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它竟成业绩亏损主因之一丨2022上市影企业绩预告

艾洛菲 得见影视 2023-04-07

不可“忽视”的计提资产减值。


日前,多数上市影视公司均披露了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大部分公司因为低迷的电影市场亏损,但也有一些企业因为发力电视剧,而获得了盈利。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仅为300.67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36.4%。中国电影市场年度上映影片数量也由2021年上映的547部,减少至2022年的325部。


不过,有财经媒体认为疫情只是影视公司遭遇业绩“滑铁卢”的导火索,根本原因还是之前累积出来的问题,因为造成各大影视公司亏损的主因是计提资产减值


纵览表格,万达电影的亏损最为“突出”,预计2022年亏损13-19.5亿元,是预计亏损最多的影视公司。



有两个信息可以用来解读这笔亏损的原因。


这些亏损一大部分发生在2022年Q4。据公司2022年Q3业绩报显示季度亏损为5.33亿元,但在Q4亏损就忽然超出13亿。“骇人”的数字并非因为业务不佳所致,主要还是此前把万达影视注入万达电影带来的巨额商誉。


当然,拼命注入上市公司的万达影视在2022年的表现也不算太好。《哥,你好》《想见你》等多部主投主控影片票房不尽人意,导致2022年没有出现类似《唐人街探案3》的爆款, 因此公司影视剧投资制作与发行收入下滑较大。再加上拍摄制作周期拉长、宣发费用增加等因素使影片投资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万达影视未能完成 2022 年度业绩承诺。



相对其他影视公司此前盲目凑规模、撑市值,光线传媒相对理性面对投资并购,这样可以有效地隔离风险,保证公司财务健康。因此在整个行业出现大数额亏损的2019年—2021年期间,光线在财务上始终保持着盈利。


不过绩优生也有考砸的时候。2022年,光线传媒预计亏损规模为6.3亿—7.3亿元。



根据公司业绩预告,光线的亏损并不来自业务线,而是计提资产减值带来的7.5亿元损失,也可以理解为投资暴雷带来的损失。虽然业绩报里并没说明是受哪家公司影响,但有财经媒体报道称,外界普遍猜测是投资猫眼带来的财务损失。


2016年,光线传媒为了解决购票线上化的困境,控股了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在线购票平台——猫眼电影。



在没有收购猫眼前,光线缺乏线上渠道;而当时猫眼从下游奋力争上游的计划十分迫切,于是两者互补,交易促成,此番收购也被外界看好。


后来猫眼在光线的帮助下,发展势态不错,不仅在线购票份额持续稳定,而且上游表现也显著,2023年春节档热门《满江红》就是猫眼主控宣发的作品。



但是影视行业的价值并非一成不变。2019年上市以来,猫眼市值已经缩水超过三分之一,光线传媒财报也需要计提相应的投资权益损失,2021年已经计提了4.43亿元的减值,2022年可能也要计提一大笔。


另外,光线传媒表示,2022年在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大部分影片的上映计划被推迟,也直接影响了公司业绩——这也是一个扣分项。


去年重回A股市场的博纳影业,2022年预计亏损3700万元–7400万元。横向对比,业绩尚可。



但在众多亏损上亿的影视公司面前,这笔亏损并不算多。2022年春节档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由博纳影业主控,该影片取得了44.87亿元的票房,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司收窄了亏损。


业绩报显示,去年博纳影业投资与发行影片共5部,取得票房总成绩44.87亿元。但受疫情影响,公司整体票房仍较2021年下降了50.36%,相关营业收入也大幅下降;同时,影院端在全国票房下滑和影片供给数量下降、影院暂停等影响下,相关营业收入也较2021年同期持续下滑,影院租金、折旧、人工薪酬等固定成本和刚性支出仍需持续投入。以上导致公司主营业务出现亏损。


此外,业绩预告还显示了“对存货、应收款项、其他应收款等资产进行了检查和分析,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损失的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等关键内容,这也可以理解为公司业绩亏损的原因。


同样受到了计提减值准备的影响,出现业绩亏损的还有中国电影。据公司2022年年度业绩报预告,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为亏损2亿元到2.4亿元。


此外,亏损阵营里还有华谊兄弟(预计亏损8.75亿元—13.04亿元);北京文化(预计亏损4500万元—5850万元);上海电影(预计亏损3.25亿元至3.9亿元)等影视行业的翘楚。


但也有部分公司取得了不错的盈利。唐德影视预计2022年盈利2400万元–3600万元,同比增长27.35%-91.02%。唐德影视的主要营业毛利主要来源于电视剧业务,《无间》《亲爱的,好久不见》《香山叶正红》《我们的日子》等项目的发行收入和毛利,网络视频平台定制剧《我的卡路里男孩》的制作收入和毛利,以及一些直播项目带来的收入和毛利。



与唐德影视一样,2022年盈利的慈文传媒也靠电视剧、网络电影业务盈利。报告期内,公司推进网络剧、网络电影等相关业务,最终实现盈利3200 万元至4800万元。



2023年热闹的春节档虽为行业提振了不少气势,但过往的经历也值得总结和反思。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以及越来越多影片的定档、上映,影视公司的业绩表现还有更多期待空间。

推荐阅读

☞ 我在微博,追完了《狂飙》

☞ “抠书式”还原,《三体》不失为一种IP改编新解

☞ 那些抢戏的“反派们”


-END-

主编:依梧

作者:艾洛菲

编辑:周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标注“原创”的文章系文娱头版独家稿件,文娱头版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如需了解转载及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135218591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