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华民族从何而来?何以空前觉醒?从《概论》中找答案|道中华大讲堂系列之⑧
3月12日,“道中华”大讲堂第八讲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王延中主讲。以下为讲座主要内容。
▲王延中在“道中华”大讲堂上演讲 中国民族报社记者 王辉 摄
《概论》出版是应时
之需的重要理论工作
从理论的层面来看,本书既坚持“论从史出”“以历史作为主轴”,也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这一点突出体现在教材的前两章和最后一章。作为一本教材,政治话语、社会话语和学术话语之间需要有一个转换的过程。本书把党的民族理论和政治话语进行学术转化、学理阐释,从而适应社会需要、有利于社会宣讲,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此外,《概论》教材的一个创新之处是,它具有宏阔的视野,把各学科、各领域在研究论述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发展中的积累,进行了集中和统合,形成综合性的判断和分析。特别是在对中国历史的分析把握方面,改变了中国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史的传统叙述方式,在认识中华民族发展史方面,形成了一个新阐释框架。
向内凝聚,中华
民族形成的动力源泉
▲故宫博物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华民族从多点分散的起源发展到今天形成广土巨族,有其发展的规律。《概论》教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来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
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不同地域创造的灿烂文明都是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中华民族在巨大的地理空间内,是如何凝聚成为统一的广土巨族的?教材用了一个词概括,就是向内凝聚。
有了“凝聚”这一逻辑,我们就可以看到展现在中华大地上的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因为在历史长河里,在向内凝聚的引导下,有时是中原地区文化逐步扩散影响力。同时,周边地区不断为这个中心汇聚力量。各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就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密切。
多元之间如果没有流动,没有交融,就不可能成为一体。历史上那么多的和亲、边境贸易,有那么多的民族走廊、经济走廊,其中所承载的就是人的流动,是物质商品、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思想比较接近、意识比较一致的共同性。共同性的增强就使“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的理念逐步成为主导性的理念,这种演化使共同性不断增强。
这部教材古代史部分就是把共同性增强作为交融的结果进行展示。每个时期、每个历史阶段共同性是怎么增强的?有哪些成就?从你是你的、我是我的,变成了是我们共同的。是把“你我他”变成了“我们”的过程。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的进程中形成了共同性。
所以《概论》在讲解中华民族发展史十三讲的每一讲在不同历史时段,都是用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的共同性的增强来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的过程。这里有政治共同性的增强、经济共同性的增强、文化共同性的增强、社会共同性的增强。
中华文明根性里的“强而不霸”是在历史进程中总结出来的。我们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愿景,实际上是用我们的一些发展路径,以及发展成果,来惠及周边国家和地区。
在世界文化体系里,曾经有很多不亚于中华文明的文明进入了中华文明体系。中华文明用博大精深的正道,大度包容地对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文明,在推进本土化的进程中将其适合中华大地的内容有机地融于中华文明体系之内。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发展史
上的领导地位是历史选择
在晚清,中华文明遭受西方文明重大挑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对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晚清政府软弱无力,完全没有能力应对。
此时,不管是魏源的睁眼看世界,还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其实背后都是文化类型的重大转换。新文化运动是用新文化代替旧文化,所以它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启蒙。传统文明要走向现代文明,要靠内在核心理念及整个文化内涵的根本转换,但是外在的动力和刺激也很重要。
十月革命的成功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让更多民众接受这一思想的冲击。这是对民众转换思想体系的动员。传统文化优秀的要继承、要发展,更要转换,中华民族的自觉,是要在思想、理念、文化上进行自我革命。从转换思想进而实践,以行动使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实现独立解放。谁来领导实现独立解放?在近代以来的一系列进程中,中华民族寻求出路,从思想到技术到进行各种改革,归根到底是要找到自己的领路人。这就是《概论》教材理论部分(第二讲)最核心的内容。历史观告诉我们,除了正确看待我们自身的历史,还需要看清中华民族如何重新站起来,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
▲1935年版《义勇军进行曲》主题雕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华民族的当代史。《概论》用两讲的篇幅,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辉煌历程。这也进一步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党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探索,民族事务治理方方面面的实践,一个重要目的是努力处理好国家与民族、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中华民族的崛起、发展和复兴的进程,源于内部、外部环境的塑造,也源于我们各民族的凝聚和团结。我们就是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来凝聚各民族,来团结凝聚全世界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
彰显大国使命担当
▲南京眼风景区阵旗广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下,中华民族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来创造人类共有的家园。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突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给世界上那些希望加快发展、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参照和新选项。
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与世界各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这是由中华文明的和平特性所决定的,彰显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使命担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高艳鸽审校 | 王彦龙制作 | 郭欣欣推荐阅读
草原公主为何热衷于儒家文化?从700年前的那场“派对”说起|乾元永续之①
在唐卡里发现喜欢cos菩萨的文艺青年
公主出个嫁,走了两年多|西藏有路 古今不同之①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