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历史

美国绝杀日本

哲空空 蓝钻故事 2023-06-21

此世,如行在地狱之上

凝视繁花。

——日本俳句

卡脖子

卡脖子其实是我们这代人小时候跟人打架的一种普遍方式。

二人不对付,话不投机,火药味弥漫,动手的时候,擅长把握先机者往往会伸出手臂,张开五指,卡住对方的脖颈要害,这既是张扬自己的声势,也是打压对方的气焰,怂一点的孩子,被卡住脖子后,往往忍不住求饶或自认倒霉,还没开打,便败下阵来。

两国商战对垒,一国利用自身优势,瞄准对手在资源、技术、金融等方面的显著弱点予以杯葛打击,这是我们现今所熟悉的大国龙虎斗之名词——卡脖子。

回望过去500年迄今,世界共诞生三个全球性霸权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翻一翻写满仁义道德和弱肉强食的历史,这三个霸权国家对后进的挑战者都实行过“卡脖子”战术。

荷兰因工业和经济模式过度单一,它对挑战者英国虽实行了金融和贸易领域的卡脖子战术,但因没有强大的资源、过硬的工业以及一支足够能打的军队而被瓦解,荷兰“卡脖子不成”的代价就是其全球贸易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英国吸取荷兰教训,开启全球贸易和海外殖民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并成功借助工业革命的东风,从英伦三岛弹丸之地一个华丽转身加冕为所谓“日不落帝国”。19世纪末,新兴帝国德国快速实现工业化,在各个领域赶超英国,英国见状,打出了军备竞赛、殖民地资源、外交结盟等多个维度的“卡脖子”的好牌和臭牌,而德国偏偏是个敏感偏执又富有毁灭激情的国家,使得敌对升级,最终将世界拖入两次世界大战,同时也拖垮了英国,让大洋彼岸的美国渔翁得利,从英国手中玲珑而轻松地拿走了全球霸主的桂冠。

罗斯福坐C位

不同于荷兰和英国,美国以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包括政治、经济、金融、贸易在内的“美国优先”的游戏规则,并通过操纵这套游戏规则对挑战者实行“卡脖子”战术。苏联解体后,日本成为美国经济领域的头号威胁,美国起初不以为意,随着日本接连进击,美国使出一招绝杀,令日本陷入失去的三十年,由此解除威胁。

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韬光养晦多年的中国藏不住了,大国复兴之路引发全球侧目,陷入下沉通道的美国如临大敌,再次使出“卡脖子”伎俩,来而不往非礼也,秉持“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和“天行健男儿当自强”的中国人予以了刚柔并济的回应,由此呈现出当下所谓“中美激烈竞争”的世界大格局(激烈竞争是拜登单方面的说辞)。

眼下美国对中国在半导体芯片等领域的卡脖子,与20世纪80年代的美日经济冲突具有诸多相似之处,为了以史为鉴,我们今天就讲讲美国以《广场协定》绝杀日本前后的“卡脖子”细节。

慰安夫

二战刚结束时,日本是一个咎由自取的战败国,光景惨淡至极。

美国扔的两颗原子弹令其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受到核打击的国家,为了不受清算,天皇及一班文臣武将事美军如事亲爹,公然拉皮条卖春,为美国大兵提供慰安妇,恨不得将岛国少女美妇倾囊献出。

日本除了向美国大兵提供慰安妇还向美国女兵提供“慰安夫”,许多“大核男儿”在爱国情操之下踊跃报名,同时也脑补着玛丽莲梦露穿军装的俏模样、怀着几分对美国女兵的纯洁向往,到了女兵兵营,才发现与想象的不同。

据一名在1946年进驻名古屋美国女兵营的“慰安夫”纠田纯一陈述,有个美国女下士当场相中了他,这名女下士的乳房有如两个饭盒,她的腰有两个水桶那么粗,一番“运动”之后,瘦如麻秆的纠田纯一差点呜呼哀哉。更让这些“慰安夫”没想到的是,美国女兵数量有限,以致于大多数日本“慰安夫”都被提供给了美国军队中有龙阳之癖的“同志士兵”,稍有忤逆,便动辄将其打得皮开肉绽,上演了一出出名副其实的“菊与刀”大戏。

日本战败之初,美国严格限制日本经济发展,说是为了照顾被日本侵略诸国的广大受害者的感情,必须让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低于他们。

孰料,二战结束不久,美苏两极格局大幕拉开,世界进入冷战,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对日政策,将日本作为其军事采购的后勤基地,日本抓住机会,一笔笔肥的冒油的军事订单接踵而来,成为其经济崛起之滥觞。

在美国对日全面经济复兴政策支持下,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从1956年到1965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超过8%,美国成为日本头号对外贸易市场,日本对美出口总额从1951年的1.9亿美元飙升至1965年的24.8亿美元。

1965年,日本对美贸易首次出现顺差,此后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

对于日本的经济崛起,美国起初不以为意,毕竟日本在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无不严重依赖美国,可以说是美国饲养的一只金丝雀,而日本对美国的低三下四态度犹如艺妓优伶,在美国看来,这个我包养的艺妓“吃我的喝我的”,负责貌美如花岂不是应当应分吗?不然跟个柴火妞似的,咱家也没面子。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贸易逆差急剧增长,1985年达462亿美元,约为1975年的27倍。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大有取而代之的架势,哈佛学者傅高义写了本书名叫——《日本第一》,公开呼吁美国学习日本。

一时间,日本在众星拱月的气氛中有点晕菜,不像之前那般伏低做小,对美国大款的过分要求,也学会了撅嘴发脾气——黄天霸和妓女的戏不会演!

美国嘻嘻一笑,不会演?那我就霸王硬上弓吧。

1985年,在美国主导下,《广场协议》签署,日元显著升值,日本政府在美国淫威下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其原本高涨的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全线崩溃,最终踏进“失去的三十年”。

我们有必要了解的是,在美国绝杀日本经济之前,日本全盛时期的成色究竟如何?是什么逼得美国必须亮出杀招?

日本第一

我们知道,中国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开始各种鸡娃,比如学钢琴,家长们青睐的诸多钢琴品牌中有一款叫——雅马哈,出自日本。

在1970年代,日本的雅马哈牌钢琴的销售额便已大大超越美国斯坦威等名牌钢琴,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当时,日本制造号称统治全球,其统治领域从自行车、滑雪用具、钢琴、日用陶瓷、拉链到电子高科技,不断扩展,不断增长。

七十年代后半期,日本新造船舶的价格,比欧洲低百分之二十至三十,迫使欧洲各国采取限制进口日本船舶数量的措施,尽管如此,日本的船舶产量比美国和西欧各国的总和还要多,约占世界造船总吨数的一半。

1977年,日本出口汽车450万辆,是同年美国出口汽车数量的好几倍,美国国内销售日本汽车200万辆,日本国内销售美国汽车仅为1.5万辆。

经济学家戴尔·乔根森提出,日本工厂的现代化程度在1973年就已超过美国。

1975年,一个日本工人生产价值1000英镑的汽车,只需9天,英国则需47天。1976年,欧洲任何汽车制造厂(雷诺、大众等),每个工人的年产量为24辆,而日本的尼桑为42辆,丰田为49辆。

一个日本研究所高层在私下对傅高义狂傲地说,现在形势颠倒过来了,美国仿佛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为日本提供农产品和原料,为日本先进的现代工业机器效劳。

1955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比美国人少四岁,1976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超过美国,到了1977年,又超过瑞典,成为世界第一。

日本神话般的经济发展背后,离不开一个极为重要的机构组织——智库。

日本政府向林林总总的民间研究所提供资金,从中取得专门而详细的信息,其中一个是亚洲经济研究所,拥有数百个研究员,研究亚洲各国问题。

研究所这样的智库在日本风行一时,很快又成立了智库联盟,日本人通过出国考察,将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的研究所作了比较,发现了美国研究所的一大缺陷——美国的研究所与其后援单位分离,总是进行一些不相干的研究,真正现实所需要的信息反而不能及时提供。

以此为鉴,日本政府规定,研究所要同有关官厅挂钩,由官厅确保研究所的预算,负责监督信息搜集工作。

随着日本的崛起,美国越来越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韩国等妃嫔都看在眼里,日本当初傍上美国犹如嫁入豪门而今各界鼓吹日本第一无异于大声宣布——我自己就是豪门,日本的貌美如花对于美国不再是有面子的事儿反而凸显出美国的无能。

气氛烘托至此,美国终于要有所动作了。

我们回头看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你会发现,美国对日本经济的绝杀早就在酝酿之中,傅高义等人提出的“日本第一”无异于是一种“捧杀”,或者说是一种前戏,而前戏过后,就要动真格的了。

301条款

日本向更处攀爬的关键一步,就是促成产业结构向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在计算机、电气设备、通信工程、半导体等领域发起硬攻,恰恰是在这时,日本遭遇了美国的“卡脖子”狙击。

自1947年发明半导体晶体管以来,美国长期在世界半导体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然而,日本在1979年先于美国掌握了集成电路记忆芯片技术,1980年,日本对美半导体贸易产生28亿日元顺差。

1985年,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国,全球半导体企业销售额前五名,日本占了四席。美国政府感到恐慌,认为日本半导体技术对其产生的威胁远超苏联。

美国决定用它在多年前埋伏下的“秘密武器”对日本进行绝杀。

这个“秘密武器”即——301条款。

日本最早占据美国市场的商品是纺织品,20世纪60年代,日本向美国出口的纺织品数量剧增,引起美国同行不满,美国企业家向政府施压,后者通过贸易谈判的方式在1968年,强逼日本达成了美日纺织品贸易协定。

1974年,在纺织品贸易战中尝到甜头的美国,颁布了修订版的《1974年贸易法》,并在该法案的301条到310条中规定:当有任何利害关系人申诉外国的做法损害了美国在贸易协定下的利益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可进行调查,并采取制裁措施。

这些条款后来被统称为“301条款”,并在1979年到1988年间进行了3次修订,添加了“特别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这些条款被认为是美国对其竞争对手在贸易领域进行打压和报复的依据。

1985年,也就是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国的那一年,美国亮出杀招,引申“301条款”,在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谈,与日本等国签订了《广场协议》,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贬值,以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等问题。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成为最大受害国,日元快速升值,促使日本从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驱动模式变成了以房地产和金融借贷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日本苦心孤诣的半导体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规划也沦为泡影。

1996年,美国半导体产业总值超过日本,重居世界第一。

中国

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在美国人制定的游戏规则下高速发展,而美国在经历“9·11”事件后的大规模反恐战争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进入难以逆转的下沉通道,中美之间的实力对比迅速发生变化。

2018年,美国再次启用“301条款”,对我国发动卡脖子的贸易战,并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向我国出口尖端半导体产品。

美国不惜违反自己制定的用于维持美国全球霸权统治的规则(用范志毅的话说,脸都不要了),也要遏制中国的复兴,可惜,这一次,它打错了算盘。

日本在与美国的贸易战拉锯中,之所以一退再退,疲于应付,终被瓦解,是因为日本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皆由美国染指,想捏扁就捏扁,想搓圆就搓圆,而中国是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宁可顶风傲雪,不为鱼鸟亲人。

再者,中国今日之体量与成就,胜过当年全盛期的日本太多,以上文提过的汽车销量为例,2022年,中国出口美国汽车的数量为201.5万辆,与1977年日本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旗鼓相当。但如果按全球销量,中国2022年共销售2686万辆汽车,美国销量为1382万辆,欧洲销量为926万辆,日本销量为416万辆,也就是说,中国汽车的销量相当于美国加欧盟再加日本。

再举个栗子,日本一度制定制造大飞机的计划,美国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购买美国飞机,日本匍匐听命,不得不搁浅生产大飞机的计划,今日,当中国自主生产的大飞机C919翱翔长空之际,日本仍只能为美国的波音飞机生产一些零部件。

美国文化在本质上是崇拜强者,日本的屈膝投降最多为它获得赦免,但无法得到尊重,今日美国总统拜登视中国为“激烈竞争”对手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奉上了美国人对中国的倾慕与敬畏。

END

本文作者:哲空空,蓝钻故事创始人

部分参考资料:

《千年贸易战争史》,彭波 施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日本第一》,(美)傅高义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繁荣与停滞:日本转型》,(日)伊藤隆敏著,中信出版集团

《大国的坎》,金海年 著,中译出版社

推荐阅读

日本大败局

特朗普被刑控,只因身边少了这位高人?

日本的大尺度“人性化”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