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六艺之教”
马一浮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他镕铸四部,会通儒佛,兼具正统儒者所应具备的诗教、礼教和理学三种学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观。这种文化观体现为著名的六艺之教,即《诗》教、《书》教、礼教、乐教、《易》教和《春秋》教。
六艺之教最完整地蕴涵在孔子的《论语》中,马一浮先生的《论语大义》即从六艺之教视角对其展开诠释,成为他学术思想体系的纲要。
六艺是孔门的六部经典,但又不仅仅限于六部经典的文本,而是广义地包涵六种,或者说六门,甚至是六类活泼的、随时代发展的、有创新性的、有人文教化作用的学术文化。文化是精神的产物,六艺文本虽是先圣精神所寄,但六艺内涵却是每个人性分所具之事。性是心中之德、心中之理,自性德流出,就是从本心发出,所以马一浮先生提出“一切道术皆统于六艺,而六艺实统于一心”。
因为《诗》《书》导于善,礼、乐归于美,《易》《春秋》求其真,与西方学术文化的真善美三种境界相通。真善美本是人类心灵最真的感受和永恒的追求,东方西方,心理悠同,所以西方学术亦可以统摄于六艺之中。
“六艺一心——马一浮学术思想及其世界意义”特展
他在浙大讲学时,曾就此推阐说:“天下万事万物不能外于六艺,六艺之道,不能外于自心。”“天地一日不毁,此心一日不亡,六艺之道亦一日不绝。人类如欲拔出黑暗而趋光明之途,舍此无由也。”
由“已然”推知“未然”,进而到“应然”,是马一浮先生文化观的提升,是他观照人类知识经条理而形成的文化哲学。这种高瞻远瞩地对中国正统思想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精辟阐释,对民族文化的充分自信和准确定位,对人类文化的全面认知和高度统摄,正是我们今天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
为弘扬马一浮先生的学术思想,为更好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马一浮先生诞辰140周年、莅临浙大作国学讲座85周年之际,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马一浮书院和档案馆,结合建校126周年华诞,联合策划举办了“六艺一心——马一浮学术思想及其世界意义”特展。展览面积约600平米,共展出书法真迹、文物照片等相关作品100余件,全方位展现马一浮先生的生平交友、学术思想、诗歌成就和书法艺术。
一
马一浮先生与浙大有着深厚的情缘。例如,竺可桢校长亲自聆听马一浮先生国学讲座的日记手迹,体现出他对马一浮先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教育的重视。
马一浮先生在浙大所作国学讲座的日期、地点、时间和每一讲的内容编制成的课程表,能让大家感受国学大师在特殊年代的讲座场景。
“六艺一心——马一浮学术思想及其世界意义”特展
二
直接孔孟,羽翼六经。
马一浮先生一生的学术历程和概貌,分为六艺之理、以诗说法和书以明道三部分。他一生从表征陆、王到远绍程、朱,为最后直接孔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他一生不断呼吁人类蠲除世俗习气,恢复人性的本初之善,而晚年自号蠲叟、努力创办复性书院,其宏大的愿心就在于此。人们藉由他读书、译书、著书和交友、教学的人生长卷片段,以期领略他直接孔孟的内在思想理路和蠲习复性的愿心。
六艺之教最重要的是《诗》教,马一浮先生一生所写的上千首诗都是本《诗》教而创作,以诗明志,以诗兴教,以诗会友,以诗纪事,其用典如盐化水,其遣词典雅工稳,其意蕴牢笼天地万有之思,其神思独造睿智澄澈之境。
1962年马一浮自作诗书法作品
马一浮先生的书法出入钟王,融会碑帖,兼善众体,独标一格。今选出其不同时期、不同书体的代表作真迹,供参观者一睹其笔法的功力与魅力。
三
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马一浮先生寄给谢无量的诗作《滤风行》,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名作。作者以滤酒来比喻过滤民风,希望风俗“去彼慓悍,渐就清醇”,这和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是异代同调,千古一心,展现出诗圣哲人的崇高理想。
1958年马一浮行书《滤风行》手卷
作者简介
本文根据虞万里教授在“六艺一心——马一浮学术思想及其世界意义”特展开幕式上的讲话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图片来源:浙江大学档案馆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今日编辑:李荣炜责任编辑:金云云 李真鸣
往期推文:马一浮给浙大带来了什么?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浙江实践
杨华勇院士: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新时代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人民日报》丨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以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