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为什么火了?
紧急送人就医的周海涛同学收获了家属小朋友的橘子 《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橘子!》、得知博士生肖小娥“为了做科研”后商家大方捐的橘子《太暖心!浙大博士生与蜜橘商家的聊天记录火了》、在丹青学园免费分享家乡自种的橘子《一筐承载家乡味道的橘子,一封迟到7年的情书,这是最有爱的浙大!》......
一段段“蜜橘佳话”在浙江大学暖心“碰撞”,让人们看到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文明社会的可感可及。
面对现代社会的加速和异化,这些平凡善举,有“仁”的发心、“智”的选择和“勇”的担当,成为快节奏生活里美丽的“慢动作”。
橘子虽小,独“橘”一格。为国贡献的“科研橘”、涌泉相报的“救人橘”、校园自取的“共享橘”,都承载着金子般的高尚品质和人格力量,是所受教育和素质的体现,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归属感。
“帮不了国家什么大忙,遇到了就想着出点力”,源于朴素炙热的爱国情怀;“一分救回一个小朋友”,离不开军训时急救培训的知识储备;“希望大家都能尝到秋天的味道”,分享的不仅是一筐承载家乡味道的橘子,更是分享那份沉甸甸的幸福。
柑橘易得,真情难得。唯有清澈纯粹的初心,才能获得他人真正的尊重、学习和向往。“科研橘”“救人橘”“共享橘”的扎堆“出圈”,触动了人们心底里关于真善美的那根最柔软的弦,象征着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国家的良序互动关系。
许多闻讯赶来、积极支持的同学主动提出“会卖吗,我愿意收”;广大网友为毫不犹豫、及时响应的行为点赞“你是真正的英雄”;捐赠橘子支撑科研工作的网店被“狠狠下单”,有更多学生希望通过科研成果助力果农增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传承闭环。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今天的中国,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这是“蜜橘佳话”不断涌现的社会基础,也是增进人际互动关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层动力。
人与人之间弥足珍贵的信任、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对国家科研事业无条件的支持,都展现出中国人精神的富足和自豪,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彰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航力量。
善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我们的教育,正是要培养有乐群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集聚起向上向善向美的蓬勃发展之力。
当1份善良变成14亿份善良,就绘就出文明社会的温暖底色;当1份信任变成14亿份信任,就连结起民族复兴的精神纽带;当1份勇敢变成14亿份勇敢,就构筑起守护群众的安全长城。
《论语》有云:“行善而安之,则善日进。”善举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有无。好人好事不是一阵风,而如细水长流、润物无声,融入在攻坚克难中、向善思齐里、天地正气间。
让群众中涌现出更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成为看得见的道德“光源”、摸得着的文明“火炬”,将更多正能量转化成激励个体和社会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