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未来之学吗?
“未来哲学”表示具有未来定向的哲学,它是技术统治时代或者技术人类文明的生命经验表达方式。从19世纪开始,包括费尔巴哈、马克思、瓦格纳和尼采等一批哲学家和艺术家开始集中讨论未来,提出了未来哲学的概念。
更早的哲学家们也考虑未来,但是从19世纪开始有一个根本定向或基调的转换。以前是强调筛选过去的经验,转换之后变成了根本上从未来出发考虑问题。
无论康德和黑格尔,他们的哲学根本上还不是对于技术文明的反思,而费尔巴哈实际上有重要的洞见,启发了马克思、瓦格纳、尼采等,让他们意识到了技术文明对自然人类文明的颠覆性意义。
这些哲学家思考未来艺术和未来哲学的最根本原因是技术工业引发的时代和世界的大变革。
现代技术与古代技术有根本差异,古代技术还是艺术,但现代技术是形式科学和实验科学的结合;现代技术对地球造成了大规模改变,使地球进入作为“技术世”的“人类世”。
技术统治的世代使得人类开始脱离自然人类的传统文明类型。技术统治逐渐压倒了政治统治,技术-资本成为社会支配性势力。
技术乐观主义成为现代人的基本信条,包括:自然是可知的,知识是万能的。但是这两个假设都是可疑的。
技术工业的发展导致人类加速“失忆”,并且开始脱离自然人类文明系统。技术工业和普遍交往让历史和传统变得不重要,传统价值失效。
以模仿为基本模型的传统学习方式越来越被数学式的学习替代,传统人文科学失势。现代技术使人类知识膨胀和加速更替,某种人类统一心智或“普遍智能”正在形成,每个个体的“记忆”将沦为技术性的“挂靠”。
保存历史传统是人的本能,但是我们不能美化历史,无视当下,不观照未来。鲁迅曾提出:“谁都知道保护传统,但是谁来保护我们?”两千多年以来的历史传统正在瓦解,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技术工业会导致线性时间观的衰落和非技术-物理时间经验,即圆性时间观的产生,相应引发了“线性超越性思维”向“圆性关联性思维”的转变,从而使得哲学必须否弃自身的传统特质而转向作为“未来哲学”的后哲学状态。
那么,迎接“未来哲学”需要准备些什么?“未来哲学”又有何基本任务?
未来哲学的准备性步骤包括:让哲学从“过去定向”转变为“未来定向”;像现代实存主义那样从个体之思出发反抗普遍化知识和同一性制度;与艺术联姻,抵抗技术逻辑,重塑人文之道。
未来哲学的基本任务则有:重新思考存在,尤其是自然和技术的关系;拓展实存主义意义上的生命经验,重置存在学和知识论的关系;思考技术对个体自由的促进和威胁双重作用,保卫个体自由。
作者介绍:
孙周兴: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浙江大学未来哲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