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一提到打仗就兴奋,听听鲁迅先生怎么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玖奌杂货店 Author 敏敏郡主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 微信公众号“玖点杂货店”
ID l gh_cf5a8dcca865
作者 l 敏敏郡主
为什么有人喜欢战争,一提到打仗就兴奋?鲁迅先生在90年前便很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
1931年1月,鲁迅先生写了一篇杂文《观斗》。在文章中,鲁迅先生认为:
我们中国人总喜欢说自己爱和平,但其实,是爱斗争的,爱看别的东西斗争,也爱看自己们斗争。
接下来,鲁迅先生举例说:
最普通的是斗鸡,斗蟋蟀,南方有斗黄头鸟,斗画眉鸟,北方有斗鹌鹑,一群闲人们围着呆看,还因此赌输赢。古时候有斗鱼,现在变把戏的会使跳蚤打架。…… 任他们斗争着,自己不与斗,只是看。
对于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当时的民众乐于当一个看客:
军阀们只管自己斗争着,人民不与闻,只是看。
鲁迅先生的笔头一如既往的锋利,用一针见血、犀利的言语把当时国人的这种“看客”心态,揭示的淋漓尽致。
有些人喜欢战争,是在以一种“看客”心态,所以才会一提到打仗就兴奋,一个个“颈项都伸得好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看客”们的内心都是病态的,他们在安全的时候,表现得最勇敢;在花销他人生命的时候,表现得最无私。“看客”们非常清楚,自己没有上战场,打起仗来,死的伤的不是自己,所以他们越说越激动,眉飞色舞,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如同自己是在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至于军阀们为什么要不断挑起战争?鲁迅先生的目光同样犀利。
《观斗》一文中,鲁迅先生说,那是因为“军阀们也不是自己亲身在斗争,是使兵士们相斗争”,所以“频年恶战,而头儿个个终于是好好的”。
对民国期间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鲁迅先生是这样描述的:
忽而误会消释了,忽而杯酒言欢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报国了,忽而……。不消说,忽而自然不免又打起来了。
总有一些恬不知耻的人自称是“当代鲁迅”,这些人津津乐道于鲁迅骂人的高明,句句戳心,能让被骂的人气到想吐老血。
这样的解读实在是太过于浅薄了。
鲁迅先生的伟大,从来不是因为他骂人的尖刻,而在于他对底层民众的悲悯。
鲁迅有怒民众不争的愤懑,更有哀民众不幸的慈悲。
浅薄之人眼里的战争,只有复仇的热血、对敌的勇武、凯旋的威风,甚至兵器的帅气,所以他们乐不可支,兴奋异常。
鲁迅先生眼里的战争,有农家子弟的尸横遍野,有赤地千里的满目疮痍,有妇孺老幼的颠沛流离朝夕恐慌。
1932年12月31日,鲁迅先生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这样的诗句: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华灯辉煌,在富豪们的宴席间斟酒侍候的一个底层女孩,忽然想起了埋葬在焦土之下的亲人,不由得悲从中来,泪流满面。但是这眼泪,却不敢让人看见。
“强颜欢笑”的痛,是最深的痛。诗中的“掩啼痕”,重若千钧,在控诉战争的罪恶,也凝聚鲁迅对饱受战乱蹂躏的底层民众的深厚同情。
对于那些喊着各色“救国”口号,并从中牟利的人,鲁迅先生非常厌恶。在1933年2月的《航空救国三愿》一文中,鲁迅先生对这类人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和讥讽:
银行家说贮蓄救国,卖稿子的说文学救国,画画儿的说艺术救国,爱跳舞的说寓救国于娱乐之中,还有,据烟草公司说,则就是吸吸马占山将军牌香烟,也未始非救国之一道云。
鲁迅先生的笔锋是冷峻的,刻画这各色人等的爱国生意,入木三分。
鲁迅先生一生热爱和平,是坚定的反战主义者。
1933年,世界反战会议组成由巴比塞领衔的代表团,前来中国出席远东反战会议,鲁迅联合茅盾、胡愈之、叶圣陶、郁达夫等105人签名发表了《欢迎巴比塞代表团启事》,对代表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拥护。
8月18日,鲁迅、茅盾和田汉3人更是不顾当局的严厉打压,公开发表了《欢迎反战大会国际代表宣言》,对国际反战大会远东会议在上海召开,和参加会议的国际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鲁迅先生坚决反对日本侵略中国。
1932年,日军挑起一二八事变,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勇抵抗。2月4日,鲁迅即与茅盾、叶圣陶、胡愈之等43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发告世界书》,呼吁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革命的文化团体及作家们,“立即起来运用全力,援助中国被压迫民众,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月7日,鲁迅再次同茅盾、陈望道等129名文艺界人士一起发表《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强烈抗议日本侵略者在上海的侵略暴行。
1935年10月,日本诗人野口米次郎在访问印度的途中,特意绕道上海,拜见鲁迅先生。主宾双方寒喧一阵后,野口米次郎问:“日中亲善友好能出现吗?”
鲁迅冷冷回答:“要是有可能,那也完全是日本人个人的说法。”
这是一次不愉快的谈话,显示了鲁迅的民族气节和铮铮铁骨。
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发表于1936年8月《作家》月刊第1卷第5期)一文中,鲁迅先生表示:
我赞成一切文学家,任何派别的文学家在抗日的口号之下统一起来的主张。
过去几十年,在中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中国的年轻一代是幸运的,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远离战乱,踏踏实实地过安稳日子。
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为我们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这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在网络上,总是能见到一些杀气腾腾的言论,一些人渴盼战争,动辄“血洗╳╳╳”“核平╳╳╳”“杀光╳╳╳”“留╳不留╳”,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一股暴戾之气。
而这些人中,居然有用鲁迅先生的照片做头像的,还有常常自诩是鲁迅的学生的,这真是极大的讽刺。
鲁迅先生向往和平,从来就不是一个“好战分子”。鲁迅先生悲悯战乱中的百姓,怜惜卑微者生命之脆弱。
即使对敌人,鲁迅先生也很“拎得清”。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鲁迅先生也会将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区分开来。
对日本侵略者,鲁迅先生深恶痛绝,但鲁迅先生与很多日本民间热爱和平的反战人士关系友好,如高富良子、山本初枝、西村真琴等。
1933年6月21日,鲁迅先生在收到西村真琴的一封书信后,写下了著名的《题三义塔》,其中有两句诗广为流传,被很多政治家引用过: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好文推荐 ↓↓
日本新增确诊骤减丨病毒现新变异,导致自我消亡
知道了“虽远必诛”的出处,可能就不好意思喊了
李泽厚在美国去世,他曾对教育发出这些警告!
诗朗诵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
科技不是第一生产力,自由才是。
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请关注我的公众号吧
三观一致的读友
可以扫码加维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