛应用,市场占有率70%以上。另外还生产氯代异丙烷、氯代环戊烷、氯代异丁烷等氯化系列以及其它精细化学品。


“卡脖子”材料关键性单体

环烯烃共聚物(COC/COP)具有高适明度、低双折射率、高阿贝值等优良的光学性能,同时具有低吸水性、高生物相容性、尺寸稳定性、低密度、高耐热性、高流动性等优良性能,主要用于电子、光学镜头、光学薄膜、医疗与检测、包装等领域,随着国内手机、半导体、液晶电视、医药等市场的发展,对其需求不断增长,但我国COC/COP长期依赖进口,面临“卡脖子”风险。

降冰片烯是合成环烯烃共聚物(COC)的关键单体,靳海波教授团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成功开发出降冰片烯釜式合成新技术。该技术在我国乙烯工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以乙烯裂解C5产物中双环戊二烯(DCPD)为原料合成降冰片烯,巧妙克服了以往降冰片烯合成技术反应条件苛刻、副反应多、聚合物和酯类化合物堵塞管道和输送等问题。

工业级合成反应装置设计精确,投料一次成功,反应产物各项指标与前期实验结果高度吻合,开发设计的具有独特结构反应器,传质传热效率高、混合效果好、副反应最大限度规避,提高了反应过程的安全性以及环戊二烯转化率和降冰片烯选择性。


近期投产项目

1月底,辽宁鲁华泓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环烯烃聚合物(COC)装置一次性投产成功,生产出了合格产品。辽宁鲁华一期项目环烯烃聚合物产能为1000吨/年。一期示范项目完成后,计划二期建设10000吨/年环烯烃聚合物生产装置。

 

2023年11月30日,浙江拓烯光学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成功投产暨二期开工奠基仪式在浙江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隆重举行,这意味着拓烯科技作为国内首批自产COC的企业已经实现自主工业化量产供货,打破该类材料此前100%依赖外企进口的局面,实现国产替代。

该项目一期投产产能为3000吨/年,两期项目共计产能5.1万吨/年。


国内COC/COP发展现状

由于COC/COP结构特殊,单体、催化剂以及聚合技术均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在其生产上,日本瑞翁公司、宝理塑料和三井化学等国际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了从环烯烃单体到聚合物合成的完整产业链,占据了绝大部分产能。

也正是在产品的技术上存在垄断性,目前中国市场的COC/COP产品全部来源于进口,并且价格昂贵(产品价格在10万元/吨-30万元/吨之间),使得其目前主要应用于对价格敏感度较低的领域,如光学领域。生产厂商对于该产品具有较大的议价权。

由于世界范围内90%以上的单体降冰片烯生产能力与环烯烃聚合物产能配套,也使得富余生产能力较少。除了拓烯科技外,目前阿科力、金发科技等其他国内企业也已投入环烯烃聚合物材料的产业化进程。


北京国化新材料技术研究院(ACMI)现重磅推出《国内外环烯烃聚合物COC/COP市场洞察报告》(2023版),将围绕环烯烃聚合物合成技术、国内外环烯烃聚合物市场情况等方面进行介绍。

报告全文近3.5万字,共分四大章节,有详尽图表近80个,均为2022年最新研究数据。




部分内容展示

产业链情况


产业链方面,环烯烃聚合物上游主要是C5/C9分离的环状二烯烃(主要是双环戊二烯或环戊二烯)和低碳α-烯烃(主要是乙烯)。

双环戊二烯(环戊二烯)与乙烯通过D-A加成反应生成关键单体——降冰片烯。此外,降冰片烯也可作为中间体,与环戊二烯等发生D-A加成反应生成四环十二碳烯等其他多环烯烃单体。

多环烯烃单体一方面可以通过ROMP(开环移位聚合)过程均聚生成COP,也可通过茂金属催化加成过程(mCOC)实现与低碳α-烯烃的共聚生成COC。

下游应用方面,则主要聚集于光学树脂及薄膜、生物医药、聚烯烃改性等领域。


全球环烯烃聚合物供需情况

2018-2022年世界环烯烃聚合物原树脂生产情况见下图。

2022年世界环烯烃聚合物下游消费领域分布见下图。

2022年世界环烯烃聚合物消费地域分布见下图。





报告提纲速览

1 概述

  1.1 产业链简况

  1.2 物理化学性质

  1.3 环烯烃聚合物合成技术简况

     1.3.1 降冰片烯合成技术

     1.3.2 聚合(共聚)技术

2 国外环烯烃聚合物市场情况分析

  2.1 供应情况分析

     2.3.1 日本瑞翁Zeon

     2.3.2 JSR股份公司  

     2.3.3 宝理/大赛璐TOPAS

     2.3.4 三井化学Mitsui

     2.3.5 商品化产品的简要对比分析

  2.2 拟、在建项目情况

  2.3 消费情况分析

      2.3.1 分区域消费情况

      2.3.2 分下游领域消费情况

  2.4 未来5年供需平衡预测

3 国内环烯烃聚合物市场情况分析

  3.1 生产&研发情况

  3.2 重点企业情况介绍

  3.3 进出口情况

  3.4 下游消费结构分析

      3.4.1 光学树脂及薄膜

      3.4.2 生物医药

      3.4.3 透明工程塑料

  3.5 价格情况

4 行业政策环境及吸引力分析

  4.1 行业政策情况

  4.2 细分领域吸引力分析

报告订阅方式

报告预订、咨询联系人:张女士:13016420203  zhangxianjin@acmi.org.cn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33号珞珈创意园大学生创业基地1904室北京国化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ACMI)为专业从事化工新材料产业研究的行业服务机构,最初来源于2008年成立的中国硅材料信息研究中心,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代管的全国性行业组织。ACMI面向社会提供客观可信的行业研究成果,发布行业报告、白皮书及其公共信息。如您有其他产品调研需求,也欢迎留言或与我们联系哦~

·ACMI·

新媒体矩阵
Media Matrix




公众号改版后,有读者朋友反映经常错过化工新材料的最新推文。为了方便您能在第一时间收到热点资讯,建议您将化工新材料「设为星标」,热点资讯即刻掌握!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化工新材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