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光成炬•幸福满格 | 看培育社区社会企业的“郫都探索”

川观新闻 社创星
2024-08-23

8月1日,成都市肥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肥收环保”)大数据平台上显示,平台累计使用户数已达到81077户,下单总次数82289次,回收总重量624003.36千克。


肥收环保是成都市郫都区一家专注“变废为宝”的企业,居民们通过小程序,能够生成垃圾回收订单。1小时后,就有回收人员出现在居民家门前完成垃圾收运,整个过程十分便捷。


“我们公司成立于2020年,三年来,用户从最初注册的48户增长到现在的8万多户,还完成了从普通企业到社会企业的转变。”肥收环保创始人王伦江道。


肥收环保的成长,是郫都区大力培育社区社会企业的缩影,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属于郫都区的“社区社会企业培育模式”。


01

寻找理念契合的“种子企业”


做一家“变废为宝”的企业,这个想法是怎样诞生的?王伦江介绍道,在休息时,自己无意间看到了楼道垃圾桶附近杂乱无章的垃圾,发现现在的居民仍然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而垃圾放对了其实可以是资源。
随后,出身于互联网企业的王伦江与他的团队一起,进行了长时间的调研和大量数据搜集,发现垃圾中“藏”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2020年5月,成都肥收环保科技社会企业有限公司于成都市郫都区成立。但成立后不久,由于疫情的原因,公司的运营暂时停滞。“那个时候社区很需要志愿者,我们想着大家都有时间,就带领小伙伴们一起加入了社区志愿者团队。”王伦江回忆道。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社区与肥收环保有了更多的接触。“我发现这是一家很有责任心的企业,他们有着愿意为社会做贡献的理念,这和我们社区的理念也是很契合的。”郫都区犀浦街道学苑社区党委书记杨蓉说。

社区也有社区的痛点——居民们随处堆放的大件垃圾堵塞消防通道,造成安全隐患,而物业很难及时清理完毕,成本也高。在了解到社区的需求后,肥收环保对小程序进行相应调整,增加了“大件垃圾回收”板块。

2022年,社区与肥收环保科技社会企业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双社智运公司”。


“‘双社智运公司’先与相关物业企业签订大件垃圾处置协议,再根据居民在肥收环保微信小程序平台下单情况,及时快捷开展大件垃圾上门回收服务,分类拆解后按市场价出售,所得收益的过半用于公司运营。”郫都区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悉,仅运营半年多,用户数量就已突破3万余个。截至目前,居民预约共计180余单,清运大件垃圾300余件,经过拆解后,产生木材约350立方米、废料约45立方米、金属扣件约1200公斤。


02
形成培育社区企业的“郫都模式”

整个培育过程中,社区为企业提供了哪些帮助?“社区提高了居民对我们的信任度。”王伦江说,居民们对陌生企业的宣传会有戒备,但微网格员对居民进行科普宣传,居民们更愿意了解垃圾回收的意义,开始尝试使用小程序。

“我们还会帮助他们与各个物业进行沟通,链接各方的资源。”杨蓉说。社区对各个小区的情况更为熟悉,可以在物业与企业之间担起“桥梁”的角色,助力企业进社区,打通大件垃圾回收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与社区的合作让肥收环保更加清楚地了解居民的需求与反馈,能够对垃圾回收的整个模式、小程序的各个细节进行及时更新与调整。

在肥收环保之外,近年来,郫都区在社区社会企业的探索上,也做出了不少尝试——郫筒街道天台社区推动成立成都市郫都区市井里记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将商业资源集聚优势转化为社区服务优势;奎星楼社区以“公益+低偿+市场”的运作模式培育十八匠社区服务有限公司,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郫都区委社治委构建社区社会企业支持平台,大力鼓励社区创办社区社会企业,以解决市场不愿意进入,政府无法兜底的系列痛难点问题。

“最近,我们还在和社区一起讨论做厨余垃圾上门回收的内容。”王伦江介绍道。社区与企业的“双向奔赴”,还将不断影响社会,为居民带来更多的便利。


本文来源:川观新闻

查看更多:

· 民生周刊:社会企业为社区发展添活力

· 招募 | “社创行走世界”港澳社企参访之旅

· 社企随笔NO.3 | 社区需要什么样的社会企业

· 第十届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路演专区】招募开启!

· 北京社企案例集No.15 | 山水伙伴:自然保护区乡村发展的赋能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社创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