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新时代的高校青年学子和科研工作者要秉持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把自己的科研兴趣与“国之大者”有机结合起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致力于生产“有用的知识”而非“为学术而学术”,努力做到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情,在聆听人民心声中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休戚相关,民族复兴与个体发展紧密相连。心怀“国之大者”,聚焦时代热点,不仅能汇聚前行的磅礴伟力,更能高质量实现自我价值。
青年学子应当走向田野乡村、工厂企业,深入调查研究社会所关注的民生话题、产业所面临的痛点难点,将论文选题定位到各类急难愁盼和关键核心的问题上,选择有深度、有价值的现实议题,以更新更广阔的视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开展研究,真正做到研究与需求相契合。
例如,浙江大学第九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何文炯教授领衔的民生保障团队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深度结合民意调查,把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作为研究选题,多年来深耕“养老”“医疗”等民生领域。团队研究生赴全国各地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调查研究,形成的研究报告直接服务于国家法规、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他们坚持从实际找选题、要数据,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把论文写在了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同时,应当以解决实题为导向,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变自己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在现实中的应用,从多角度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办法。要全面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更精确地把握现实情况,从而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青年学子还应当关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为社会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努力通过基于实践的调查研究手段探寻学术研究与实际工作的有效衔接点和发力点,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就像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带领研究生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将澜沧典型的热带雨林生态环境和作物生物学特点相结合,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冬季特色水果蔬菜、粮食生产和畜牧产业等特色产业,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把“青山”变成了“金山”。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学术是一场孤独的登峰修行,青年学子要潜心研究练就“坐得住冷板凳”的韧性和耐性,不畏惧头顶烈日、脚踏泥泞,用双足丈量城市发展,用五官感受乡村变化,收获真切的国情民意和一手的研究资料。在深入实践开展研究论证和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要学会利用针对性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将问题抽丝剥茧、解剖麻雀,从而方便对症下药。现实中,少数青年学子缺乏对本土研究背景和实际研究对象的了解,过度依赖西方技术理论和前人的经验总结,将西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直接嫁接到我国的现实议题中,将已有的技术经验机械地应用到新的研究对象上,将国际流行的研究热点与方法简单组合,忽视了中西方国情的差异、理论成果与实际应用的差异,往往会出现研究成果与实地实证研究相悖、研究成果无法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科研理论与实际生产生活不符的现象。青年学子要避免纸上谈兵,迷失在脱离现实基础的“我以为”中,而要坚持调查研究的“我调查发现”,检验科学研究中“舶来品”的适用性和“空想物”的可行性,立足我国社会实际,剖析具有实际价值的学术研究问题,注重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的有效对应,敢于质疑现有理论,推动发展本土理论,积极投身基础研究,着力攻克关键技术,切切实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例如,浙江大学第十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徐志康教授领衔的吸附与分离功能高分子团队引导研究生始终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工作,致力于面向新冠病毒阻隔、饮用水深度净化、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盐湖提锂等重大需求的高分子分离膜材料制备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国家需要,我们就要想办法做好做精。”这是团队全体成员一以贯之的学术追求,也是楚囊之情的生动展现。
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而改换,但科学的目标——追求真理是永远不变的。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面对困难挫折、质疑阻力,青年学子应当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从容、努力修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格局视野,不断砥砺自身的精神意志,激励自己奋勇向前,拔尖造峰。例如,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青年学者江文帅投身基础研究,花费7年时间潜心钻研,最终成果登上国际数学顶级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其关于格罗莫夫-豪斯多夫极限空间及其应用的研究获选“浙江大学2021年度十大学术进展”,被评价为相关领域的“奠基性成果”。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中国理论、形成中国方法,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交叠创新的。在不断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青年学子应当牢牢握紧调查研究这把“利器”,知古今、晓中外,勘明实情、明辨利害,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志豪情,秉持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集智攻关、团队协作的协同精神,既不囿于过往的经验见识,又不满足于已获得的成就,孜孜不倦、勇攀高峰。只要人类的生产生活不停歇,追求真理的青春奋进就不停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科学研究启于书本,始于足下,青年当心怀“国之大者”,深耕研究领域,将科学家精神贯穿科研始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张晓洁: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生管理处副处长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
今日编辑:王珏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求是新闻网 浙大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官网
责任编辑:金云云 李真鸣
一起看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
什么是“浦江经验”?
教育强国,教育学科何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律经济学
加快建设世界工程教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