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泰米尔纳德邦渔民正在捕鱼。图源:《印度教徒报》
《印度教徒报》《经济时报》10月29日报道,斯里兰卡海军10月28日以涉嫌“偷猎”“擅闯斯领海”,逮捕37名南印泰米尔纳德邦渔民,并扣押5艘渔船。此举引发泰邦渔民强烈不满。泰邦首席部长MK·斯大林(M K Stalin)表示,出海捕鱼是印渔民的“固有权利”,同时印方长期依赖要求斯海军停止骚扰印渔民和船只,但斯海军仍“我行我素”。数据显示,仅10月一个月,斯海军就已累计逮捕64名泰邦渔民,扣押10艘渔船。目前,MK·斯大林已致信印外长苏杰生,敦促中央政府进行干预,以推动被捕渔民尽早获释。
《印度教徒报》《今日印度》10月28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印政府10月27日正式向法通报“采购26架‘阵风’舰载机”的决定,并宣布已在政府间框架下启动采购程序。双方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敲定相关采购细节,订单包括22架单座“阵风”舰载机和4架双座教练机,总价值约60亿美元。印海军高官表示,部署“阵风”战斗机可解决印海军航母“可用舰载机紧缺”的问题,有望大幅增强海军作战能力。据悉,印法近年来不深化双边防务和战略合作关系。7月,印法宣布合作开发喷气式飞机\直升机发动机,以及为印建造三艘鲉鱼级潜艇等国防合作项目。
巴以冲突死亡人数。图源:Anadolu Ajansı
《印度教徒报》《印刷报》10月29日报道,莫迪10月28日同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Abdel Fattah al Sisi)通话,围绕巴以冲突、中东安全、印埃关系等话题深入交换意见。巴以冲突方面,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需尽早恢复当地和平与稳定,及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然而,印并未在谈话中呼吁巴以停火。中东安全方面,双方同意遏制巴以冲突升级的局势,避免影响外溢。印埃关系方面,双方对印埃“战略伙伴关系”及其合作成就表示满意,并承进一步推动更多领域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印10月27日在联合国关于巴以冲突草案的投票中投弃权票,显示其中立立场。然而,莫迪政府此举招致印国内在野党批评,国大党称投弃权票不符合印“非暴力和解决冲突”的承诺。嫌疑人多米尼克·马丁(Dominic Martin)。图源:《今日印度》
《印度快报》、路透社10月30日报道,南印喀拉拉邦卡拉马斯塞尔伊Kalamassery)名为“耶和华见证者”的基督教组织10月29日在集会期间发生连环爆炸案,造成至少3人死亡,50余人受伤。事件发生后不久,犯罪嫌疑人多米尼克·马丁(Dominic Martin)即向当地警局自首,并表示其犯罪动机是认为“该组织教义是‘反民族’的”,并曾多次劝其改正但无果。“耶和华见证者”为国际基督教教派,1870年左右在美国成立。印警方表示,爆炸是由简易爆炸装置(IED)引起的,但需进一步调查才能确定是否为恐怖袭击。目前,印政府已派遣国家调查局(NIA)、国家安全警卫队(NSG)等中央机调查该案件。值得注意的是,印人党方面认为此次爆炸案与“喀邦主流政党——执政党左翼民主阵线(LDF)和国大党领导的联合民主阵线(UDF)——支持巴勒斯坦”有关。国大党方面则表示,印人党真正目的是借助爆炸事件煽动喀邦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的反穆斯林情绪,以助力印人党获得喀邦执政党地位。
2014-23财年阿达尼港口和经济特区有限公司总货运量。图源:Statista
《印度快报》10月28日报道,阿达尼集团在印港口领域扩张迅速,引发印政府官员普遍担忧。数据显示,在印国有港口中,2023年阿达尼集团旗下港口处理货物量占据的市场份额已从2013年的9%增至24%,国有港务企业的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58.5%下降至约54.5%。在私营港口中,阿达尼集团的市场份额已超过50%。分析称,阿达尼集团港口业快速扩张的代价是“印政府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印官员表示,阿达尼集团在港口业的垄断不利于小企业生存,且容易形成“行业过度依赖单一企业”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安全隐患。图源:《印度快报》
印度《经济时报》、国防新闻网10月30日报道,印外长苏杰生10月30日会见被卡塔尔判处死刑的前印海军官员的亲属,承诺印政府将努力争取获刑人员获释。10月26日,卡塔尔一法院以“向以色列提供卡塔尔秘密潜艇计划情报”为由,判处8名前印海军官员死刑。印官员透露,印政府拟采取法律、外交两种途径解救印公民。法律层面,印外交部计划审查相关法律文件与书籍、咨询国际法及卡塔尔法律专家的意见,以求从“逮捕、指控、审判缺乏透明度”等角度,对原判决提出诉讼。外交层面,印拟直接同卡塔尔政府谈判,同时寻求阿曼等与卡塔尔友好国家的帮助。
印度生产挂钩激励计划相关数据。图源:The Quint
The Wire网站10月29日发表题为《印度产业政策是否有助于其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评论认为,虽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在提振国内制造业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但印PLI政策导向性模糊、高关税壁垒等问题恐阻碍其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本文作者阿姆丽塔·贾什(Amrita Jash)系印度马尼帕尔高等教育学院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专业助理教授。
为提振印度制造业、实现“印度制造”,莫迪政府2020年先后面向制药、电子、医疗设备等领域推出PLI。目前,PLI涵盖14个领域,旨在推动印融入全球价值链。其中,印是否能将“印度制造”融入“全球价值链”关键问题在于两个重要因素——印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和印产业政策的导向性。第一,龙头企业要能够领导印制造业部门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这些企业连接印国内中下游产业链,能够实现对外出口,对印融入全球价值起主导作用。而龙头企业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则取决于印商业环境、外资吸引力、企业国际化程度。第二,印产业政策的导向性决定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目前,各国产业政策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横向政策,如商品和服务税(GST);二是特定部门或行业的纵向产业政策,如莫迪政府针对汽车行业推出的“2016-26年汽车使命计划”;三是全球价值链导向政策。例如,莫迪政府2023年5月颁布的IT硬件PLI 2.0。对印来说,虽然该国正逐步推动产业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中转向高附加值产品)、流程升级(提高现有活动生产率),但功能升级(转向技术更先进或更综合的生产流程)、部门间升级却受到限制。这不利于印产业整合进附加值更高的供应链。 目前,在产业政策带动下,印正通过提高关税推动“进口替代”,以此提振本土制造业。然而,此举长期来看弊大于利——因为高关税会导致印产能规模不足,难以优化生产成本,同时造成“印度制造”市场竞争力不足,有损印进一步加入全球产业分工。由此看,尽管莫迪政府推出雄心勃勃的PLI2.0,但此举能否推动印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