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新特点

浙江大学 启真新论 2024-03-21


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虽然整体有所缩小,但仍然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多重经济要素发展不均衡相互交织的结果,并且城乡区域间差异明显。


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型演变规律


城乡关系本质上是经济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具体表现。尽管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具体形态在不同国家间存在差异,各国城市和农村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但全球历史数据总体表明,如果以居民人均收入比衡量,城乡收入差距在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趋于扩大,而在产业结构从工业化转向后工业化后趋于缩小,大体上呈现出倒“U”型变化规律。这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经济关系演变的基本理论也是吻合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在1987年以前,得益于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等以农村为重心的改革政策,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居民人均收入比从2.57逐渐下降到2.17。


随着改革重心向城市转移,城乡收入差距在1988年以后不断扩大,尽管新世纪以来国家支农力度持续加强,但仍难以完全抵消城市极化效应和二元结构固化的影响,城乡收入比在2009年被推升至3.33的历史高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人均收入比在2022年已下降至2.45。


总体上,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全球规律一致,也表现为倒“U”型的演变过程。



当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特点


尽管根据倒“U”型规律,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但由于复杂的历史性和制度性根源,当前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以下三方面主要特点。

第一,尽管整体上有所缩小,但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仍处在相对较高水平。由于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为实施经济赶超战略采取了一系列城乡二元的制度安排,城乡割裂的发展形态在这些制度的长期运行后已被固化,因此与全球规律相比,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更大也更加持续。


2002以来,中国的城乡收入比连续十年超过3,2020年的收入比仍与1978年基本相当。相比之下,许多先发国家的城乡差距要小得多。例如,美国非农与农业人口的收入比在20世纪初仍高达2.5,但在1935年以后已逐渐下降至1.35。日本的城乡收入比在1930年代一度超过3.1,但1970年代以来长期保持着低于1的反转局面。韩国的城乡差距也在不到20年间,从1970年的1.49下降到了1988年的0.86。


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处于全面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具有现实迫切性。


第二,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多重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交织结果。自1980年代后期开始,城市始终处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线。城市的极化效应一方面被产业转型、资本深化和对外开放等经济增长进程强化,另一方面又在晋升锦标赛激励机制下,被偏向型的财政、产业、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等制度固化,造成了城乡间同时出现经济、社会、环境等不同维度的发展失衡。


而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大多在近百年前就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过去几十年来它们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出现的城乡差距问题,总体上是“逆城市化”阶段中的新现象,所以其城乡收入差距并未像中国一样,受到多重失衡的交织影响。


因此,尽管城市优先发展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必须全方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才能有力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差距。


第三,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具有区域间差异明显的特点。由于中国的人口规模巨大,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特点和产业结构显著不同,这就造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区域差异。


2012年,经合组织中各国内部最发达与最不发达地区的人均GDP比值平均只有2.83,但中国最发达与最不发达省份的人均GDP比值却高达4.82。由于城乡收入比具有倒“U”型的演变规律,东部省份的城乡差距总体较小。2022年,许多东部省份的城乡人均收入比已降至2左右,其中浙江的比值甚至已降至1.90,但不少中西部省份的比值仍高于2.5。同时,东部省份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维度上的城乡差距也相对较小。


因此,实施差异化和协同化的工业化城市化战略是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缩小城乡差距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区域间的差异,针对性地实施适合区域现状的城乡融合发展战略。


以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在改革红利、开放红利和人口红利的共同推动下,中国过去40余年来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成就。但随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逐渐凸显,缩小收入差距已成为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中之重。

城乡差距是收入分配“三大差距”中的关键问题。尽管根据全球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型演变规律,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最终也将回归到相对合理的水平,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城市偏向型制度体系依然是我国现阶段缩小城乡差距必须直面的关键问题。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构建由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我国探索出了不单纯依靠城市化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有效方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既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


这一模式不仅为我国立足“三农”领域建立城乡发展联动机制缩小城乡差距找到了重要突破口,也为增强乡村发展动能这一阻碍全球包容性发展的主要症结提供了中国方案。


推进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目标的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增强经济、环境、人口和制度四方面驱动力,促进城乡关键要素、产业体系、公共资源和空间载体的全方位深度耦合。



11

作者介绍:

黄祖辉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茅  锐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摘自《重新认识城乡收入差距》,原文载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3年第2期,相关研究受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融合和区城协调发展研究》(编号:23ZDA035)资助,有修改,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翁忻旸 黄伟 江汉今日编辑:周榆钧责任编辑:奚婉 毛清萍

往期推文:

赤子之心,纯而粹之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展现文明古国的时代气象
走稳新时代文化自信之路
回答好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三个根本问题
哲学是未来之学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