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IT科技评论:人工智能消耗大量能源,这对气候变化来说也是如此

Casey 科睿研究院
2024-08-30


本文原文标题为AI is an energy hog. This is what it means for climate change.


作者Casey Crownhart,《MIT科技评论》气候记者,专注于可再生能源、交通以及技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还曾担任自由科学和环境记者,为《大众科学》和《Atlas Obscura》等媒体撰稿。在从事新闻工作之前,曾担任材料科学研究员。





科技公司不断寻找新方法将人工智能带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已经接管了我的搜索引擎结果。


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融入我们的世界,我收到了很多关于该技术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的问题。你可能已经看到过这样的新闻标题:人工智能消耗的电力与小国相当,它将引领化石燃料的复兴,它已经对电网构成了挑战。  


那么,我们应该对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担心吗?这个问题很复杂。 



使用 AI 执行某些任务可能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成本。使用一些强大的 AI 模型,生成一张图像所需的能量可能与给手机充电一样多。据报告,使用 Stable Diffusion XL 等模型创建 1,000 张图像,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当于驾驶一辆燃气汽车行驶四英里多一点。 


生成的图像很炫,许多 AI 任务并不会消耗那么多能量。例如,创建图像比生成文本消耗的能量高出数千倍。使用针对特定任务量身定制的小型模型,而不是使用庞大的通用生成模型,效率可以提高数十倍。无论如何,生成 AI 模型需要能量,而我们正在大量使用它们。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 2026 年,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的电力消耗可能会达到 2022 年水平的两倍。这些技术合计占 2022 年全球电力需求的约 2%。请注意,这些数字不仅适用于人工智能——确定人工智能的具体贡献很棘手,因此当您看到有关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的预测时请记住这一点。 


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取决于部署速度和计算过程效率等因素。最低限度,到 2026 年,该行业可能需要约 160 太瓦时的额外电力。最高限度,这个数字可能是 590 太瓦时。正如报告所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加密货币加在一起可能会让全球电力需求“增加至少一个瑞典或最多一个德国”。 


国际能源署预计,全球在同一时期的电力需求将增加约 3,500 TWh,因此,尽管计算肯定是需求紧缩的一部分,但它远非全部。例如,电动汽车和工业部门都将成为欧盟电力需求增长的最大来源,而不是数据中心。 



不过,一些大型科技公司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阻碍他们实现气候目标。微软四年前承诺,到本世纪末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零(甚至更低)。但该公司最近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排放量反而仍在上升,一些高管将人工智能作为原因。“2020 年,我们公布了所谓的碳登月计划。那是在人工智能爆发之前,”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 (Brad Smith)这样说。


不过,有趣的是,至少从理论上讲,导致微软排放量上升的并不是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该公司已签订协议并购买可再生能源信用额度,以便其所有功能(包括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都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满足。当然,这些信用额度实际上有多大帮助值得怀疑,但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相反,基础设施的增长可能会加剧排放量的上升。据彭博社报道,微软计划在 2023 年 7 月至 2024 年 6 月期间斥资 500 亿美元扩建数据中心,以满足对人工智能产品的需求。建设这些数据中心需要碳密集型材料,如钢铁、水泥,当然还有芯片。 


在对人工智能能源需求的恐慌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重要背景是,虽然这项技术是新的,但这种担忧却不是,正如罗宾逊·迈耶 (Robinson Meyer) 在 4 月份的Heatmap报道中所述。


迈耶指出,1999 年的估计显示,信息技术已占美国电力需求的 13%,而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可能会在十年内消耗掉一半的电网容量。但最终这并没有发生,即使在当时,计算实际上也只占电力需求的 3% 左右。 


我们将不得不拭目以待,看看关于人工智能能源需求的末日预言是否会成真。



不过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可能只是更大故事中的一小部分。归根结底,人工智能带来的电力需求增长在某种程度上与电动汽车、热泵或工厂增长带来的电力需求增长并无不同。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满足这种需求。 


如果我们建造更多的化石燃料发电厂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这将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但如果我们利用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作为催化剂,更加依赖可再生能源和其他低碳能源,并推动人工智能提高效率,用更少的能源做更多的事情,那么即使人工智能继续扩大其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力,我们也可以继续慢慢地清理电网。 




科睿研究院最早成立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际科学与人文科学院(International Cor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Humanities)建设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致力于搭建学术界与社会间高效沟通的桥梁,将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赋能至新时代社会发展。


作为科睿研究院主办的官方号,我们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知识交流平台:持续推出与当代社会相关的洞察分析与时事评论,定期发布高质量专栏文章与交流活动,并推送有价值的学术资源和最新资讯。同时,学院积极欢迎读者们的踊跃来稿,参与我们的知识传递之旅中!


往期推荐

1

TikTok成重要宣传渠道,欧洲迎来“特朗普时刻”?

2

AI =  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是否重新定义AI?

3

从特朗普看美国司法抽象

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中国经济预测:“仍需改革以实现持续增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睿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