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少年】一个文史小女神的养成
卡拉老师说
某日不经意间,看到了安安妈分享的自家娃3年级阅读过的部分书单回顾,当场震惊,目瞪口呆,如下:
当然,乍一看你应该跟我一样,也会怀疑:孩子能看得懂吗?像《昨日的世界》和《飘》这种在时代背景下有深厚的感情沉淀的大部头,是一个三年级孩子能读的东东吗?
在深度八卦了安安妈以后,这一切问题都不存在了,这只是关于一个孩子,如何被正确打开的故事。
正如我们一直所说的那样,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担心的早已不再是如何守住下限的问题,而是如何打开上限的问题。
本篇,我们一起听安安妈妈来讲这个文史小女神的养成故事~
大约在安妞三岁多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讲述她爱上读书的经历和我们俩的读书日常,转眼已经过去6年了,很高兴,时至今日她依然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依然是个爱阅读的孩子。
01
先把镜头对准快十岁的安妞,此刻她正在听三联中读APP上的《如何正确打开一座古墓》,这不是猎奇故事,而是实实在在的考古课程,由北大考古专业的老师讲授。读书方面近期在第N遍阅读《哈利波特》、第二遍阅读《罗马人的故事》、第一遍翻开蒋勋的《西方美术史》。
6年间,她从一个爱阅读的孩子进阶为一个爱好人文历史的孩子,兴趣爱好非常鲜明。
很多人看到我们带娃去全国各地看博物馆,认为是身为文科生的父母刻意给孩子培养的,其实恰恰相反,是孩子浓厚的兴趣引领着身为父母的我们,我们只需要寻找资源,而孩子就像海绵,无限接纳来自人文历史的养分。
02
回到4岁时的安妞,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疯狂迷上了恐龙,当时我们买了很多恐龙的绘本、科普书,还找了关于恐龙的电影、纪录片给她看,任由她把喜马拉雅里关于恐龙的故事听了个遍,4岁的安妞立志成为一个古生物学家。
2018年夏天,五岁的安妞仍然是一个恐龙迷妹,有一次周六上完兴趣班回到家,爸爸吃饭的时候偶然打开电视看《国家宝藏》,结果那个偶然,成了安妞痴迷历史的起点。
虽然《国家宝藏》第一季有9大博物馆,但是她最痴迷的还是故宫,于是恐龙的套路再来一遍,各类书籍、纪录片、音频一键配齐。
半年多的时间,她先后看了《故宫100》、《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新事》、《台北故宫》等纪录片、听完了当时在喜马拉雅能找到的所有关于故宫的音频,还看完了当时出完的《故宫里的大怪兽》前9本,慢慢的,她的兴趣也从故宫扩展到整个明清历史。
2019年清明节,我们带她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北京之旅,6岁的安妞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俨然已经是我们的小向导,游览故宫的时候,每个殿、每个门的特点、规格等她都了如指掌。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我们走到武英殿附近,有一座桥的护栏上有小狮子,安妞随口说,这叫断虹桥,然后详细讲了这座桥的由来和传说。
一个月后的五一假期,我们又去了西安,参观了兵马俑、陕西历史博物馆、半坡遗址、大雁塔、西安博物馆等。由此,她的兴趣又从明清历史拉长到整个中国历史。
暑假恰逢大英博物馆“百物看世界”展览在香港展出,我带她去沙田看展,也非常幸运,听到了专业人士的讲解。“百物看世界”的展览文物很多都是大英博物馆的馆藏精品,时间上跨度200多万年,空间上则是囊括了全世界各地的文明成果,从此,安妞的历史兴趣更加广阔了,迷上了古埃及、古希腊、玛雅文化等各类文明。
幼升小的暑假,别的孩子都在幼小衔接的时候,我们在疯狂地听历史故事、课程,看纪录片,一整个暑假,跟着同样爱历史的姥姥听完了一整套《明朝那些事儿》。
一年级下学期,新冠疫情突发,网课随之而来,然而安妞却因为疫情“因祸得福”。
她每天上完课就是看纪录片、听音频,之前识字很少,但是网课3个月,因为看纪录片而意外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了识字量。一个多年靠妈妈给读书的娃,从此踏上了自由阅读的道路,不仅是儿童书,很多大人的书也可以读,她对阅读的痴迷程度甚至让我有了种错觉,感觉除了文言文,不管给她什么书,她都能读得下去。比如《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正仓院》、《鸟瞰古文明》……这些都是她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读的。(详细书单、纪录片分享见文末)。
03
阅读、看展、纪录片、音频课……就这样互为促进,促成了现在这样一个文史狂热爱好者。因为有浓厚的兴趣,她会自发地学习,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搜集资源,满足她巨鲸般的兴趣胃口。
先来说阅读,因为从她很小的时候,我就一直带着她读书,每天一定要看完几本书才能睡觉,等到自己识字量足够的时候,就完全不用管了,给她本书,世界就安静了。
书籍选择上没有一定之规,有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绘本类、儿童故事类,也有大人读的书籍。小时候主要是我根据她的兴趣偏好来买书,近两年她经常会指定书籍让我买,基本上每周都会买几本书。
她阅读的速度极快,200页左右的书可能不到一天就能读完,有时候一天可以看几本书。她对内容深度的接受度也比较高,我大学毕业才看的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和《昨日的世界》,她三年级已经开始看了。
再来说说参观博物馆,很多人觉得看不懂,其实我完全理解。她很小的时候,我们有几次带她去深圳博物馆看动物标本展,深博一直有主题展,我们偶尔也会过去看几眼,说实话,当时真的看不懂,特别是有一次有个玛雅文化展,实在是只能凑个热闹,完全看不懂。
时至今日,去过几十个博物馆,看过几十次展览了,仍然不能说看得很懂,但是慢慢地有了一些看展基础。看多了博物馆,就会发现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何其相似,同时期远在南美洲、非洲、欧洲的人类,虽然没有交流的渠道,但和我们的祖先对工具的使用、做法都极其相似。
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物品各有着鲜明的特色。每一个文物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物件,都是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反应,很多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比如上海博物馆的晋侯稣钟(全套16件,上海馆藏14件),原是时任馆长马承源冒着可能是赝品的风险从香港购回,而后来出土了同一套的另外两件(现藏山西博物院),终于证明了这是难得的珍贵文物。像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看展前先了解时代和文物背后的故事,参观的时候最好能有讲解,这样看展就不会觉得枯燥看不懂了。
纪录片也是一样的道理,沉下心来看,那些当年的风起云涌,那些时代的起起伏伏,难道不比电视剧更精彩吗?
最后说一下音频,最开始是在喜马拉雅上听,后来偶然我买了一个三联中读的智慧父母课,发现里面有很多博物馆、人文历史方面的课程,主讲人都是北大、清华、中央美院等国内顶尖高校的知名教授,于是果断买了会员,她在识字量不是很大的时候听了非常多的课程。
识字多了以后主要是看书比较多,但是因为怕看书太久影响视力,所以也还是经常拿出来听。在此强推一下三联,三联生活周刊推出的博物馆系列期刊、三联中读以及2020年开始发行的《少年新知》杂志,都是安妞的心头好,三联的出品,让她学到了太多太多。
(卡拉老师按:三联中读没付我们钱
附:安安1-4年级阅读及视听目录
(添加卡小拉微信获取)
感谢安安妈妈在人文熏陶方面的复盘分享,也欢迎更多在某一兴趣领域有【打开】经验的老司机父母们跟我们联系,或友情推荐,与深圳的高知家长群体链接、交流,分享您的智识~
卡拉老师
•清华大学管理学学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领导力认证
•前著名双语国际化学校创始团队
•对创新型公立学校具有深度观察,顶尖K12双语学校战略咨询顾问
•面试+访谈超5000组湾区高知家庭,跟踪清北校友30年发展
【卡拉老师工作室】服务项目:
• 一对一教育咨询
• 【湾区新知】家长成长俱乐部
• 【家庭教育战略规划先导课】
往期推荐
记得戳这里、戳这里
点“赞”与“在看”哦~
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