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到了,中餐馆里挤满了犹太人
人们说,犹太人圣诞吃中餐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35年。
当时《纽约时报》报道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一位叫Eng Shee Chuck的中餐馆老板在圣诞节把炒面送到了新泽西州纽瓦克的犹太儿童之家。
这被认为是一种“圣诞美德”。
《纽约时报》1935年12月26日报道截图
但事实上,犹太人圣诞吃中餐的历史还要更“源远流长”。
早在此之前,犹太人就已经开始享用春卷、酸辣汤、炒饭和姜鸡等经典中餐。
为什么会形成这一传统?关键原因之一是便利性。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量东欧犹太移民在曼哈顿下东区定居,这里是个充满活力且价格合理的社区,拥有众多犹太会堂和食品店。
与此同时,中国移民社区亦在邻近的唐人街崛起。
很多刚到美国的犹太移民发现,不像一些其他餐馆,中国餐馆没有基督教的装饰,而且他们的食物看起来也挺“合规”的(下文会解释)。
再加上,犹太人和中国人都是美国最大的非基督教移民社区,那个时候的中国餐馆圣诞节也开门,所以犹太人就选这个时间去中国餐馆聚餐啦。
这种做法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习俗。
AI生成图
犹太和中国菜肴在一些方面也有共同之处,如都广泛使用大蒜和洋葱作为调味料。
中餐与犹太文化在口味上还有共鸣之处,如共同喜爱的甜酸口味和基于鸡蛋的菜肴。
一些菜肴甚至在形式上相似,例如饺子、馄饨和kreplach以及根菜饼、萝卜饼和latkes。
而且,不符合犹太教食品法的食材,如猪肉或海鲜,通常被切碎、混入酱汁或其他食材中,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可接受的肉类。
除了便利位置和实惠价格之外,中餐在犹太人眼中拥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它被看作是融入美国多元文化的象征。
对于初到美国的犹太移民来说,中餐不仅是一种新奇的美食体验,更是一种展示他们逐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接受其多元文化的方式。
在他们看来,尝试中餐不仅仅是品尝异国风味,更是一种追求美国化生活方式的表达,反映了他们对美国世界主义和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向往。
因此,中餐馆不只是提供美食的场所,更是犹太移民实现文化融合和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平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独特传统已深深扎根于美国犹太社区文化之中。
中餐馆在犹太社区逐渐演变成社交聚会场所,无论是圣诞节还是平常的周末夜晚,犹太家庭都会聚集在这里,享受美食和交流八卦。
而且,这一传统不仅限于纽约,随着犹太人迁移至不同社区、市区和郊区,中餐馆也跟随他们的脚步扩散开来。
圣诞节吃中国菜不仅仅是对美食的享受,它还代表了文化和历史的融合。
这一传统展示了犹太人如何在美国社会中寻找归属,并在重要的节日里以独特方式庆祝。
当你看到犹太家庭在圣诞节聚集在中餐馆时,就能体会到这背后的丰富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