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3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没错,我们和美帝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维罗听涛 2022-03-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码农翻身 Author 码农翻身刘欣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l 微信公众号“码农翻身”

作者 l 码农翻身刘欣

ID l coderising




大家都知道,美国在计算机领域非常厉害,但是不一定有直观的、切身的体会。


如果把1950 ~ 2000年之间美国在计算机领域的伟大发明梳理一下,并和同时期的中国计算机业对比一下,我们就会发现:


美国在计算机领域的积累太深厚了,我们和它的差距太大了。


毫不夸张地说,二十世纪的计算机历史是美国人书写的。


所以即使华为被如此打压的情况下,任正非还会说:对外要坚持向美国学习。 


学习它,然后才能超越它。



50年代



1952年,Hopper发明了编译器的概念,并且为A-0系统写了第一个编译器。 


早些年,她发现一只小虫子飞进了Mark -II 计算机, 于是Bug出现了。 


1956年IBM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硬盘, 它由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组成,这些盘片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被叠起来固定在一起,绕着同一个轴旋转,它的工作方式,被一直沿用至今。


1957年,John Backus实现了第一个完整的编译器,Fortran编译器,Fortran成了第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高级语言


Backus还发明了BNF范式用来描述编程语言的语法。 


1958年,John McCarthy发明了用于人工智能处理的Lisp同年Alan Perlis、 John Backus、Peter Naur 等人开发了 Algol


Algol 尤其是Algol 60 现在不为人知,其实非常厉害,因为它在编程语言树上,成为Basic 、Simula、Pascal、 C、 Java、C#的根。 


1959年, 德州仪器的Jack Kilby 和仙童半导体的Robert Noyce 年发明了集成电路从此计算机芯片开始狂飙突进。


同一时期,中国解放没多久,百废待兴,正在实施第一个5年计划。别说创造编程语言和编译器了,连计算机都没有。 


1951年,刚回国的华罗庚被任命中科院数学所所长,随后,他安排闵乃大、夏培肃和王传英从清华大学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由这三人成立计算机研究小组——中国计算机研制的序幕正式拉开。 


1956年中科院筹备建立计算所,派人向苏联取经,1958年8月1号,经过艰苦努力,仿制苏联M-3的103机终于完成了4条指令的运行演示,每秒运算速度是30次,成为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解决了从零到一的问题。


1959年,仿制苏联的104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达到了每秒一万次。为研制导弹、火箭和卫星进行了大量轨道计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很多相关计算就是由104机完成的。 


1961年,由徐家福、杨芙清等人撰写的《程序设计》问世;是一本中国早期有代表性的计算机高级语言通用教材。


表面上看,与美国第一台计算机ENIAC相比,我们的电子管计算机落后了13年,实际上,人才和技术差距非常大。



60年代



第一个计算机科学系于1962年在普渡大学成立,计算机科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


1964年,IBM推出了 System/360这是一个系列的兼容机,具有相同架构和指令集,只是性能、容量不同,System/360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让IBM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蓝色巨人。 


由于当时的计算机都是庞然大物,功能强大而复杂,DEC公司开辟了一条新路:PDP系列小型机。 


小型机简化了大型机的功能,降低了使用成本,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和创新(比如Unix),其中最著名的就是PDP-11。 


1967年~1969年,著名的阿帕网建成, 成为现代互联网的先驱。


1968年斯坦福研究所的Douglas C. Englebart  做了一次“世界上最伟大的演示。 


在这次演示中, 他第一次公开展示了鼠标、超文本、图形用户界面、文字处理、视频会议,几乎囊括了现代计算机几乎所有基本元素。直接影响了施乐的项目,以及后来苹果和微软的操作系统。


同一年,计算机编程界的圣经《The Art of Comptuer programming》出版第一卷。 


60年代,中国的计算机研发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1960年,计算所夏培肃主持研发的107机交付给中国科技大学,每秒2000次。107机连续无故障运行时长超过20小时,创造了电子管计算机的纪录。


1964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119计算机投入使用,每秒运算速度达到5万次,它的仿制机J-501在华东计算所为氢弹研制立下了汗马功劳。


1965年,109乙大型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每秒运算六万次。在此基础上改进的109丙机运算速度跃升至11.5万次。109丙机共生产了两台,一直服务到上世纪80年代,被国防科工委誉为“功勋机”。第一代核弹的定型和发展,“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轨道论证,都是109丙机在做默默支持。


此时中国还主要埋头于计算机的研发,由于资金和技术受限,主要服务于国防科工,没有进入商业计算领域。在计算机理论、编程语言、网络等领域和美国差距巨大。


更不幸的是,随后便进入了十年浩劫。



70年代



1970年,IBM的研究员E. F. Codd提出了关系数据库的模型,取代网状和层次模型,成为数据库的主流,引发了一个行业的巨大繁荣。 


70年代初,肯·汤普森和丹尼斯·里奇发明了伟大的Unix 和 C语言他们工作的机器正是DEC的小型机PDP-11。 


除了桌面Windows系统之外,Unix家族统治了全世界的电脑和手机。



1975年,IBM的John Cocke 开始研发第一个RISC架构,伯克利和斯坦福也开始了类似的项目。


1976 年 3 月,第一台超级计算机 CRAY-1 发布它可以在一秒钟内执行 1.6 亿次操作!


1971 年,Steve Cook 发表了他关于 NP 完全性的开创性论文。


1976年,Whitfield Diffie和Martin Hellman 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非对称公钥密码学的理论,一年后RSA算法诞生,一直沿用至今,保护着全世界的网络通信。


7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萌芽开始出现。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为Altair 8800计算机写了一个Basic 解释器,随后成立了微软。


乔布斯也推出了Apple I  和 Apple II 。 


70年代末,Intel 的80868088个人电脑芯片相继推向市场。 


70年代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并没有完全停滞。 


1973年,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150机研制成功,它的操作系统由北京大学教授杨芙清领衔研制,这是国内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操作系统。


1974年,中国第一个系列化的小型集成电路计算机DJS-130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问世。


1979年,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输出了第一张中文报纸。


1979 年成功仿制出 8080 微处理器和 6800 微处理器。 



80年代



1981年,IBM 推出了PC兼容机,使个人电脑成为主流。


PC上的各种商业软件开始繁荣起来,例如电子表格软件VisiCal, Lotus1-2-3, 文字编辑软件WordStar, WordPefect 等等。 


当然还有微软的Word和Excel,有人说是微软抄袭了WPS,这挺可笑的,微软在80年代推出这些软件的时候,求伯君还没开始写WPS。 


1982年,Adobe 公司推出了PostScript,彻底改变了点阵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的打印方式。


1983年,4.2BSD发布,其中第一次包含了完整的TCP/IP实现。 


同年,Apple 推出了 Macintosh 计算机,漂亮的图形界面第一次出现在大规模生产的个人计算机上。


还是同一年,Richard Stallman从麻省理工辞职,开始GNU项目,他相继开发了Emacs和Gcc等著名的自由软件,提出了著名了CopyLeft和GPL协议。 


80年代,中国的情况怎么样呢? 


80年代初,虽然中国已经能够仿制8080,6800等芯片,但是却没有把CPU的研究独立出来,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由于研发经费缩水,我国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自主研制的计算机项目,与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研发一起,都以“没钱”为由停掉了,发展策略的失误,不重视研发设计过程,使得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放缓。


1980年,中国数据库的泰斗萨师煊才开始在人民大学开设中国第一个数据库系统课程。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慈云桂带领的中国巨型机研发小组,经过极其艰苦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牺牲以后,终于研发成功银河-I巨型计算机。


同一年,中国也推出了第一台IBM PC兼容机:长城100 DJS-0520。


1987年,中国首次实现与国外联网, 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90年代



微软经过不懈努力,经过Window3.0、3.1、3.2 ,终于通过Windows 95实现了比尔盖茨的梦想: 


每家的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其中运行着微软的操作系统。 


微软统治了桌面,但是它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浏览器Netscape开启了互联网时代,对它造成了致命威胁。 


两门对后来的软件开发影响巨大的开发语言JavaJavaScript于1995年相继问世。


90后代后期,.com 公司扎堆上市,最后在2000年泡沫破灭。不过一批优质的公司被筛选出来,成为新世纪的巨无霸:Google, Amazon, eBay.....


90年代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发展还不错,曙光1号,曙光1000,2000, 银行-II,银河-III,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它们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没有“中国芯”(CPU),缺少“中国魂”(操作系统)。


这一时期,中国的软件业终于开始起步,求伯君的WPS,王志东的中文之星、严援朝的CCDOS,鲍岳桥的UCDOS,朱崇君CCED,这是一个充满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


财务软件公司用友和金蝶、东软也相继诞生,但是国外的巨头IBM、微软,Oracle , Sybase等看到巨大的中国市场,纷纷抢滩登陆,相比它们,中国软件业也实在太弱小了。



写在最后



2000年以后,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计算机体系结构虽然还不断有创新:如云计算、大数据、基于大数据训练出来的人工智能,智能手机等等。


但是和前面50年相比,似乎没有颠覆性的技术发明出现。


IT技术就像沿着原来的道路在滑行, 所以Peter Thiel 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们想要一辆可以飞的汽车,得到的却是140个字符”。


幸运的是,中国抓住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机遇,诞生了一批世界级公司。 


但是从上述对比来看,我们只是在商业模式和应用层面发展得不错,吃到了互联网发展的巨大红利。


相比美国在各个技术领域众多的发明,雄厚的积累,我们的差距依然很大。


我们现在拼命竞争,疯狂内卷,出现35岁危机,恐怕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浮在上面的应用层,这里的活儿不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经过培训的新人就可以做。


所以必须要向美国学习,学习他们的IT技术、科研机制、创新文化。 


也许现有的技术领域我们底蕴不够,缺乏先发优势,竞争不过,那就要抓住未来可能的市场机遇,实现超越。 


过去的几十年,我们错过了很多机会,未来的几十年,我们也一定会抓住新的机会。


只有这样,下一代才有可能过得好一些。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好文推荐 ↓↓

硬核长文丨这才是中国被卡脖子最严重的软件!

很遗憾,对美国的最大误判,正在广为传播!

等约到了,人也病死了?丨美国的医疗体制

中国的教育,是如何大规模扼杀工业人才的

你可能想象不到丨中美手术差距有多大?

你可以原谅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会

美国为何没有官方历史教科书

美国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吗?




走散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三观一致的读友

可以扫码加维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