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代的读书人不缺乏仪式感——古代学礼那些事儿丨礼成人生⑤

达克 道中华 2023-03-21
道中华开通留言功能啦!欢迎大家常留言,多投稿,“分享”“赞”和“在看”三连击哦~

本 文 约 32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礼仪是一切文明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礼”在中华文明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涵盖了文化、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钱穆指出,“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柳诒徵指出,“中国古代所谓‘礼’者,实无乎不包,而未易以一语说明其定义也”;顾希佳认为,“礼”在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辐射到了国家政治和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法国人孟德斯鸠也认识到“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
礼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礼贯穿着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尤其是儒家教育的整个过程。例如,立学时会行“释奠礼”或“释菜礼”。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学礼,本期“道中华”专访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兰甲云。
记者:古代有哪些有关学礼的仪式或礼节?
兰甲云:古代学礼的主要礼典有两个,一个是释奠礼,一个是释菜礼。最早记录释奠礼与释菜礼这两个学礼的文献是《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世子》里提到每季开学,太子及太学生都要向先师行释奠礼。春季的释奠由春季的主讲教师主持,夏、秋、冬三季也是这样。凡是诸侯根据天子命令始建的学校,一定要对先圣先师行释奠礼,而且祭品要比平常贵重,用束帛。凡行释奠礼,必有音乐、舞蹈的联合演出;如果碰上国家有战争灾荒,那就只行释奠礼,取消演出。
释奠礼、释菜礼都是古代祭祀先师仪典,主要祭祀对象是先圣先师。太学的释奠礼一般由天子六官春官主持,四时举行释奠礼典祭祀先圣先师,释奠礼为比较隆重的礼典,必有雅乐合祭,同时一并举行养老之礼。释菜礼较简单,没有合乐。
从广义上说,学礼除了在天子太学以及诸侯学宫所行的释奠礼释菜礼之外,还应该包括日常学习礼仪礼制,诸如《文王世子》所说的文王对父亲王季的起居问安等情况的记录,都是学礼内容,即学习如何做好世子的礼仪。
2018年9月28日,北京孔庙纪念孔子诞辰2569周年举行“释奠礼”现场。(中新社发 郭海鹏 摄)
记者:中国各个朝代的学礼如何?它们有哪些异同点?
兰甲云:根据有关的典籍与文献资料,可以推断夏商周皆有学礼。汉代以后的学礼,文献记载比较完整。刘邦去曲阜以太牢礼祭祀孔子,开创了皇帝以太牢礼祭祀先圣先师孔子的先例。
古代的祭祀分为三等,太牢礼,以牛羊豕三牲祭祀。少牢礼,以羊豕二牲祭祀,特牲则只有一种牺牲作为祭品了。因此,释奠礼以太牢礼祭祀,是非常隆重的礼节了。
2017年12月2日,贵州省麻江县,主祭师带领献官们在举行祭孔大典三献礼。(中新社发 宁坚 摄)
如果祭祀孔子所用的是太牢释奠礼仪节,那么相应的四配、十二哲、先贤、先儒用的是少牢礼仪节。官学系统的学礼,有些朝代的释奠礼用太牢礼,有些则用少牢礼。
宋代书院盛行,宋元明清的书院学礼与官学系统的释奠礼、释菜礼基本相同,亦有所区别。因为书院是私学性质为主,因此,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以当地先贤为榜样,那么在祭祀对象的选择上,除了官学系统的对象而外,就自然列入了某地书院的当地先贤作为祭祀对象。
许多书院举行的释奠礼的用牲制度与《道南渊源录》所记载的不同,《道南渊源录》记载的是用少牢礼,而许多书院却用太牢礼,用牛羊豕各一,行祭祀礼的规格高了一级。
书院释奠礼仪非常隆重,正献主祭者为当地政府长官,礼乐交错,乐舞齐备。书院释奠礼仪的乐章分“迎神乐章昭平之章”“初献宣平之章”“亚献秩平之章”“终献叙平之章”“彻馔懿平之章”“送神德平之章”等六部乐章。
2011年9月28日,河北正定以明代“释奠礼”隆重纪念孔子诞辰2562周年;图为正在表演“六佾舞”现场。(中新社记者 牛琳 摄)
书院学礼还包括吕祖谦《丽泽讲义》中也提到日常师生教学活动中相互之间互动提问的礼仪。中国书院礼仪的师道尊严,具有官方权威性,中国书院礼仪实践是中国古代学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仪教育中的礼仪礼容等动容周旋、诗歌乐舞活动,是广大士子参与典礼活动养成道德规范涵养心性的必要程序和必经环节。孔门的“诗礼传家“家训也表达此意。
许多书院学规包含礼仪要求,对于熏陶书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要求,养成礼仪习惯,养成君子圣贤品德与人格十分重要。
中国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我们以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学规为例,分析下书院学规中所包含的礼仪类规范与要求,全文引用如下: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
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
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
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
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
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
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
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刻蚤完。

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岳麓书院学规。(图片来源:新浪网)
学规共18条,每条6字,总共108个字。其中与学礼的礼义礼仪相关的总共有7条,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十七条。第一条“时常省问父母”的要求与《论语·为政》《礼记·曲礼》《礼记·文王世子》的精神实质一致。“时常省问父母”作为学规的首要内容提出,可见此条在整个学规中的重要性。子女对于父母的礼仪,是书院学生着重培养的第一要务。中国古代以孝治天下,汉代的政治非常看重孝道。“时常省问父母”,是时常询问父母日常起居情况,天气冷暖变化,吃饭穿衣情况是否正常,家里情况如何,心里时常牵挂父母与家庭,时常关心了解父母的身体与心理状态是否健康。岳麓书院第一条学规实际上是通过“时常省问父母”来突出子女对父母力行孝道的极端重要性,对父母事之以礼的极端重要性,在古人看来,孝为百善先,是为人的第一品德。
第二条,“朔望恭谒圣贤。”这是指书院学生应该尊敬圣贤,应该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去文庙拜祭至圣先师孔子以及圣门四哲,以及每所书院的地方贤哲。书院学生所学的圣贤之道,无非就是孔子所传的六经之道,岳麓书院文庙有副对联,“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孔子像上面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赞辞。
“服食宜从俭素”,第五条讲的是书院学生穿衣吃饭方面的礼仪要求,普通简单的饭食,简便朴素的学生礼服,书院学生不应该在穿衣吃饭上有特殊追求,吃饱穿暖就行。
记者:古代学礼中设立这些仪式礼节有何意义,起什么作用?
兰甲云:古代学礼中的这些制度规范,相当于现代的教育法。一般来说,记是对经的阐释与说明,很明显,《学记》是对系列学礼的阐释与说明。学礼内容除了体现在释奠礼、释菜礼两个主要礼典外,还包括《乡饮酒礼》《乡射礼》《大射礼》《礼运》《乐记》《文王世子》《少则》《孔子闲居》《王制》里面的部分内容,《周易·蒙卦》也包括师道尊严、蒙以养正、果行育德等教育教学原则。
学礼规定了教学主体内容是《诗》《书》《礼》《乐》,规定了培育的素养是孝忠信,培育的品德与技能是德行道艺。教育目标与价值观是培养具备文武之道的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圣贤,成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国学六艺,亦称君子六艺。
学礼的设立是为了保障完成这些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有相应的处罚措施。《王制》中记载:司徒命令六乡的长官将不听从教诲的人报告上来。选定一个吉日,把乡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们请到乡学,演习乡射礼,射中多者居前,演习乡饮酒礼,年纪大者居前;司徒带领国学的学生也来帮忙。这样做的用意在于感化那些不听从教诲的人。隔了一年,如果他们还不悔改,司徒就命令国都右边三乡的长官将这些不听教诲者检举出来并且转移到左边三乡,命令国都左边三乡的长官将不听教诲者检举出来并且转移到右边三乡,在新的环境中让他们再接受一次和第一次同样的感化教育。隔了一年还不悔改,就把他们迁移到更远一点的郊,在新的环境中让他们再接受一次感化教育。隔了一年还不悔改,就把他们迁移到更远的遂,在遂学里再对他们进行一次感化教育。
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有奖励升级措施。由秀士,升选士;由选士,升俊士;由俊士,升造士;由造士,升进士。王亲自考察进士,选拔优秀者,授予官职爵位利禄。
古代学礼,在强调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六艺的知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通过经学知识教育、礼乐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孝悌忠信等情感与道德价值观,通过学礼规范将学生培养成家庭社会有用的人才,即君子圣贤。

受访者简介:

兰甲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湖南大学中国礼乐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执行主编。202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项目(22JZD051)“礼乐素养培育和礼乐文化社会教育研究”首席专家。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专题学术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被权威刊物《新华文摘》全文或者摘要转载,代表作为《周易古礼研究》(2008,湖南大学出版社)、《礼乐文化传播研究》(2023,人民出版社)。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刘佳 康坤全采写 | 达克编辑 | 郭晖制作 | 胡琪



RECOMMEND
往期推荐



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