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锡的“中日樱花友谊林”到杭州的“日中不再战”碑,看小说《杜鹃花落》作者被围攻
3月20日,2024无锡“国际月”暨国际赏樱周活动正式开启。其中有个活动项目叫“2024无锡国际赏樱周暨中日樱花友谊林建设37周年纪念活动”。
什么?“中日樱花友谊林”?
和日本谈友谊,岂不是用利刃戳爱国网红们的肺管子么?
但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我尚未看到爱国网红到现场咆哮、指责。
他们受不了某位年轻姑娘穿件和服,也看不得某个商场里所谓的日本文化元素,甚至连农夫山泉的红色瓶盖也无法容忍,为何对无锡大张旗鼓宣扬中日友谊的大型活动熟视无睹呢?
很简单,指责穿和服的姑娘、痛斥商场、狂喷农夫山泉,既能博流量又很安全。但如果跑到无锡“国际赏樱节”上去抒发爱国情怀,虽然有流量,但现场安保人员可不会惯着他们。
给他们来个“寻衅滋事”,真是小菜一碟。
这些做爱国生意的小丑们,鬼精得很!
看到无锡赏樱节热火朝天的气氛,我不禁想起昨天听到的一段令人震惊的电话录音——
一名男子要电话给杭州市12345,质疑西湖边的“日中不再战”纪念碑。
他认为,这块碑不应该立,理由是当年的抗日战争并非“中日战争”,而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如果一定要立这块碑,碑文应该改成“日本不再侵略中国”才合适。
这块碑于1962年日本岐阜市所立,碑文由时任岐阜市长松尾吾策所写。它表达的是反对战争、和平友好之意,至今仍立于杭州西湖柳浪闻莺的友谊园景区内。
同年,时任杭州市长王子达也写了一段文字:“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也刻成了碑,现立于日本歧阜公园内。
这两块碑,遥相呼应,表达了人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美好愿望。
当今世界,用这种方式牢记历史、祈祷和平的现象并不少见,目的是提醒子孙后代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
在过去两年的俄乌战争中,波兰是乌克兰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但是波兰仍然在每年的7月11日隆重纪念“沃伦大屠杀”事件——从1943年至1944年,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在纳粹占领的沃伦等地屠杀了约10万波兰人。
2023年7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波兰总统杜达一起悼念了大屠杀中的遇难者。
我个人非常认同牢记历史的意义,但我同样认为,记住历史是为了避免悲剧重演,而不是为了仇恨。
今天,没有人否认当年中日战争的本质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
侵略是本质,交战是状态。所以,“日中不再战”这块碑,只是单纯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没有任何为日本侵略中国洗地的意味。
我不知道,这名质疑者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也没有兴趣去深究。大概,他只是顺应潮流的无脑虫而已。
真正发人深思的是,这块碑已经在这儿立了60多年了,其中还经历了10年特殊时期,为何60多年里没有人去质疑“日中不再战”的表述方式,现在会有人跑去质疑呢?
我不禁联想到近日备受关注并引起轩然大波的一篇小小说《杜鹃花落》。
这篇小说以日军指挥官岗田大佐的视角描写了一场遭遇战。
岗田大佐大学刚毕业的儿子到前线探望他,结果被八路军截走,生死未卜。
但他认为,儿子一定被八路军杀死了。
在遭遇战中,日军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当八路军的阵地上升起白旗后,他仍然命令开炮,为的是杀死全部八路军士兵为他的儿子报仇。
战斗结束后,岗田带人打扫战场时发现,举着白旗被炮炸死的,其实正是他的儿子。
小说将日军作为主角,并从日军的角度称八路军为“共匪”,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没有任何异常。
但是,它被举报了。
被举报也没什么,毕竟10多年前就有过“U形锁”事件。
比举报更令人吃惊的是:小说的作者——河南汤阴县某初中校长李佳前竟然被当地教育局免职了。
比作者被免职更令人震惊的是:竟然没有一家媒体、一个作家批评这样的荒唐之举!
正常人都能够读出来,这篇小说表达的主旨写的是岗田大佐因为想将八路军战士赶尽杀绝,反而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
每一个读完这篇小小说的读者,读完后头脑里冒出来的一个词都是:报应!
但没有人指出这一点。
难道,今天所有的语文老师、教育官员、媒体记者、作家们,都已经丧失了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了吗?
当然不是!
他们很清楚小说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但在疯了一样的网络舆论环境下,他们噤若寒蝉。
那些所谓大V们如同苍蝇一般嗡嗡嗡地发力猛喷。
当下,正是这样一群苍蝇掌控着网络舆论。
谁为作者说话,谁就会成为他们的口中美食、刀下鱼肉。
他们是因为爱国吗?
当然不是。
为了流量而已。
他们用虚假的热情误导普通网民,将网民吸引为他们的拥趸者,再推高他们虚假的热情。
整个网络,已经被这群乱舞的群魔搞得乌烟瘴气。
有魔不可怕,可怕是正常人都已经被魔吓得一句话都不敢说,还顺着他们的意免了作者的职。
真是一个魔幻的世界!一边厢痛骂穿和服的女子、抵制农夫山泉的日本文化元素,一边厢大搞活动纪念“中日樱花友谊林”37周年。
到底想干什么,就不能干脆一点吗?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