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踩准风口!两大化工巨头将在这一领域乘势而行
3月18日,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迎来一位重量级到访者:
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
此次,总书记重点围绕当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情况进行了解。“新质生产力”一词在今年两会之后彻底火了,当它首次正式出现在我国的政府报告里,就可见我国对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视和迫切感。那么对于化工行业而言,“新质生产力”的落点,简单来说,一是“新”,“新”可以理解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业态等等;二是“质”:“质”则可以理解为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等等。而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向着“新质生产力”的指导方向发展已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必然趋势,以国内外化企风向标巴斯夫、万华化学为例,这两家巨头在产业创新方面更是采取了一些趋同的做法,其中就包括: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提升、聚焦绿色化工和可持续发展、市场导向与客户需求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业务方面,近年来两家巨头都展示出了他们对于可持续发展和新能源市场的重视。两大巨头的新能源版图
新能源的风口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但真正开始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是在2010年代中期,特别是在2015年之后。而巴斯夫和万华化学正好是踩着这个节点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
巴斯夫
2012年,巴斯夫成立了电池材料业务部,总部位于上海,其业务主要集中于正极材料,同时涵盖正极材料前驱体、电池材料回收和电池材料基本金属等领域。 2014年-2018年,巴斯夫先后在日本、美国和欧洲布局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 2021年,巴斯夫正式宣布其长期电池材料战略。重点动向包括:在中国完成对湖南杉杉能源51%股权的收购,该公司业务涵盖原材料、正极材料前驱体(PCAM)、正极活性材料(CAM)及电池回收;新建了一个名为“巴斯夫汽车催化剂和回收(ACR)”的实体,这一实体现已被修改为“巴斯夫环境催化剂和金属解决方案(ECMS)”。
截至目前,巴斯夫杉杉已经在全国建设有4大生产基地(湖南长沙、麓谷、宁乡及宁夏石嘴山)、1个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湖南长沙)和1个办事处(广东东莞),此外还投资了专注于回收和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的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专注于高品质锂盐生产的湖南永杉锂业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巴斯夫的正极材料亚太研发总部及电池材料事业部的中国行政总部也设立了巴斯夫杉杉长沙基地。
2023年,巴斯夫在中国、德国、北美等地区大举布局电池材料、电池回收等业务的基础上开始在钠电池和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面进行布局,另一值得重点提及的方面是,在本年度,巴斯夫正式宣布将把农产品、涂料、电池材料这三个大型业务部门分拆出来,而电动汽车电池材料业务将成为巴斯夫未来的主要业务之一。 2024年,巴斯夫继续扩大这一版图,除了在多个欧洲国家继续推进其正极材料与锂电回收等业务,这家跨国企业更是将这一版图的重点发展锚定在了中国,重点动向包括:位于湛江一体化基地的全球最大的单一热塑性聚氨酯装置投入运营;成立巴斯夫电池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以及退出BDO业务等。
万华化学
2014年,万华化学成立了万华化学(烟台)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涉足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 2020年,万华化学开始进行产能投资,先是以约1亿元收购卓能锂电100%股份,获得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产能;随后宣布投资11.6亿元在眉山建设1万吨/年三元材料项目。 2021年,万华化学加大了在四川基地的锂电材料布局,包括:投建正负极材料/三元前驱体等中式项目、年产8万吨NMP项目、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成立万华化学(四川)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 2022年,万华化学开始展开上游一体化战略等合作计划,包括:与西藏矿业、中国地科院成立西藏盐湖综合开发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盐湖提锂新技术。 2023年,万华化学开始向其他锂电材料全面拓展,重要动向包括:投建废旧电池拆解及黑粉资源化项目、年产5万吨高性能负极粘合剂项目和水性粘合剂项目、年产30万吨电解液一体化项目,联手中国化学建设新能源产业园等等;更重要的是万华化学在本年度正式将电池材料定义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万华化学继续强化上下游联动效应,重要动向包括:收购铜化集团旗下两大A股股权、与光伏胶膜龙头成立合资公司、投建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公布力争成把烟台打造成为世界电池材料的核心研发和生产区等千亿大计等等。
国内锂电产业痛点
据中汽协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全球第一,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58.7万辆(同比增长35.8%)、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而今年两会的政府报告中也指出,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目前,国内锂电产业在产量、产值、技术进步、应用领域、出口以及材料产量等方面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根据EVTank数据,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202.6GWh(同比增长25.6%),其中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887.4GWh(同比增长34.3%),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73.79%。在这样的增速之下,已有多家券商机构曾预测,未来锂电池产业大概率仍将保持较快速的增长趋势,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与锂电隔膜这6大核心赛道上,已知的企业产能规划均远超2025年第三方研究机构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上限。在此背景下,已有多家相关企业相继宣布终止扩产计划。并且受大国博弈影响,国产新能源车在出海战略上或将面临制约:3月16日,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如果他赢得2024美国大选,将对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征收100%的关税,让中方“无法在美国销售这些汽车”。当地时间3月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紧急通知,计划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进行海关登记。此举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的一部分,若最终调查认定中国电车接受了所谓“不公平补贴”,欧盟有可能将对这些登记在册的进口车辆征收“追溯性关税”。专家认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比如,燃油车资产的加速转移和贬值、燃油车及后市场劳动力的再就业、颠覆性创新技术路线、地缘政治和贸易壁垒、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更严格的数据安全法规、中长期盈利性挑战等。锂电产业也已经到了重塑阶段,构建更有韧性的锂电产业链已然成为产业共识。电动化是基础,智能化是关键,同时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将带动锂电产业链一定程度上走出同质化、价格战的局面。而这一观点也恰恰将锂电产业发展落点放到文章开头提及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北京国化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ACMI)为专业从事化工新材料产业研究的行业服务机构,最初来源于2008年成立的中国硅材料信息研究中心,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代管的全国性行业组织。ACMI面向社会提供客观可信的行业研究成果,发布行业报告、白皮书及其公共信息。
报告订阅方式
联系人:王先生:18971472367 盛女士:15901492562
【化工新材料】上期推送一览>>
2、80+报告,800+代表,30+展位!锂电+钠电+氢燃料+氟材料!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高峰论坛,4月17~19日,相约杭州
·ACMI·
新媒体矩阵Media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