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万年轻人,徘徊在职场门口!
我是家传的新记者小传姐,毕业于浙江Top2的高校,就是没考上浙大、又不愿出省的浙江学生收留所。
与班上绝大多数人不同,从一开始,我想得很明白,既不适应按步就班的体制内生活,也不喜欢那些无聊的文字匠工作。反正迟早都是要工作的,我相信现在就业比读研后再找工作,也许运气更好些。
据说,我是从近7000份简历中筛选出来的。
当然,我也是从十来家公司中选定了家传。
对我来说,家传是一份有情怀、有创造性的工作。但对家传而言,考量明显要复杂得多。比如是不是有基本的是非价值观、是否具备基本的知识结构、是否读过专业的入门读物,稍有不慎,每一关都是鬼门关。
入职后听说,面试那天,我说话都是两手挥舞,他们暗暗在心里发笑。
相比之前准备认命去上班的直播策划、直播文案之类没什么价值感的工作,这是我最喜欢的。
前天,入职的第10天,我也被CEO指派去面试了一个毕业生,拿着两个我回答过的考题,很焦急地等待答案。
我希望她能通过,便能与我做同事,最终可惜了。
我知道原因,她是「海王」,乱撒简历,对自己的去向并不明确,自然引不起HR的任何好感。
而我在来面试之前,不但搜了公司资料,还查了创始人经历。哪怕有些能力上的短板,至少也会博个认真的印象分。
可惜,我知道很多同学连这些工作都懒得做。
稳定的是非观这一条,听说能筛掉90%以上的毕业生。其实也很简单,你是否反对一国对他国开战,不管什么原因。90%以上的人原则上反对战争,但具体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
其次是工作长项,很多人讲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于是陷入相对无言。
告别校园的时候,我看了一眼团组织关系的去向,班上80%的同学转回了老家。这意味着他们暂时没有签约,要么考公,要么还在找。
我是20%中的一个。
入职后,我换个角度看求职,就特别有意思。
最近几周,家传每天都能在Boss直聘上收到四五份简历,智联招聘上更多,每天20余份。
但拿到简历,我们第一眼看的是毕业年份。如果是去年、前年的毕业生,根本不会考虑。
原因很简单,这些去年、前年毕业,而近一两年工作经历一片空白的「应届生」,显然是奋斗于考公考研失败了,才出来求职。《拒绝就业的秘密:为保考公资格,严守应届之身!》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抱定了再战之心,工作只是个歇脚的小站。反过来说,这些在大学里就立志考出未来的学生,往往没有实习经历。
工作上手两眼一抹黑,也不是用人单位心仪的对象。
更何况,一战再战的压力,就像把人关在闷罐车,很多「剩士」,其实精神已经垮了。
不想要,不敢要。
与往年相比,今年这种情况多得夸张。投往家传的简历中,有超过2/3的「老应届生」。
而且,这些「老应届生」的籍贯明显北多南少,这也好理解,因为东北、华北人更爱考研考公,剩下实属寻常。
而在北方上学的孩子,多半在公家单位端茶倒水,有企业实习经历也明显更少。
好不容易是今年毕业的,有些明显又是海投,什么工程设计专业的简历都飞来了。
简历飞过又落地,他们被剩在原地。
偶有看着还顺眼的问一句,顶多拿出几本证书。
他们迷失在考试中,以为工作就跟读书一样,就是一个又一个的证。
有人会说,她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可惜,企业要的是干活的,不是来上学的。丹姐的口头禅是,我们是付钱让你干活的,不是付钱给你教本事的。如果要来,你要给我学费,而不是相反。
丹姐的大学师弟小金今年也在求职。
连续考研两年,目标都是同一所国内Top10高校。
去年差10分,小金没怎么考虑,就选择了二战。今年进了复试,但最终差了两名。
今年,学校缩招了23个人,阴差阳错,把他关在了门外。
「调剂我也拒绝了」,小金正在家里健身,「事不过三,已经投入两年进去,应该不会再考了」。
他还没有想好做什么工作,「短期很焦虑,所以在尝试做一些五到十年的规划」。
但即使拿到了一张进修的门票,或早或晚还是要面对就业市场。
丹姐京城一家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同学们正在应届求职。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班上33个人中,有1人升学读博,11人找到了工作,还没落实工作的占到了65%。
问了问,大多是在准备考公。
听到这个消息,我有点庆幸自己的决定。毕竟,我知道的一个故事是,浙大2019届的三位本科生同学,一位直接到上海一家大公司就业,另两位一位读浙大、一位读复旦的硕士。
三年后,她做了浙大硕士的实习老师,还是给了面子才进去的;另一位读了复旦研究生的,回到县里考了个编制。
而在2019年,她根本看不上回县里工作,哪怕是有编制。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去读研,毕业时可能真的只有考公一条路 了。
看着我们班80%的同学,我担心,最终会有不少被计入「失业率」。
如果2023届毕业季来临之前,他们还不能就业,他们也会「剩士」,成为3800万人中的一分子。
3800万是什么概念?
今年的毕业生有1076万,差不多是4年毕业生的总量!
2021年出生的孩子总共才1062万,相当于近4年的出生总人口。
就像一片片落叶,看着孤单寂寞,但落到地上,便是厚厚一层,最终没入泥土。
每一个看似平庸的数字背后,都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我知道,现在的孩子被老师、家长捧在手心里,在校期间只要考试好,其他都不重要。
毕业后,只要愿意考公、考编,家长一定会鼎力支持。
但他们就像那些年过30还没谈过恋爱、却仍然期待爱情降临的年轻人一样,最终会滑向职场「弃儿」的行列。
那些家境较好的「剩士」,成了沙发土豆,有人为了让父母放心,「隐婚」一般假装上班。
那些家境普通的「剩士」,最终在大学毕业后成了家庭的负担。
今年的招聘季实际上已经结束了,不知7月份的失业率统计,又会增添多少新人。
当然,企业并非不缺人手,只是找不到合适的人。
有时候,看毕业生的能力,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教育现状:毁人不倦!
半生奋斗,苦难一生
为国生财富,为家担风雨
家传在全国各地专业写作创业史、家传
为每一位奋斗者立下丰碑
为后世树立奋斗榜样
为企业赓续百年文化基因
请按下图三秒钟,识别二维码加微信
推荐关注,防失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