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海外学界对“中国梦”的认知评析
十八大以来海外学界对“中国梦”的认知评析
彰显了人民性与和谐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对“中国梦”的肯定性评价越来越多,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成就越来越认可。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这一理念,这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争论。海外学界主要围绕“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条件及挑战、“中国梦”的影响进行了解读与评价。本文在梳理外文文献的基础上,对海外学界关于“中国梦”的认知进行评析,以更好地吸收海外学界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的有益成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促进“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的交融互鉴,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一、“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是什么?这是海外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海外学界对“中国梦”的内涵从宏观与微观等维度进行了多维解读,形成了多元化的认知。
(一)“中国梦”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
美国怀俄明大学翟文伯(Winberg Chai)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表达了高度赞赏。他认为之前的中共领导人从来没有以“梦”这个字作为政策的象征,这毫无疑问具有开创性意义。1新西兰帕维亚大学的迈克尔·彼得斯(Michael A.Peters)指出,“中国梦”在中国历史上有巨大的叙事和文化资源可供借鉴。2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迈克尔·基恩(Michael Keane)认为“中国梦”是一个能够发挥“强大的文化力量”的梦想,这个梦想鼓励人们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的文化主权。3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Elizabeth J.Perry)教授则撰文指出,“中国梦”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复兴中华文明的决心4,同时强调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是“中国梦”的核心。5
(二)“中国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梦想
英国杜伦大学戴维·克尔(David Kerr)指出,“中国梦”是将国家和个人融为一体的梦想,体现了经历苦难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集体意志。6与“美国梦”突出个体相比,“中国梦”则更突出集体,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中国梦”是国家和全体人民的目标,即希望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重新成为国际事务的主要参与者;另一方面,在社会层面,“中国梦”的目标则是确保每个人都会获得良好的教育,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这两个内涵均确保了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富裕和更有尊严。7印度学者卡哈也持类似观点,认为“中国梦”的国内指向是要包含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就业、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更强的社会保障程度以及更宜人的环境,旨在让中国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8
(三)“中国梦”在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都蕴含了“和谐”的意蕴
在中国国内层面,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专家彼得·费迪南德(Peter Ferdinand)认为,“中国梦”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目标,与上一届领导人提出的“和谐社会”一样具有着满足人民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双层意蕴。9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戴维·古德曼(David S.G.Goodman)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是对其前任领导人建立富裕、和谐社会承诺的延续。10
而在国际层面,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的阿克塞尔·博科夫斯基教授认为,“中国梦”蕴含了国家之间的“双赢”思想。11卡哈也指出,在国际社会中,“中国梦”代表了和平、发展、合作、互利共赢。12 越南学者翠杜(Thuy T Do)从国际关系学科的角度提出了不一样的见解,她认为“美国梦”已经被普世化了,而“中国梦”则蕴含了“和而不同”的思想。13
(四)“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延续
棕榈滩州立学院戴维·佩纳(David S.Pena)研究员认为“中国梦”扎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之中,扎根于中国人民群众反贫困、反落后、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长期艰苦斗争中。14“中国梦”的内涵就是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要持续稳定地繁荣发展。15科威特大学政治学教授默罕默德·塞利姆指出,“国家的梦想”在中国就表现为由国家领导人推动的“中国梦”,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6悉尼大学学者陈明璐(Minglu Chen)认为,自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中国梦”的内涵与日俱增,根据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国梦”是一个包含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关系等众多要素的包容性理念。17
由上述可见,海外学界对“中国梦”内涵的认知较为全面、准确,覆盖了个人发展、社会福利、国家富强等方面,体现了“中国梦”的国家与社会、历史与现实、集体与个人、中国与世界多维联系。海外学界对“中国梦”内涵的认知不仅仅超越了传统的政治、经济等宏观层面,也越来越多地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等具体层面以多学科的视角展开解读,呈现出微观化和跨学科的特征。
二、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条件与挑战
“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条件与挑战有哪些?这些也是海外学界关注“中国梦”的重点问题,他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具有较强参考借鉴价值的观点。
(一)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条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推动着“中国梦”的实现
欧洲著名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智库访问教授戈登·巴拉斯(Gordon Barrass)和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顾问奈杰尔·英克斯特(Nigel Inkster)指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彰显了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8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中国梦”有着改善环境的巨大潜力,只要它继续是社会主义的梦想,这种潜力就会一直存在。19“中国梦”涵盖了中国社会发展各方面的福利,而这些福利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而不断实现并最终惠及全体中国人民。20佩纳认为“中国梦”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梦,主要有四大主题:国家复兴、共同富裕、民主、人民幸福,这四大主题也是对成功发展了的社会主义良好愿景的反映。21
2.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执政能力以更好地担当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
陈明璐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高度赞赏。他指出,“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合法性的新来源,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梦”也只是一个幻想。22巴西中国问题研究所所长罗尼·林斯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富强之路、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坚实保障。23尽管当前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社会不平等和环境污染等,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作用的发挥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承诺则意味着这些问题在中国可以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容易得到妥善解决。24日内瓦大学国际历史与政治系的相兰欣(Lanxin Xiang)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措施得到了民众支持,这不仅可以防止党和国家官员滥用权力,而且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25
3.“中国梦”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为其实现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法国主流媒体《世界报》(Le Monde)驻华记者布莱斯·佩德罗莱蒂指出,“中国梦”关注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梦想与诉求。26“中国梦”的提出不仅仅是习近平自己的目标,也是对社会公众观点的回应。“中国梦”激发了人民对公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27悉尼大学讲师吉尔·希齐(Gil Hizi)认为“中国梦”倡导将“个人梦”与“国家梦”相结合。28基恩指出,习近平提出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得到了海外华人的支持,他们愿意把资金和先进技术带给中国。29
4.中国立足基本国情不断推出各项积极政策以实现“中国梦”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认为,中国共产党针对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应对改革过程中的挑战,“四个全面”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国梦”。30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融合,将数字化战略融入发展中,加强创新,给大学生提供了为“中国梦”作贡献的舞台。31在国内层面,中国政府逐渐将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型体系转变为由国内消费驱动的体系,增强国内经济活力。32而在对外层面,中国政府主推的“一带一路”通过陆路与欧洲和西亚相连,通过海路与各国相连。33这不仅仅是中国第二轮的“对外开放”,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国家战略。34
(二)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挑战
1.“中国梦”面临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
海外学界认为,中国迄今为止的显著增长主要来自于出口驱动,发展了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三个领域,核心优势是低成本的劳动力。但是,中国的高增长率即将成为历史,因为其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欧盟和日本准备限制对中国的进口,这引发了对中国保持高增长能力的怀疑。35过去,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全球影响力的增强是因为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如今,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已成为过去,中国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巨大的经济和财政困难。36世界著名中国经济分析专家葛艺豪(Arthur Kroeber)认为,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放缓本质上是结构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经济放缓也反映了过去曾实现快速增长的其他经济体未能实现转型的问题,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政府能否有效应对经济放缓。37
2.中国国内社会发展问题凸显将影响实现“中国梦”的进程
一是人口结构问题。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季北慈(Bates Gill)指出,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在2015年达到顶峰,随后就不断衰减,而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人的预期寿命会更长。简言之,中国将在变富前先变老,老龄化问题成为影响“中国梦”实现的一大挑战。38二是环境问题。中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很多城市的空气质量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在恶化。39三是腐败问题。昆士兰大学的戴维·马丁·琼斯(David Martin Jones)认为,对实现“中国梦”的不利之处在于地方官员中还存在着较多腐败现象。40理查德·麦格雷戈(Richard McGregor)认为,腐败在一些重要的国家部门中较为严重。41四是贫富差距问题。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在过去十年中逐渐恶化,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财富流入越来越少的人手中。42中国不得不采取市场机制来维持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经济增长,但市场化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不平等和环境破坏,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43
3.周边国际形势不够稳定给实现“中国梦”带来外部挑战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威廉·卡拉汉(William A.Callahan)指出,大多数亚洲国家在享受与中国的贸易利益时,在安全利益方面却选择了美国。44此外,中国与日本、菲律宾等国均有海上边界,尚未解决领土主权争议问题。而中国经济对海上进出口的方式较为依赖,经济中心高度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战略脆弱性。45在台海问题上,两岸关系并不十分稳定,也会对发展形势带来一定影响。46
如上所述,海外学界关于“中国梦”实现的有利条件分析较为准确,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国家制度的优越性,比较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情况,具备较强的参考价值。学者们看到了中国存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社会发展问题凸显与周边国际形势不够稳定等方面的挑战,如不能及时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会对“中国梦”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也有一些海外学者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中国,不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研究中国问题,对此我们要加以甄别和批驳。
三、“中国梦”的影响
(一)“中国梦”的积极影响
1.“中国梦”有利于凝聚人心,感召人民为了民族复兴的目标而奋斗
有学者认为,“中国梦”不仅仅关注个体民生的改善,而是更注重对不同个体的团结和对集体主义的回归。47“中国梦”内涵包含建设强大而富裕的国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集体向往的回应。48埃及中国问题专家侯赛因·伊斯梅尔认为,中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反映了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领导层的能力以及中国社会本身与时代更新和变化相适应的能力。中国政治制度有能力动员人民为了民族目标而奋斗。49中国政府积极倡导“中国梦”的理念,促使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群体对未来充满奋斗的信心和热情。50
2.“中国梦”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时任尼泊尔总理巴布拉姆·巴特拉伊认为,“中国梦”和西方建立在殖民与剥削基础上的梦想是完全不同的,“中国梦”将给世界人民带来发展与繁荣,促进世界民主与和谐。51香港浸会大学何慧中教授也持类似观点,并指出“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合作、和平及机遇。52哈佛大学教授诺亚·费尔德曼(Noah Feldman)则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一个很好的宣言,表明中国要致力于自身和世界的和平发展。53
3.“中国梦”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世界
费迪南德认为,实现“中国梦”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是将“中国梦”和“世界梦”连接的关键环节,“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促进“世界梦”的实现。54塞尔维亚学者德拉甘·帕夫利奇维奇对中国梦的国际影响持认同态度,认为“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国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大量的对外投资,中国的经济参与为塞尔维亚提供了发展机会,使塞尔维亚能够缩小与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提升国际形象,并加速发展。55科威特大学教授穆罕默德·塞利姆认为,“中国梦”的核心要义是自由、公正以及尊严,这对阿拉伯世界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促使“阿拉伯梦”以不同的方式实现。56南非金山大学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加斯·谢尔顿认为,“中国梦”同“非洲梦”是相通的,可持续发展、减贫和长期繁荣是中国和非洲共同的梦想。57
4.“中国梦”彰显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
佩纳指出,今天的中国既不是意识形态的出口国,也不是革命的出口国。中国是和平的,是非帝国主义的,是以社会主义为导向发展的。中国向世界表明,其发展道路选取了社会主义,适应了本国国情,追求着本国的社会主义梦想,实现了国家和平发展。58 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科贝尔国际关系学院赵穗生教授认为,中国在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之间、市场导向型经济和国家权威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以不断的经济增长促进其走向现代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良好影响。59
(二)“中国威胁论”论调的延续:“中国梦”引起了周边国家的猜疑
巴拉斯等人在文章中指出,虽然中国不满足于现有规则,但仍然希望继续在国际自由主义秩序的某些方面受益,同时寻求就其所关心的问题制定自己的规则。60“中国梦”表明中国将在国际政治和安全方面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并且也会寻求军事联盟,如俄罗斯就是潜在的联盟合作伙伴。61中国不断增长的国力,特别是经济力量,也日益引起了相邻国家,特别是与中国有领土主权争议国家的担心,它们在揣测中国会怎么运用这种力量。62
如上所述,海外学界对“中国梦”影响的认知大多是积极的,能够把握住“中国梦”对于人民幸福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但是仍有一部分海外学者对“中国梦”缺乏深刻的理解,认为“中国梦”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没有认识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这需要我们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更好地向世界解读“中国梦”。
四、海外学界对“中国梦”认知的评析
总体而言,海外学界对“中国梦”的内涵、实现的有利条件、积极影响的认知较为准确,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但是,仍存在一些基于“西方中心论”和脱离中国实际国情的错误认知,需要辩驳。
(一)对海外学界“中国梦”认知的反思
1.海外学界对“中国梦”认知中值得肯定之处
海外学界对“中国梦”的认知,为我们研究中国问题提供了他者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梦”的研究。
第一,海外学界对“中国梦”的认知,意识形态色彩减弱,总体上呈现出全面性的特征。21世纪以前,海外学界的中国研究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能够客观理性地分析“中国梦”,进入中国实地感受中国的发展变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维度对中国开展全方位的研究,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特点和优势。这也是21世纪以来海外学界对中国研究特点的延续。63
第二,海外学界对“中国梦”的认知中微观化、跨学科研究特征明显。海外学者对“中国梦”认知领域的迅速扩展促使“中国梦”研究主题日渐微观,基于宏大的政治、经济视角的宏观分析减少,转而聚焦于环境问题、人口老龄化等微观问题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的分析。同时,海外学界不仅仅局限于对“中国梦”的定性分析研究,而将定量分析、实证调研等各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入认知过程中,融合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各学科理论进行综合分析,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把握“中国梦”研究提供了契机。
第三,海外学界对“中国梦”的认知日渐深刻,现实关切更强。一些海外学者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明特质出发对“中国梦”的内涵展开解读,这也反映了在全球治理赤字背景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能会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对“中国梦”的评价更为正面,认为“中国梦”也给世界发展带来了机遇,这也充分反映了他们对“中国梦”世界意义的认同。
(二)海外学界对“中国梦”认知中存在的问题
海外学界对“中国梦”的认知中虽然有可供我们参考借鉴之处,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部分海外学者仍然处于“西方中心论”的思维桎梏中。他们在认知“中国梦”的过程中,受自身专业背景和所处环境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摆脱“西方中心论”的视角。如将美国市场经济的弊端等同于中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以“西方最优”标准衡量中国政治建设等所谓的错误观点仍然存在。
第二,脱离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去谈中国问题。这是部分海外学者在“中国梦”认知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他们不能将中国的发展策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不了解“中国梦”的真正含义和中国爱好和平的历史传统,从而高唱“中国威胁论”的错误论调。
第三,部分海外学者对“中国梦”的分析深度不够,仅停留在表层的解读。他们看到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不能以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这些问题,不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此外,微观化研究虽说有利于研究的深入,但是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部分海外学者不能够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忽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
因此,在未来,我们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仍然要加强“中国梦”的内涵解读和话语传播。需要不断总结凝练中国发展经验,挖掘“中国梦”与世界发展大势之间的共性,进一步完善中国话语对外传播方式,发挥好海外华人、留学生、孔子学院的影响力,构建更多交流平台更好地向世界解读“中国梦”,进一步传递好中国声音,缩小“中国梦”的真实内涵与海外学界理解之间的偏差,增强“中国梦”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三)海外学界对“中国梦”认知的启示
海外学界对“中国梦”的认知是在海外比较视野中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与世界方位的深刻总结,对我们具有重要启示。
第一,在海外比较视野中彰显“中国梦”中所蕴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与正确性。海外学界在分析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条件时关注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作用,他们认识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并对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表示了赞赏。立足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第二,在海外比较视野中彰显“中国梦”是人民性与和谐性的统一,凸显人类历史发展的价值合理性与超越性。“中国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梦想,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地采取各种政策促进国家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这是中国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理念的超越,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实现资本的增殖和维系资产阶级利益,而中国的发展则是为了人民。此外,从海外学界对“中国梦”的认知中能够看到“中国梦”在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都蕴含着“和谐”的意蕴,即在对内层面构建“和谐社会”,在对外层面构建“和谐世界”。在当今“逆全球化”浪潮盛行和全球治理赤字背景下,“和谐”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范式,真正站在全人类立场上克服社会发展弊端,鼓励更多主体参与到全球化中,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为人类文明提供了新的价值选择。
第三,在海外比较视野中彰显“中国梦”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凸显人类社会发展路径的多样化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在对内范畴,无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是“和谐社会”建设都充分体现了对以民为本、和谐等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与超越;而且,用“中国梦”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反映了中国话语在表述方式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体现。在对外范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世界,丰富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体现了“中国梦”与“亚洲梦”“拉美梦”等的梦想相通,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
总之,“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实际国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奋斗目标,彰显了人民性与和谐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与优势,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深层意蕴之所在。
注释
21世纪以来国外非执政共产党的阶级联盟政策探析 21世纪世界各国共产党团结合作新发展研究动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苏联模式性质的认识 国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中的定位 国外学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多重维度与话语特点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演变 西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误读及其应对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性质观辨析 西方话语中歪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几种论调 西方国家歪曲抹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几种论调 英文世界、俄罗斯、日本、非洲、阿拉伯社会各界关于中共二十大的若干认知 国外共产党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单位:孙健,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9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外传播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9BKS004);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泮林望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海外学者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9FDMYC06)的阶段性成果。复旦大学第二批卓越博士生科研促进计划资助
文章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9(06)
终审:“科社共运动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