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疲软时,寺庙特别火

Jason不跪 不跪的世界 2023-09-27


继续Po在知乎上的回答。

1问:中美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包括「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释放了哪些信号?

答:继续关注这张表——

中国长期的经济中枢,和劳动力人口占比有关,当然也和技术升级有关(不确定性强)。

所以主流的两个叙事,一个是外部不行了,一个是内部技术快了,都是给予大家一个"好预期"。

而美债的屡次突破上限,导致它的美元信用(偿债能力)不断受到质疑,各经济体的央行也不想“被韭菜”,很多都会选择储备多元化,所以美元占比总的来看是下行的。

理论上这会反过来限制美国的金融(美债)扩表能力,自然就会影响它的长期经济表现。

所以中美如果合作,从好的角度上看,是一种互补,外资FDI流入带动了中的技术提升;中参与全球化供给又创造了欧美扩表的空间。

不过在“制衡和自主”之间,摩擦越来越大(一个不想让你制衡,一个不想让你自主),进而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都半摊牌了,未来这种“竞+合”的趋势不会改变。


2问:今年人民币汇率会不会破8?

答:这可不能乱猜。都有反身性的。

我说说怎么应对吧。

1)保住经常账户顺差,这个由产业竞争力决定;但只要顺差不出现大变动,“空”的情绪就可控;

2)至于非经常账户顺差——

是产业的,想办法“稳”——提供产业再投资的利润;

是个人的,只能损招了,比如让券商们出点QDII产品(宣传为投资美元资产),但实际上,除了收益率匹配美债的5%+,其他换汇动作都不做,最后那些因为汇差考虑对外投的个人,最后就落得个人民币利息落袋为安。这样可以留住很多往外走的钱。

但这两个操作,都在推高远期换汇的压力。

3)证券市场,放开外资持股比例,招商环节,放开负面清单;

(但自己的利润要受点影响)

4)和外部搞点合作小组,安抚下情绪。



3问:如何化解地方债?靠缩编可以吗?

答:

经济疲软时的两大特征:

1)寺庙特别火,大家都在求“安稳”;

2)传言特别多,各种刺激一个比一个劲爆。

之前列过图,过去经济能一直打脸“衰退论”的两大法宝,就是地方债务和居民债务。

这两个法宝一齐发力,让宏观数据一直领先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

直到“现金流拐点”(债务支出/现金流入)到来。

举个例子,为什么前两年要打教培?

一个原因是教育支出占居民现金流的比例太高了——

尤其是对于中低收入家庭。

大家对子女教育的“内卷”,和超高比例的房贷支出(也是全球领先),挤出了家庭的其他消费。

影响了未来的经济中枢。

但换个角度看,就是居民的现金流可用空间到极限了。

这一幕也出现在地方债务上,你如果关注财经新闻,可以看到不少的“发不出工资”流言。

当然,金融搬砖人士应该更清楚,地方债务的程度。

正因为看到了这点,Dalio前一阵“善意提醒”中国宏观层,应该及时做化债的工作,不然会造成很大的经济问题。

果然,这两年如何给地方化债的“主意”层出不穷。

比如用“资本市场套现”或者发特别债承接或者AMC等转一转等等,大部分都是换个口袋的意思。(股民接盘了,你还得给股民们减税)

真正的化债,肯定是要“开源节流”。

但开源,开哪个源,被开的愿不愿意?有没有被开的实力?利益博弈。

节流,把哪些支出砍掉?被砍得愿不愿意?有没有被砍的正当性?利益博弈。

假如,我说假如啊,被开的和被砍的,又是同一拨人。

那人家肯定有意见啊。

有意见怎么办?看看历史书吧。

总之现在风声是又用口袋转一转的意思,谁家的孩子,它都可以抱。

抱走之后,这个法宝又可以继续逆周期了。

但一条腿还是不行的。

所以另一边又来“支持大家的住房需求”,希望另一条腿也动起来。

祖传的偏方。



4问:称「不存在所谓的deflation,后期也不会出现deflation」,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答:央妈在二季度的货币报告里说——国内经济运行面临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等挑战。

需求不足对应之前的需求deflation,说法虽然换了,但实质是一样的。

inflation和deflation,对应的是结构性供应和结构性需求,如果在A结构里,供应远大于需求,那么价格就会缩;

如果在B结构里,供应远小于需求,那么价格就会胀。

供应要看内部劳动力的变化(长期)+产业调整(中期),而需求要看内部收入(短期)+外部需求(中期)的变化。

所以在同口径的结构里,如果收入疲软,那么短期就是“缩”了。

但中长期还要看其他因素。

比如长期劳动力(红利)消失的速度更快,外部又没有合适的生产补充,那么胀也是会慢慢起来的。

3、我再提供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人们的需求变化。就是生育率。

如果生育率超预期紧缩了,那么能从侧面反映出现在的真实经济状况(人们的现金流deflation----现阶段deflation)。

但和青年失业率一样,现在宏观不提供每个月的生育数据(以前个别城市能得到一些月度/季度数据),所以我觉得“不透明”程度(加深or淡化),又变成了生育率的侧面指标。

最近华尔街几个大厂,都在出各种空“中”的报告,不透明实际上强化了他们报告的可信度。(有些也是过于夸张)

4、最后一句,少说,多做。


5问:如何看待预制菜进入校园?

答:在双轨制经济里,有一些人就缺一个“商机”。

当所有对大人的商机都掏空时,必然就要对孩子下手了。


6问:如何看待这次广州开放限购?

答:做了两张表格。

第一张是广州的房价收入比——

可见,2013年,广州的房价收入比为31(年),如果是小夫妻,那么房价收入比是15(年)。

然后到202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变为了48(年)和24(年)。

第二张表是广州房价年变动vs收入年变动——

从2013年底到2022年底,广州房价年增12%,高于收入年增6%。

支撑它的,是2010-2020年,广州常住人口增加了近600万,为全国第二高数据。

它挤出的,是生育率——


7问:为何某些专家预测的人口增长和现实完全相反?

答:都是为了事业啊。

推荐一篇论文——

预测相反,要么不专业、要么“很专业”。

只是另一种专业。



不引人深思的小故事

如果现有房价降一半,但是要收 2%的房产税,有多少人会同意?

负资产vs资产负债表衰退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最终建立自己的魔镜体系

每天不到1块2-扫下图二维码(3000人后会提价)

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