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舌尖”十年,美食纪录片公式等待打破

Quokka 文娱一线 2022-12-18



有创新,无颠覆。


餐桌上的美食如何做成?食物又从哪里来?谁在替我们获取食材? 


透过镜头,美食纪录片不仅留下食物的影像,还引申出背后的故事。十年前,《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开创了全新的美食纪录片叙事手法,借物言情,将美食纪录片的边界拓展至对人文的探讨。


这部纪录片似乎打开了行业的一扇新窗口,随后,各种美食纪录片纷纷推出,近期就有《澳门之味》《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人生一串3》等纪录片上线。



十年间,美食纪录片怎么样了?


01

绕不过去的陈晓卿


无论是曾经爆火的《舌尖上的中国》,还是当下热播的《风味人间》,陈晓卿作为打造出两大IP的导演,在行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陈晓卿因《舌尖上的中国》一战成名,用食物讲故事的创新风格,打破了美食纪录片的传统思路。


《舌尖上的中国》以个人、家庭和群落切入,讲述人与美食的故事和关系

陈晓卿的纪录片始终保持对“人”的关注,这种风格在《风味人间》亦有所沿袭。


2017年,陈晓卿离开央视自立门户,创办“稻来传媒”。《风味人间》正是该团队的代表作,近期第三季正在热播中。


《风味人间》前两季作品的一大风格是落笔宏大,在全球视野中彰显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如在第一季的《落地生根》中,从中国西北的一粒小麦种子追溯到原产地伊朗,在美食差异中进行风味寻根。



《风味人间3》目前播出一集,其观感相较前两季有明显的转变。节目聚焦单一食材“海鲜”,似乎烟火气更重,话题也更加垂直。此外,节目一改此前稍显严肃的风格,更加轻快。


第一集《天涯·四海为家》中,由三个孩子引出三个不同的渔民之家,从小家日常道出大众餐桌上的食材,进而讲述文化传承和变迁。片中,孩子们的天然幽默感引人发笑,他们情感的抒发也化解和分担着家人生活的重担。



除执导《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和第二季)和《风味人间》系列外,陈晓卿个人及团队也参与制作了不少热门纪录片。


比如,担任《寻味顺德》总顾问,该片由“舌尖”主力团队负责制作;担任《早餐中国》总顾问之一;“稻来传媒”制作的《沸腾吧火锅》《风味原产地》系列也具有一定代表性。


“稻来传媒”官网显示的美食纪录片作品
02

美食纪录片一片火热 


近年,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短视频平台都对美食纪录片颇有兴趣,各类作品层出不穷。美食与人文结合的呈现形式也越来越流行,体现在不同美食纪录片之中。


地方菜是美食纪录片的常见选材,今年此类纪录片就有《千年陕菜》《傲椒的湘菜》《有滋有味内蒙古》等陆续播出。昨日(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联合制作的4K纪录片《澳门之味》完播,片中打卡几百家澳门餐厅,详解澳门味道。



展现特定食物也是美食纪录片的另一方向。《水果传》探寻各类水果与人类的关系;《给我一点甜》用甜品传递“治愈感”;《人生一串》借烧烤展现烟火气。



吃饭场景也成为纪录片的素材来源。如《早餐中国》现已播出三季,带观众领略全国各地的早餐风味;《宵夜江湖》则用形形色色的夜宵展现城市夜生活。



选题精细化的趋势明显,“短时长”也渐受观众青睐。《早餐中国》《沸腾吧火锅》单集时长仅十分钟左右;《风味人间3》相比此前也缩减为30分钟呈现。


十年中,美食纪录片的成功也体现在多部作品“出海”。《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早已成为世界广泛认可的中国美食“名片”,近年来《宵夜江湖》《早餐中国》《沸腾吧火锅》等登陆海外媒体,《风味原产地》系列上线奈飞,曾获得《洛杉矶时报》《时代周刊》等媒体推荐。



不过,《舌尖》开创的“美食+故事”的叙事方式,仍旧是普遍运用的模板。甚至近期的综艺《百姓的味道》也采取此“套路”,颇有近年来美食纪录片的观感。固定框架之下,设悬念、讲故事逐渐成为吸引观众的常规操作。


十年过去,美食纪录片有成功,但并无太大颠覆。观众对新类型的出现还抱有期待,其创作公式正等待被打破。


推荐阅读

☞ “少年”能救华录百纳吗?

☞ 王小枪谈《对手》的“不一样”

☞ 从裁员到提价,爱奇艺“过冬天”?


-END-

主编:依梧

作者:Quokka

编辑:鲸鱼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标注“原创”的文章系文娱头版独家稿件,文娱头版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如需了解转载及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1381189544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