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莱河边⑸:东方白鹳
没想到我真的看到东方白鹳了!刚刚还在群里各种羡慕口水一地,忽地就来到胶莱河边芦苇荡里:“看见了吗?那边一堆赤麻鸭!”天㖏,赤麻鸭论堆!我还一只没见过呢!“东方白鹳一定是在东岸!” 听见鸟人们的各种判断,真的是常来常往如自家后院……
我,芦苇荡里啥也没看见!我可不敢动,不敢扒开前面的芦苇,毕竟我是来看光景的,就在这时,鸟儿发现了我们,黑洞洞的镜头是鸟儿基因里生就的惧怕感,那就是枪,那就是致命的武器,所以它们在危险到来之前,逃离……鸟儿飞向空中,我也赶紧咔嚓几张,唉,模模糊糊,自己不嫌弃而已……
赤麻鸭▼
东方白鹳,只在电视上看到过,觉得那神奇的大鸟离我非常遥远,今生今世也只能通过网络平台看看它,从没产生一点点见到它的欲望,因为那样神奇稀有的鸟类,是鸟人大咖们的神之往之的目标,不是我等小白随随便便就能看见的;然而,11月18日这天,我见到了东方白鹳:它们在胶莱河里觅食,它们在蓝天上无声无息穿插滑翔,长时间的滑翔!天空湛蓝,无一丝云彩,70只左右的东方白鹳,从北到南、从南到北,忽而三两穿行,忽而分成两大鸟阵没入天空,当你不知鸟儿所踪顿足长叹或瞪大眼睛茫然搜寻时,它们又慢慢滑翔露出身姿,高低空中优雅盘旋滑过,那一刻,我窒息了……
它们究竟能飞多高?翼宽约两米的大型鸟类,只见一个点,然后就不见了,任你长焦机、望远镜,也只能望空兴叹……
东方白鹳(英文名:Oriental Stork,学名:Ciconia boyciana),是鹳形目鹳科鹳属的鸟类。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为110-128厘米,体重3.9-4.5千克,翼宽大约2.22米。东方白鹳的嘴黑色,眼周皮肤红色,虹膜为白色。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定为濒危种(源自《懂鸟》)
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嘴长毛而粗状,嘴基较厚,往尖端逐渐变细。体羽包括尾在内主要为白色。翅上大覆羽、初级覆羽、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色,具绿色或紫色光泽。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外侧羽缘和羽尖外,均为银灰色,向内逐渐转为黑色。前颈下部有呈披针形的长羽,在求偶期间能竖直起来。
嘴黑色,基部缀有淡紫色或深红色,嘴微向上翘。虹膜粉红色,外圈黑色,眼周裸露皮肤、眼先和喉朱红色,脚红色。
幼鸟和成鸟相似,但飞羽羽色较淡,呈褐色,金属光泽亦较弱。
生活习性 ▽
东方白鹳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特别是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流、湖泊、水塘、及水渠岸边和沼泽地上。有时也栖息和活动在远离居民点,具有岸边树木的水稻田地带。冬季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大型湖泊和沼泽地带。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东方白鹳觅食时常成对或成小群漫步在水边或草地与沼泽地上,步屐轻盈矫健,边走边啄食。休息时常单腿或双腿站立于水边沙滩上或草地上,颈缩成s形。有时也喜欢在栖息地上空飞翔盘旋。在地上觅食。
生长繁殖 ▽
繁殖期为4-6月。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到达中国东北繁殖地,通常呈几只至10多只的小群迁来。刚迁来时通常并不立即进入繁殖地,而是在部分开始融化的河流和湖泊岸边觅食,或在其上空盘旋觅找巢位和觅食地。3月下旬开始分散成对,分别成对进入各自的繁殖地。巢区多选择在没有干扰或干扰较小、食物丰富,而又有稀疏树木或小块丛林的开阔草原和农田沼泽地带。有时也选择在距水域、沼泽等取食地数公里至10余公里远的林带。常成对孤立的在柳树、榆树和杨树上营巢。巢通常位于树顶端枝权上,系由干树枝堆集而成。内垫有枯草、绒羽和苔藓或无任何内垫。巢距地高度视环境和树高而不同。通常在3-17米高。营巢时间从3月中旬至3月末开始。雌雄亲鸟共同营巢。通常由雄鸟外出寻找和运送巢材,雌鸟留在巢上筑巢。巢呈盘状,结构较为庞大,大小为外径120-230厘米,内径50-74厘米,巢深15-35厘米,巢高50-200厘米。如果巢未受干扰和破坏,或者当年繁殖成功,巢下年还继续被利用,但每年雌雄亲鸟都要对旧巢进行修理和加高,因此巢常随利用年限的增加而变得相当庞大。不仅如此,东方白鹳在整个繁殖期间,在已开始产卵和幼鸟出飞前,巢都在不断进行修补和增高、增宽。营巢多在上午进行,下午常在巢上休息和求爱或在巢域上空盘旋飞翔。交配在巢上进行。在整个营巢和产卵期间,均有交配行为发生。产卵时间最早在3月末至4月初。但多数在4月中旬产卵。每窝产卵4-6枚,一般4-5枚,偶尔也有2-3枚的记录。卵的颜色为白色,形状为卵圆形,大小为72-81×54-57毫米,平均75.8×56.6毫米,卵重100-145克,平均129.7克。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但以雌鸟为主,每天轮换2-4次,晚上全由雌鸟孵卵。孵卵期31-34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全身被有白色绒羽,嘴为橙红色。雏鸟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当雏鸟长到55日令时即可在巢附近来回短距离飞翔。60-63日龄以后才随亲鸟飞离巢区觅食,不再回窝。地理分布
▽繁殖区:
欧亚:西伯利亚东南部,中国东北部,朝鲜半岛,日本非繁殖区: 中国东南部保护现状 ▽现状东方白鹳从前在东亚地区是常见的鸟类,甚至在日本东京市的教堂屋顶上也曾有营巢繁殖的,但在1868-1895年间,由于非法狩猎、农药和化学毒物污染等原因,东方白鹳的种群数量在日本逐渐减少,仅能在冬季偶尔发现少量的越冬个体。分布在朝鲜、韩国的繁殖种群也已于20世纪70年代初绝灭。由于人口密集,工农业的发展,使得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两省残存的繁殖地也变得极为狭小,总数有3000只左右。据估计,目前(截止到2012年)东方白鹳全球数量仅在1000至2499只之间,并仍在减少 。发现1994年,在湖北武汉沉湖发现的越冬群体达900多只,是发现的最大的东方白鹳群体。2012年3月,有研究人员在西安浐河与灞河交汇处附近的河滩中发现一只东方白鹳。专家介绍,现已基本确定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方白鹳在西安市出现的首次记录。保护农垦建三江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东方白鹳之乡”。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境内的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北亚候鸟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的重要繁殖地。保护区原始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东方白鹳生息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2年全世界有东方白鹳野生种群为3000只,在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就有262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保护级别:I级(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