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变革时代的大学教育和教师

浙江大学 启真新论 2024-03-20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加速和技术猛进,显在或潜在的社会矛盾点不断增多。在“时空压缩”的现代化模式下,一系列纵深变革更是重塑了新的知识图式和社会景观,大学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


新一代大学生是数字时代中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对数字科技和社交媒体的熟稔程度远超一般成人,各种新媒体对青少年的时间和注意力的争夺也日益强势。


在教育无处不在、学校并非知识唯一来源的环境下,大学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大学教师的核心意义何在,大学教育的独特价值何在?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议题。



当此之际,作为人才密集的智识中心,大学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大学依然可以引导学生系统地研习经典,奠定一生的知根基;可指导青年的思想训练,助其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实现人生理想;仍可营造优秀环境汇聚各种人才,促进其心智成熟和健全人格的养成,通过人才贡献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承创新。


环境变迁和大学本身的变革,对大学教师也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为此,教师尤需着力于以下几点:


一、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教育事业永葆敬畏之心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职责,而这首先应体现在教学上。教学是合作的艺术,每次教学都是师生的一次合作,都是充满挑战的冒险,都是充满变数的知识耕犁、智识探索和思想旅程。

教师需要保持“教学勇气”和“教学机智”,不断精进,以过硬的能力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境、对象和内容。教育“是一种很难掌握的艺术”,“需要在细节掌握上耐心又耐心的过程”,需要反复磨炼,别无捷径。“教育的成就取决于对诸多可变因素的精妙调整”,“最理想的教育取决于几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学校外部(邻近环境)所赋予的机会,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知识形态不断迭代,学生也千差万别,甚至来自世界各国。这种形势下的育人工作,首先就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跨域能力、国际视野和信息素养。及时跟进社会变迁和科技发展,无疑将更好地助力于教书育人工作。此外,还需将教学与科研紧密融合,及时将前沿研究转化为教学工作的养分。



二、不断探索人才培养规律,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教育系统及知识系统也在深刻变迁。作为教师,应尽可能熟悉新一代学子的心智特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成功的秘诀是:他十分清楚学生需要精确学习的知识范围。”每位学子都有自己的花期,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路径成长。教师应对此了然于心并付诸于行。

就此而言,“问题不在于他们18岁时怎么样,重要的是他们之后将成为怎样的人。”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种可能性的艺术,它“不是以确定的方式发挥作用,它以自反馈的方式而不是以线性的方式发挥作用”,其中隐藏着太多不可知、不可测、不可控、不可预卜的因素。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始终处理行动与后果之间的可能关系,而不是它们之间的确定性。”


三、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积极开掘其自主发展的潜能

先哲有言,在教育中“唯一具有重要意义的训练是自我训练”。“发展的本能来自于自身发现是由我们自己完成的,训练是自我训练,收获是我们自身首创精神的成果”,教师则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而激发出热情;同时创造出具有更广泛的知识、更坚定的目标的环境。”因此,能否充分激发学子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则成为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教育之真义在树人、而非制器。“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工作首先要直面的永远是鲜活的、充满无限可能的生命。需要每一位教师需要永葆爱心,精心呵护学生的热情、好奇心和想象力。教育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其判断力,锻造其对复杂环境的掌控能力”。


有智者强调,“学习伊始,孩子就应感受到发现世界的喜悦。”“兴趣是注意和理解的先决条件”,“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就没有进步。”“孩子在青春期的浪漫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决定了他将来的生活如何被理想和想象所塑造和丰富。”“年轻人是充满想象力的,如果这种想象力通过训练来进行加强的话,这种想象力的能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终生。”学生成长的根本动力“是对价值的认可……对价值的认可会给生命增添难以置信的力量”。怀特海即认为,应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应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如果不能让受教育者经常看到伟大和崇高,教育便无从谈起。


四、加强师生交流,在言传身教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教育具有弥散性、多义性,默会知识的习得是其中极重要的一部分。教育实效的达成不能仅靠言语的交流,它更倚赖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依赖于共同时空中的具身接触和相互砥砺。教育需要给受教育者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发挥养料和阳光的效能。教师则应如园丁一般,守护学生的成长,助力学生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梦想。

为此,教师有必要通过言传身教、春风化雨的方式,将更多的精神养分传承给学生,让学生汲取充分的智慧和力量。“在教师的意识里,孩子们是被送到望远镜前来观察星星的;在儿童的心目中,教师给了他璀璨星空的自由通路。”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理性能力的发展,也要关注其德性的养成。


教育是人类最古老的事业之一,也是当今从业人员规模最大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达270余万人,这是一个规模宏大的人才库。广大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将为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动能和活力。因此,在新形势下,大学育依然意义重大、依然大有可为、依然潜藏着无限可能,完全有望为下一代人开创更广阔的历史空间。

作者介绍



刘超: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刘周
今日编辑:周榆钧
责任编辑:奚婉 毛清萍

往期推文:

这一代学人的使命与担当

这“三链”如何一体发展

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久久为功

以乡村经营新视野探索共富新路径

读懂“放低身段”的深刻意蕴

以非传统安全合作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