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囤了这么多笔记,难怪过不好这一生
阿虚同学
读完精华需要
7分钟读全文需18 分钟
大家好久不见,你们的阿虚又回来了
前不久,阿虚在去年双11买的一年印象笔记高级会员正好到期了
这一契机让我起了换笔记软件的冲动,而在思考的过程中进而引发了我对个人知识管理的重新思考
在阿虚看来一套完整的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等于你的办公效率,影响着你的成长速度,甚至左右着你人生能取得的成就上限
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消失这么长一段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
思考的期间,阿虚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错,每次都差一点点就选择放弃折腾将就现有方案
好在,好在最后还是得出了一套我独家的知识管理方案!这让我之前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显得不是那么血本无归
1
为什么还有人用印象笔记?
说阿虚现在的方案之前,先说一下我为什么决定弃用印象笔记
不过,如果你和我一样早就想换掉印象笔记了,大概可以略过这一部分内容
点击查看全文
其实自从18年印象笔记成为独立公司与Evernote完全分家之后,使用体验就越发恶心起来
这2年里印象笔记添加的功能,可能比前面8年的总和还要多
国内象厂添加了:Markdown、清单、思维导图、便笺、印象识堂、OCR、空间、素材库、笔记助理、印象团队…等等一系列功能
还卖起了印象笔、扫译笔、智能鼠标…等等自研产品
功能性能不长进,净搞些影响用户的,很难让人再对它有所期待
尤其在双十一这种时候,更是越发吃相难看起来
▲图源,V2用户:zu1k
而功能越多起来之后,不仅显得界面臃肿,阿虚也经常遇到「程序未响应」的问题
这只四不像的🐘,可能早就有很多人想弃用了
可多数人都还留着它的原因阿虚发现只有一点:
它的剪藏功能实在太好用了!
阿虚实际也是这样,我几乎不用印象笔记的其他任何功能
素材库我用eagle
清单待办我用滴答清单
思维导图我用Mindmaster
写文章我只会在电脑上用Typora写markdown
便签我用 iPhone 自带的备忘录,甚至很多时候我都是直接发给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
印象笔记,对我而已,只是个收集箱而已
要不是免费用户限制每月仅60M的上传量,我甚至不会付费使用
难道没有比印象笔记更好的剪藏体验吗?
阿虚在寻觅完互联网后发现,其实是有的
具体是什么,请接着往下看
2
适合每个人的都不同
每个人的笔记需求很难相同,你得根据自己对笔记的需求,才能找到你心目中的「完美」笔记软件
因为这套方案是适合阿虚自己的,所以下面这部分内容阿虚介绍了一下我主要的阅读场景,同时分析了现有笔记软件各自的缺点
点击查看全文
(当然如果你想直接看阿虚现有的方案,也可以选择略过这部分)
2.1
我的需求&使用场景
阿虚使用的设备是 Windows + iPhone
主要阅读场景则是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聊、QQ群聊、一些独立博客、一些论坛、一些独立网站、B站、微博、Kindle等等...
同时在而深刻分析阅读场景之后,阿虚认为个人对于笔记软件的需求如下
支持多端同步,且同步一定要快!同步慢的话实在是太影响使用体验了
手机端的编辑需求很小,能实现Markdown最好
支持网页剪藏(尽量保持原有网页排版样式)
支持多级目录
支持全文检索
支持图片文字检索(因为我很多内容是来自手机端的截图)
最好能支持导入视频(现在很多优质内容也变成了视频形式)
最好能有标签功能
支持Markdown格式导入导出(我现在基本只用Markdown格式写文章)
支持html格式导入(Kindle导出的笔记是html格式)
2.2
现有的笔记产品
为了尽可能的实现我所需要的功能,我进行了大量的试错
试错的过程简直让人吐血
这一个星期里,阿虚几乎尝试了现有的所有笔记软件,而且针对每个笔记软件的缺点,逐一在网上寻找了解决方案后再度进行体验
但这里的话,思考过程比较杂乱,也就不清晰给出了,大家知道阿虚是花了至少7X12小时来思考这个问题就行
这里简单说一下经过阿虚的体验 + 结合微博/贴吧/豆瓣/V2EX的评论,简单列一下每个产品的缺点:
印象笔记:臃肿/广告/太多无用功能/除了自家的enex格式,几乎不支持导入其他文档格式
有道云笔记:剪藏扩展失效多年没人更新/书签版剪藏扩展不支持https网页/有无限弹窗、导出markdown后其他编辑器无法识别、同步丢笔记、才买的会员过期、导出文档失败等等BUG(阿虚一度怀疑这个产品背后的团队是不是快解散了)
为知笔记:剪藏效果不好,电脑端剪藏的网页手机端不能自适应/不付费没有同步功能/可以自己搭建Docker版,但服务器配置需求较高/有丢失笔记的问题!/搜索功能实在是太烂了!!
Notion:慢慢慢!国内使用体验真心不算好,而且阿虚个人并不喜欢这种block来写文章的形式/无限block格式导致导出的文件太乱了!
Onenote:比 Notion 更慢慢慢慢慢慢!几乎只能本地使用/对markdown支持不友好/对代码支持不友好
语雀:移动端只有小程序(或者把网页版放桌面)/电脑端的客户端没啥用/导出的markdown文件图片有防盗链,并不方便迁移
Joplin:同步是个问题,用Webdav同步的话会因为Joplin把图片都保留到本地而出现请求数过多导致同步出错
专注笔记:剪藏效果不好/小团队开发的笔记应用/不支持导入印象笔记导出的格式/支持导出Markdown但不支持导出html
Wolai:一个在知乎上明着标榜自己抄 notion的产品,以国产版 notion 之名做推广/现在只有Win和Mac客户端/坚决不用
但以上部分产品并不是说不好,很多只能说是不符合自身的使用场景
如果你是考研党,阿虚是十分推荐你在 iPad 上使用 Apple Pencil 在 OneNote 来记笔记的,作为一款专为平板而优化(设计)的笔记软件,随意的标注 + 自由的文本框 = 无限接近纸质笔记的体验
▲图源,少数派:Oking
因为主要阅读场景和后期使用场景都在 iPad 上,几乎也就不需要考虑云同步问题,这便让 OneNote 最大的同步慢到死的缺点不是缺点
语雀类似 GitBook ,适合写系统性文档
如果你的笔记十分有条理性,例如针对一个技术的博客、项目的说明书,阿虚更建议你用语雀,写出来像书一样
▲图源,少数派:空谷
当然,你也可以把层级目录当成文件夹来使用,语雀的编辑器是阿虚体验过后最好的!
但语雀的剪藏体验算是一般,并不能像印象笔记那样几乎保留网页原格式进行剪藏,同时导出的 markdown 文件图片有防盗链,这很不利于迁移
阿虚差一点就选用语雀来作为我的知识管理方案了,连 iPhone 上如何进行剪藏都花了2晚上来解决了,但最后一样被我弃用了
3
阿虚现在的方案
阿虚的整套流程其实还挺复杂,想一篇文章把每个细节都面面俱到了,就会写的太长了,加之整套流程阿虚深感还大有优化的余地
这里就只说一下整套流程中最最最最最关键的几点!
3.1
保存文章的两大痛点
关于保存网页文章,实际有两大痛点
一是图片如何永久保存
传统方案你可以把网页打印为PDF,但会无法保存动图,且文章会因为PDF有页数的存在而被分页,观感不是很好
另一个方案是浏览器自带的网页另存为功能,一般而言有3种,仅HTML/单个文件/完成,但这3者分别有:丢失图片/浏览器访问不兼容/多个文件不便于导入整理的问题
主流笔记软件的剪藏方案都是把网页图片一并保存到自家服务器,但这里就涉及到数据不在自己手里
可以看出以上方法都显得没有那么完美
二是排版如何保留
这绝对也是一大用户体验痛点
大家肯定也能感受,现如今的文章排版早已经不是当初「文字配图片」那么简单了,而在微信公众号上尤其如此:
像阿虚自己的排版样式,除了印象笔记,没有一款软件能完美剪藏
(这是因为不少样式我是用代码来实现的)
再复杂一点,像GQ实验室等大号常见的图文交互式排版
再再再复杂一点,以Apple为代表的公众号引入的SVG动画排版
如果你想真正收藏这种交互式图文就很难了,阿虚实测没有任何一款笔记软件的剪藏功能完整保留这类文章的!!
3.2
实现文章永久完美保存
本来阿虚在尝试过近乎所有方案后已经失望了,但当我再次盯着这几天我绘制的思维导图发呆时,思路一下就串联起来了
一顿搜索之后,阿虚发现了一款真真真真神器:SingleFile(浏览器扩展)
以上阿虚提到的所有类型的文章,用SingleFile都可以完美保存,注意是——完美保存!
就拿Apple之前 iPhone SE 那篇炫酷的 SVG 交互文章来测试
用 SingleFile 是真的实现了对这篇文章的完美保存!
▲完美保存Apple的SVG排版图文
而这样来保存文章还有哪些好处呢?
图片被转为base64编码,无需担心原文被删导致的图片失效
(这项技术在下文有简单解释)
整篇文章被保存为了单个html文件非常利于整理
数据真正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可以借助任意云服务实现云同步&备份
阿虚发现这款神器之后,就基本决定舍弃一切其他的文章剪藏方式了
你可以到 SingleFile 的 Github 地址上安装这款浏览器扩展:https://github.com/gildas-lormeau/SingleFile
要是都还还还还不懂浏览器扩展怎么安装,请去看阿虚原来这篇文章:
3.3
多端快速同步
因为文件保存在本地,我们便能用任意同步盘软件来实现实时备份 & 同步
电脑端记录笔记的问题实际上就变成了选用哪个编辑器的问题而已,像阿虚现在就是直接在 iCloud 里新建 MarkDown文件,采用 Typora 进行编辑了
如果你选用 iCloud 来同步文件,推荐你直接使用 iPhone 自带的「文件」APP
相比第三方文件管理器,在你安装 MarkDown 编辑器后,自带的「文件」可以直接打开markdown 文件!(第三方管理器需要手动分享到编辑器才行)
MarkDown编辑器阿虚推荐Mweb,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付费使用 iA Writer、Ulysses
同时也可以直接点击查看 PDF,html 文件
▲依次打开md、PDF、html
而如果你选择坚果云等第三方同步盘
到也是可以,不过在手机上想查看就需要用 Documents 等APP关联云盘后才能进行查看了
3.4
无限层级目录
到这里,就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多平台同步、文章永久保存
而因为数据都直接就在本地,Windows上自带的资源管理器实际就可以实现多级目录效果
3.5
全文搜索
关于全文搜索,阿虚使用的是前不久才推荐过的 Archivarius 3000,这款软件可以实现自动更新索引 + 对PDF/html/md 格式的全文检索,甚至还支持 azw3/epub/mobi 格式!
所以,你甚至可以选择把看过的电子书,直接扔进你的知识库里面,哪天要是想查找其中的片段,Archivarius 3000 轻松就能帮你找到!
如此把这款软件利用起来,简直是神器中的神器!
3.6
实现图片中文字的检索
文章完美剪藏、编辑、多端同步都已经解决了,阿虚便开始思考最后一个问题——图片文字怎么搜索?
肯定很多人和阿虚一样,许多零碎的知识实际是来自各种APP的截图
因为很多内容实际是没办法轻松靠软件剪藏的,比如贴吧的楼中楼回复、QQ群聊、微信群聊、知乎等APP的评论,某些论坛APP的坛友们的讨论....
这些内容的呈现形式,就决定了大概只有截图才是比较好的保存形式
印象笔记倒是可以实现搜索图片中的文字,但搜索效果只能话说一般
最起初我想到的是每张图片挨着新建一个 Word 或者 markdown 文件,然后用OCR工具识别后,把图片和文字保存到同一个文档中
这样到的确是可以实现对图片正文的完美检索,但每张截图都需要自己手动去OCR + 新建个文档,如此一来太太太太麻烦了吧?
阿虚思考了4天最终得出的解决方案是
把图片转换为可搜索的PDF
能想到这点大部分源于最近阿虚一直在折腾PDF这个格式
▲大家应该对这张图还有印象吧
Acrobat
没错,这里便又要推荐我大Adobe公司家的 Acrobat 了,简直太强大了!!!!
而且这款软件在国内可以说是免费的
阿虚公众号上回复:PDF编辑,即可获取这款软件的下载地址
用它你就能很轻松的批量把图片转换为可搜索版的PDF!
▲利用工具一栏的扫描和OCR
直接设置输出成可搜索的图像
轻松把大量截图转换为可搜索的PDF!!
这便一下就解决了我囤在相册里大量图片的搜索需求
而且搭配上 Archivarius ,搜索体验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好!
同时 PDF阅读器 阿虚用的是2345看图王(去广告版),查看图片和查看PDF都是同一软件,这让其在使用体验上非常的无缝
Acrobat Scan
Acrobat 可以把之前囤的截图解决了,但后续有新的截图,每次还打开电脑用 Acrobat 就太麻烦了点吧(毕竟大多数截图都是手机上产生的嘛)
这里阿虚便要高呼了——Adobe全家桶天下第一!
实际上 Adobe 公司在手机端提供了免费的扫描软件,名为Adobe Scan!
▲Adobe官网回答
扫描后需要把文件上传至Document Cloud,然后就等待它OCR识别转换为可搜索PDF了
而这个OCR识别是完全免费的!!!
识别完之后,点击「共享」-「共享副本」就可以快速把识别后的生成的PDF保存到iCloud了
为什么要吹 Adobe 呢,因为能实现同样功能的 ABBYY Finereader 月费30/年费128/永久193
毕竟——白嫖,谁不爱呢?
安卓用户直接就可以在酷安进行下载
▲安卓扫码即可到酷安下载
需要说的是,iPhone 上 Adobe Scan 这款软件国区并不提供,你需要到国外区才能下载到
不过注册一个国外AppleID真的再简单不过了,还不会的请看阿虚原来这期教程:
另外 Adobe Scan 使用前需要注册一个 Adobe 的账号,iPhone端不要直接用 Apple 账号进行登录,阿虚测试会注册不成功,大家直接用QQ邮箱等进行注册就行了
PDF Search
PDF Search 这款软件可以直接对 iCloud 中的 PDF 建立索引并进行搜索!
搜索效果简直完美
不过缺点是免费用户只能在APP内查看前两个搜索结果
不过好在所有结果一样显示出来,只要你对 PDF 命名好,可以选择切回「文件」APP进行查看
▲扫码即可到APP Store下载
4
思考思考再思考!
怕大家还不明白这套阿虚千辛万苦构建出来的知识管理方案,阿虚整了一张流程图
希望你能一眼明白阿虚在讲些什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目前的整套流程大致如上图所示,而对于整个流程的用到的软件,阿虚再用一张思维导图来说明一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希望大家都能花点时间,好好看看上图
5
整套流程背后的故事
整套流程背后的试错过程非常复杂,坎坷到阿虚忍不住想分享一下自己思考的经历(整个过程非常的长,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
点击查看全文
必须要谈的就是产生这套流程最关键的转折点:原本是我以「笔记」作为关键词,折腾了3天感觉都没得出比印象笔记的更好的解决方案,差点想放弃了
忽然想到了我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思考,或许试着跳出下现有的思路,会有新的发现
于是我想到了「知识管理」这个关键词!
进而在少数派上看到了简悦作者的这篇文章:
▲扫码即可查看
看过之后发现这款扩展的确还挺好用,至少能帮我在看某些网站的教程时候减少很多与文章不相关的内容
正好这款浏览器扩展原价68元,目前搞活动只要10元就可永久买断,当机立断就入手了!
▲我也是很推荐大家现在入手的
之后便随着对简悦这款浏览器扩展的深入使用,了解到离线html这项技术(实际这之前是大量尝试了用简悦来剪藏网页文章到其他笔记软件,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简悦的一个功能
然后阿虚就发现,这个「离线html」功能和浏览器自带「网页另存为」又完全不一样
背后涉及到的是一项「图片转base64编码」技术,阿虚简单说一下它的效果
比如这张阿虚的头像
我们用一些在线工具,可以把它转换为base64编码
上面那张图片转换后是一段长达2W+字符的编码(图片越大,转换出来的编码越长)
神奇的事就来了,我们直接在浏览器复制粘贴这段编码,就可以直接打开这张图片!
于是说,我们相当以字符的形式实现了图片的永久保存!
实际了解到这个技术之后,阿虚实际也没马上应用起来——而且因为简悦会对网页进行重新排版,很多文章的原有排版样式一样会丢失
同时阿虚没用起来的最主要原因是:现在的笔记软件均不支持导入这类html文件
这期间又是隔了2天的试错失败后,我偶然间看到这样一篇帖子,才一下打通了我整个思路
▲感谢二字已完全不足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当时我就立刻马上想试着在手机上打开
结果发现我通过坚果云同步到手机上后,并不能正常查看
然后隐隐感到马上要得出答案的我,丝毫不放弃,一顿搜索,找到了知乎上很小众的一个问题,得知了iPhone自带的「文件」其实就可以直接查看完美html!!!!
然后我一试,果不其然
可以说简直太完美了!!!!
而关于我为什么能想到把图片转换为可搜索 PDF 来进行保存,得益于我最近都在折腾 PDF 相关的东西,灵光一现便联想到了可以利用 Acrobat 对图片进行批量OCR识别
关于我如何发现手机端的 Acrobat Scan
最开始的思路是找一款免费的 OCR 识别 APP,我便去回顾了我原来的OCR那期文章,想起了ABBYY Finereader 这款神器(温故而知新)
不愧是OCR界的王者,ABBYY果然提供图片转可搜索PDF的功能
不过可惜限制了免费用户只能识别5张图片,而付费的话30月/128年,虽然193可以购买永久版
但明显,我的钱包告诉我——你要冷静
于是我就在想还有没有什么除了ABBYY以外的可替代选项,接着便是又花了我一下午的时间
直到阿虚在B站这期视频
下面看到一个B站网友的评论
我才想起 Adobe 还有 Adobe Scan 这款产品!
因为之前阿虚并没有在 Apple Store 搜索到这款软件,一度以为是它下架了
但我看到这也就是去年的评论后,才忽然意识到,靠,可能是在只是在国区下架了啊!
马上切换到外区ID,果然是这样,当即下载,成功入手了Acrobat Scan这款神器!
而关于PDF Search 这款APP的发现过程,是先在V站搜索到这样一篇分享
接着点进他文中给出的B站视频版链接,
发现他是使用 DEVONthink to GO 在 iPhone 上实现对 PDF 正文搜索的
不过看了下价格,我又冷静了一点
但马上我就发现,这个UP主和阿虚一样是个苹果用户,而且分享的视频都是一些 iPad 相关的使用经验
我立马换位思考想了一下,他在找到ABBYY + Devonthink To GO 这套方案之前,可能和我一样研究过如何在 iPhone 上对 PDF 正文进行搜索这个问题
随手在他的B站主页搜索了一下「PDF」这个关键词
一下就 Get 到了 FDF Search 这款神器
这篇文章草草而成,无论从「整套流程的介绍」上和「对知识管理的理论认知」上都还不够深入
很多软件在安卓端的替代选项暂时也还没来得及去研究
慌忙写下这篇6000+字的文章更多的是启发意义,毕竟阿虚这套流程肯定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有的人肯定还是就会说:写的好,但我选择印象笔记/但我选择OneNote/但我选择Notion)
不过阿虚相信我这套方法是优秀的,只是这套知识管理流程深感在细节出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
所以阿虚近期准备再去咀嚼一些知识管理方面的知识后,再重新分享一遍(或者几篇)
如果你有看完「整套流程背后的故事」这一节就会知道:谁都不是一开始就是大佬,每个人都有一个逐渐认知世界的过程
阿虚可能只是相对某些人可能走在了更前面而已,但我的前面依旧有一大堆人,我得向他们学习
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毕竟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得过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