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不到吧?唯一实现“吃瓜自由”的竟然是中国!

李依霖 道中华 2023-09-20

蓝色字关注“道中华”

本文约 3000 字

阅读需要 8 min

处暑已过,回忆起这个烈日炎炎的夏天,一半是西瓜,一半是空调。在汗流浃背的夏日🥵里,来上一块西瓜🍉,别提有多爽了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到夏天,西瓜就是国人的“解暑神器”。但吃了这么多年的西瓜,你是否好奇过:西瓜为何取名“西”瓜?它的老家在哪儿?中国人是何时开始种瓜、又是如何实现“吃瓜自由”的?

为探寻西瓜的前世今生,近日,“道中华”专访了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刘启振。

夏日必需品——冰镇西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道中华:西瓜是我国常见的水果,它为何叫“西”瓜?它是“西方来的瓜”吗?

刘启振:西瓜确实是“西方来的瓜”,多种西瓜属植物都起源于非洲大陆。西瓜走出非洲之后,波斯人、阿拉伯人在其继续东传的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西瓜传入中国。

1857年,苏格兰医生兼传教士戴维·利文斯敦出版的一本著作中,记录了一段他穿越非洲中南部卡拉哈里沙漠时发现那里遍布野生西瓜的经历。

非洲卡拉哈里沙漠中的野生西瓜Tsamma。(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现代农场种植的西瓜。(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现在常吃的甜味西瓜原产于非洲东北部,苏丹境内的野生西瓜种群是甜味西瓜野生祖先的活标本。最早将野生西瓜改良为栽培西瓜的是古代埃及人。公元前2000年或更早时,尼罗河流域就出现了西瓜和药西瓜,在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法老图坦卡蒙的墓葬中发现过这两种西瓜属植物的种子。

西瓜的外形至今依然保有沙漠植物的典型特征,如须根多而壮,茎蔓长、平铺地面,叶子呈条形有深裂,叶片呈蜡质等。

道中华:西瓜在中国的引种脉络是怎样的?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现西瓜普遍种植的?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有一段是郭靖在牛家村密室疗伤,于是黄蓉准备了很多西瓜。这个情节有没有历史依据?

刘启振:西瓜在中国有千余年的栽培史,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传播推广过程。它是什么时候、经由何种途径传入中国的,历来众说纷纭。宋代以后的笔记小说、各地方志等文献资料荟萃了形形色色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八种论断,即:三代即有说、西汉引种说、曹魏即有说、南北朝引种说、五代引种说、金朝引种说、南宋引种说以及元朝引种说,各家牴牾淆乱。

实际上,中国引种西瓜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又有若干关键节点,五代、金、南宋、元都是这样的时间节点。笼统地以任何一种论断为准都是不科学的,“多次引种说”才是相对合理的观点。

唐代中后期,西瓜由西亚传入西域地区。辽代初年,辽人在其统治区域内已经开始种植引自回鹘的西瓜品种,西瓜在辽得到较大发展。此后,西瓜种植在北方继续发展,并成为金国特产。金灭北宋之后,西瓜开始全面进入黄河流域。

沙漠驼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滞留金国15年的宋使洪晧被释归,他将燕京(北京)的西瓜种子带回临安(杭州)。于是西瓜很快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自东向西传播开来。宋末元初,西瓜由元军带入广州,随后迅速传遍岭南地区。

元代,西瓜在北方已经形成规模化种植,并且成为农民创收的重要经济作物;东南的江淮、闽浙地区也开始大范围推广栽培,只是品质较北方稍差。

明代,西瓜种植在我国南北各地继续推进,栽培面积和规模显著增长,品质也快速提升。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西瓜)今则南北皆有”。可见,西瓜在明代,或者更准确一点,至迟明中期已经开始在中国境内普遍种植。

清代西瓜生产盛极一时,除却西藏、黑龙江,其余各省都有西瓜种植。

至于《射雕英雄传》关于西瓜的情节,因为《射雕英雄传》以南宋中后期的历史为背景,此时无论塞外漠北,还是黄淮江南,都已经开始广泛种植西瓜。因此,郭靖和黄蓉是可以吃到西瓜的,只是当时西瓜的味道不像现在这般甜美,突出特点是汁水多。

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

道中华:西瓜的传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军队行军、使者归国似乎都曾对其起到很大作用,是否有考古实证可以说明西瓜的传播过程?

刘启振:湖北恩施有一块镌刻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的西瓜碑,是目前境内仅存的能够佐证西瓜在中国引种推广历史的碑刻实物。根据碑文所述内容,我认为它是一份官方发布的劝农榜文,相当于“秦郡守关于大力发展郡内西瓜种植业的倡议书”。

恩施引种西瓜碑,位于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周家河村二台坪。(该图由恩施州博物馆于1980年代初期拍摄,由湖北恩施州书法家协会主席、州文化馆副研究馆员谢春华先生 供图

此碑碑文记载了当时的郡守屯垦守边、劝课农桑等事。西瓜在当地是一种新式作物,作为地方军政长官的秦郡守劝课农桑,倡导西瓜、甜瓜、梢瓜等瓜类种植,尤其力推西瓜。当时的西瓜有四个品种:一种称“云头蝉儿瓜”,一种称“团西瓜”,一种称“御西瓜”,这三种瓜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已经种植食用80多年了;还有一种称“回回瓜”,瓜体又长又大,碑文提到“回回瓜……自庚子嘉熙北游带过种来”。

“嘉熙北游”实指嘉熙四年(1240年)宋将孟珙北袭蒙古军队的邓穰之战。孟珙注重招募精兵强将,对于投诚的军士安置重用,以扩充军队。蒙古军中的回鹘将领爱里八都鲁率壮士百余人、老幼115口和战马260匹来降,孟珙以之为基础创建“飞鹘军”,改爱里名为艾忠孝。“回回瓜”种当为归附南宋的回鹘人爱里八都鲁一行人等从河西地区辗转带过江来。由此也可以看出,各民族之间的往来交流在中国西瓜的引种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河西走廊风光。(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道中华:有人说中国是唯一实现“吃瓜自由”的国家,因为中国不但是“吃瓜大国”,也是“种瓜大户”。这个说法有事实依据吗?

刘启振: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并且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21年中国的西瓜年产量约6101.35万吨,占全世界西瓜总产量的60.03%,即使将世界第二至第十出产国的总产量相加,也只占我国西瓜产量的30.99%,不到1/3。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种植的西瓜上市时间不一,再加上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保证了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西瓜,可以说真正实现了“吃瓜自由”。

和小伙伴们一起享用西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的西瓜产业取得现在的辉煌成绩,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的贡献。科学技术默默支撑了我们现在的“吃瓜自由”,众多科研工作者为之奉献了巨大的热情和宝贵的青春。吴明珠院士就是这个光荣群体的代表人物。
1930年,吴明珠出生在湖北武汉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19岁时,她考入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前身之一)园艺系果蔬专业。毕业后,吴明珠被分配到一家中央机关工作,但她却觉得自己应该到更艰苦的地方去锻炼,于是主动请缨前往新疆支援边疆建设。
1956年,在吴明珠的再三恳求之下,她终于到了新疆吐鲁番盆地都善县的农技站。这里条件很艰苦,连宿舍都没有,需要住在老乡家里,可她却非常满意,因为出门就是瓜地。
吴明珠刚去的时候,新疆瓜果的品种还非常的少,虽然那里的气候更适合瓜果的生长,不过一直没有相关的农学专家,而她的到来填补了这一空白。她白天跟村民们一起劳作,调查记录,晚上就整理调查资料。为了更好地同老乡交流,她努力学习维吾尔语。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吴明珠终于得到了老乡们的认可,带领瓜农共同钻研西瓜种植技术。瓜农们给她取了一个维吾尔族名字“阿依木汗”,意思是“月亮姑娘"。
吴明珠院士带领团队六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不仅发现了许多新疆当地的品种瓜,更是险之又险的挽救了一批濒临绝种的资源,还培育出了30多个新品种,于是有了如今市场上品种多样、味道香甜的新疆瓜。
1984年,吴明珠在排序第24那组种子里培育出又甜又脆的西瓜,她把这种西瓜定名为“早佳8424”,并将种植技术无偿教授给瓜农。“早佳8424”最早在上海推广种植,成为近40年来长江流域夏天的味道。1995年,吴明珠又带领团队实现了一年三季种植,提高了西瓜的产量。
“早佳8424”西瓜凭借极短的生长期,细、松、脆、甜的优良品质和低廉的价格,一举推动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让中国老百姓率先实现了“吃瓜自由”。

吴明珠院士(右二)在瓜地里。(图片来源:新疆农业科学院)

【以上内容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受访者简介:

刘启振,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康坤全 刘佳责编 | 刘娴审核 | 蓝希峰采写 | 李依霖制作 | 胡琪


RECOMMEND
往期推荐



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