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里的上海

许仰东 荒岛星空 2022-05-29


这个周一,原本繁忙的上海显得清冷。

看到手机里《上海发布》的消息:3月13日,上海新增4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12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疫情正越来越靠近自己的身边。

但上海没有在恐惧中乱了方寸。





1



一早看了张文宏的《抗疫两年以来最困难的时期,是漫长冬夜还是倒春寒?》文章。

看了文内的那段文字好几遍——

凡是持久的,必是温和的与可持续的。我们要借助此次一定会到来的社会面清零所带来的难得的机遇期与窗口期,准备好更为完备、智慧、可持续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包括:老年人普遍的第三针接种,以及更好的疫苗与疫苗接种策略,可以广泛供给的口服药物,可以负担得起的广泛提供的居家检测试剂,得到有效训练和预演的分级诊疗策略,未来居家隔离的流程,下一次更大规模输入与本土疫情叠加时所需的完整防控体系和充足医疗资源的准备等。前几天有记者问我,为什么接种了这么多疫苗还不能躺平呢,我说这些准备都没有做好,能躺平吗?

这就是上海的声音。

在全国多地的抗疫一线,我们看到了太多一刀切的“官方指令”,但以“完备、智慧、可持续”为特点的防疫策略,出现在今晨张文宏的文字里,出现在上海疫情严峻的时刻,实在是一个强大的精神安抚。

站在张文宏背后的二千多万上海人,不会躺平!





2



网络里有许多的假新闻,但上海这座城市在这波巨大的疫情冲击里,没有惊慌。

我看到许多朋友社区被封排队核检时,秩序井然,科学精准的防疫背后,站着的是几千万上海高素质市民的强大支持。

前几天网传上海封城,我第一时间就认为是假新闻。

上海就不会叫上海。精准防疫的模式就不复存在。

一个二千多万的世界超级城市,在过去的时间里面对一波又一波疫情的袭击,从没关起过上海的城门,

“科学、精准”防疫的背后,是上海政府、防疫部门承受巨大压力,保护着这个城市更多人正常生活的权力。

没错。这轮疫情许多上海的小区被封被隔离,但这是为了让更多的社区自由的生活。

上海没有像去年的南京、西安,一刀切封城,是因为对疫情信息的精准掌握有信心、是因为对疫情控制的科学管控有信心、是因为对防疫所积累的资源和经验有信心、是因为对上海市民的理解和配合有信心。

一个真正伟大的城市,不应躺在历史的长短里叙说过去,也不应用高楼大厦去张扬辉煌,而是在面对今天的灾难时,众志成城的精神聚集和行动。





3



疫情让这个岁月静好的世界变得混沌。我们正经历着从未有过的磨难。

北岛有首诗中说过:我不想安慰你,在这颤抖的秋叶上,写满关于春天的谎言。

我感动于上周上海官方发布了“管理疏忽导致疫情蔓延”的新闻。

有问题,直面问题,不是掩盖。

在如此复杂的防疫环境里,推诿是另一种可怕的病毒。

我看到疫情里的上海,不是高音喇叭里的口号喊叫,是人们按步就班在防疫一线的节奏;不是关着城门统计病例的恐惧,是该精准隔离的人群隔离该正常生活的人群自由出入;不是互相指责的那些对立情绪,而是参与、体谅、配合的精神鼓励……

上海精准科学抗疫的那道长城,依旧会保卫着我们这个城市!

周一的阳光,洒满着上海这个城市,疫情在骚乱着我们的生活,但三月的风却依然吹拂着春天的气息。

爱上海,因为疫情,多了一个坚强的理由!


END




▼热文推荐▼相遇在文字的世界里他们为何是“炒房”的大赢家?《1090天,我和12位建筑师,重建了一个西窑头村》李宁,配叫”中国李宁“!一个中国老人的名字,为何成了墨尔本的街名?瓦良格航母——中国海军的赞歌,华夏证券的挽歌谭盾特殊钢琴里的情义刘擎:爆红《奇葩说》的哲学教授
故乡的云  / 《岁月的痕迹》在作者家乡反响强烈袁隆平:穿35元衣服,让8亿人吃饱饭,永远的“国民偶像”在上海的国门,遇见那道白色的风景潘石屹,金钱是沉重的行囊为什么上海人还在怀念90年代初的生活?
中国的富豪们,照一下“洛克菲勒”的这面镜子
丁祖昱:一首励志的诗
这一年,我们经历的那些人间烟火
手机镜头里,阅读另一个朱旭东
再见,2021年新年的钟声
在温暖的文字里相遇——《荒岛星空》一周年回顾
《荒岛星空》一周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