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挺俄和挺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价值观撕裂

吴老师醉后笑谈 近距离2 2022-04-05

(已加“醉后笑谈(吴老师)”的朋友切勿重复加)


Those who don't know history are destined to repeat it.

不了解历史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

                                                  ——埃德蒙·柏克


无论哪一个社会,哪一个时代,都不可能出现价值取向完全一致的现象。有人渴望加官进爵以荣耀门庭,有人追求财富实现人生价值,有人把平平淡淡作为生活的真滋味,还有人喜欢诗和远方。


恰如对异性的审美。有人喜欢环肥,有人喜欢燕瘦;有人欣赏白面书生,有人欣赏虬髯豪客。


但涉及到公共领域,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取向分歧越大,彼此想说服对方的冲动就越强烈。


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被别他人说服,除非他自己主动选择某一种立场。


说服的难度越大,说服的过程就越激烈,最终形成观念的冲突,体现出价值观的撕裂。


价值观的撕裂一直以来都是存在的,从孟子荀子的“性善”、“性恶”论,到“义利之辨”,到六祖和慧能的“无尘”“拂拭”说,到大宋的“和”“战”对立,再到今天的“挺乌”“挺俄”,撕裂从来没有消失过。



不同的是,今天的网络科技下社交平台的普及把价值观的撕裂呈现在了每一个人的眼前。


自从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战事已经持续17天了。虽然有限的枪炮战斗只是局限在战场上,但嘴炮和拳脚之战早已同期蔓延到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中国,并且呈现出从线上向线下扩大之势。


公园里,大街上,已出现数起对立者之间挥拳相向的现象,甚而有人被打进了医院——价值观的撕裂最终导致一位上海老人的耳朵被撕裂。


近年来,见证价值撕裂的事件并不少。


2020年,对武汉作家方方一部日记的评价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当年底,美国大选也在太平洋此岸掀起一股撕裂风;2021年,福建男子欧金中激发了两种倾向的对立;这一年的年末,上海一位高校老师的言论又引起了激烈的争议。


如今,俄乌之战更是让价值观的撕裂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风口。


人的思想——也就是价值观——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的来源无非两个渠道,一是天长日久的灌输渗透,二是综合多方面信息运用多种逻辑方法分析出来而得出结果。



大多数人在第一个渠道中就会被控制,全盘接受灌输的内容。


还有少数人天生就有抗灌输能力,对所有的灌输都喜欢思考一番,所以,还需要第二个渠道进行配合:把经过筛选的信息给他,让他自己去“思考”。


战事初起之时,大量 网络大V们迅速钻进信息的战壕,诠释普京的讲话精神,把他扶上男神的高台,宣扬他的安全论调,否认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为侵略。


他们还巧妙地为自己筑了一个舆论高地,就是俄罗斯把乌克兰打趴下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利益。


我穷尽毕生所学的知识,也无法看出哪一点对我们有利。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的是和平、和谐的国际环境,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对抗,需要的是对话而不是战争。


更何况,利益之外,还有道义。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其实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无本质区别。一个人身处社会之中,好恶取舍固然要考虑利害,但切不可抛开道义纯粹地追求利益。所以古人说: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个秉持“帮亲不帮理”原则的人,到哪里都不会被别人接纳。


那些不理会国际规则、不体恤战争中无辜死难者,只因认为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对自己有利就大声欢呼支持的人,基本上把我们抒写抗日战争史中所宣扬的道义,彻底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我们对近现代历史的叙事,也变得全无价值。


熟知抗日战争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年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旗号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时,向全世界解释的理由是:日本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一是为了应对苏联势力东扩,对日本战略生存空间的挤压,二是在“帮助”中国,防止中国走上错误的道路。


是不是很眼熟?把其中的个别词语换一下,就是今天俄罗斯向世界阐述的理由。


那些崇拜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的人,是不是也会认同支持日本军国主义?



如果我们为抗战中遇难牺牲的同胞流泪,是不是也应该同情乌克兰人民的遭遇?


如果侵略邻国是正义,如果反对侵略是错误,如果被侵略国家的苦难不值得同情,公理道义何在?


公理道义不存,还有哪一个弱者是安全的?


记得1938年的德国是如何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的么?奥匈帝国解体后,其所属的波希米亚地区被划给捷克斯洛伐克,其中苏台德地区有一部分德国人。希特勒执掌下的德国是此前奥匈帝国的主体部分,他要恢复奥匈帝国的荣光,先占领了奥地利,然后把魔爪伸向了苏台德地区。


每当我回顾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和2017年开始的顿巴斯问题,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1938年奥地利和苏台德。


看到2月24日的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的“特别军事行动”,我又想到了1932年成立的伪满洲国。它虽然被23个国家承认,除了日本和它的盟国德、意之外,真正主动承认的只有2个国家。


一个是萨尔瓦多,原因是它对美国有意见。


耐人寻味的是,另一个是前苏联。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同样的借口,被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


站在价值观撕裂另一方的立场,其实已经无需再作过多的论述了。如果我们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至少还可以选择良知。


选择良知,就是选择和平,就是反对战争,就是反对所有挑动战争的人。


价值观的撕裂虽然打破了平静的水面,扯掉了一团和气的面纱,但它可以让真理越辩越明。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进步。

吴老师推荐官场小说:

超长篇经典官场小说:《官路留香》

读了就放不下的官场小说:《问鼎官路》

不可不读的官场小说《权色仕途:走近女领导》

官场小说神作:《官场争锋》

喜欢本号文章,点击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本号原创精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