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藤|论健康和幸福的本原

黄藤 世界本原文化 2024-01-26






HUANG  TENG

黄  藤


HUANG TENG


作者介绍

黄藤校长,1992年创办西安外事学院,现为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老子学院院长,正蒙书院院长,教育管理学博士,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奖”“中国高校杰出校长”“中国十大教育人物”等荣誉称号,主编《七方民办教育丛书》和《七方人文教育丛书》,出版专著《民办教育求索》《民办教育引论》《学校教育基本功能研究》等,在教育界引起较大影响。



On the Origins of Health and Happiness

      论健康和幸福的本原



三十多年前我们办了一所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奋斗,这所学校长期处于中国民办大学第一阵营。我们后来又办了幼儿园、中小学,也服务社会教育成立了老子学院。三十年来我们已经建立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并延伸到社会成人阶段的终身教育体系,我们把这个体系叫做“七方教育”。在这样大的一个国家,任何一个领域想做到一流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至少我们在民办大学领域已经做到了,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我的工作是这所大学的管理者,我们大学面临引领社会思想、提供科研平台、创造新事物的任务,因此对于各类研究所建设和教学科研方面的活动,我们都会尽可能给予支持。我希望我们能够站在学术科研和思想的前沿,不断为人类的进步带来创新和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超越当下,对自己提出新的挑战,但在这个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我觉得有时也需要停下来,认真审查我们自身事业的意义。


之所以要停下来思考我们事业的意义,因为我很早就意识到我们已经陷入到的这种无穷无止、向前方无尽奔跑的境地,但谁能明确这个方向是什么?我们究竟要干什么?我想这样的困惑并不全是基于我个体生活阅历,或作为一个大学管理者的职业身份的独特遭遇,我觉得不仅对于个人、学校或某一组织,乃至于国家,甚至人类已经陷入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在这个进程中我们遇到了问题:大家都在不断的竞争、不断的焦虑、不断的感觉到快乐的丧失,那么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比如说国与国之间,你放一个卫星,我就要放一个更高的卫星;你有一个新式的飞机,我就要造一个更先进的飞机;你有一个新式的导弹,我就要造一个反导弹;你造一百个核弹,我就希望造一千个核弹进行更高级别的威慑。


国家之间容易陷入到类似军备竞赛的恶性竞争,组织之间、个体之间的竞争亦循此理,但有没有人想过,这样不断的竞争下去,我们最终的命运会是什么?包括我们现在所寄予期望的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我们期望通过科学技术完成对人的改造,我们从这里能得到什么?现在人也经常讲,科学的发展并没有带来道德的提升,甚至说科学的发展使道德更加堕落,我觉得对于这些问题必须要重新思考。


我们个体要做什么?这所学校要做什么?一个国家要做什么?整个人类要做什么?我们思考的这些问题,自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明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众多哲学家、思想家都在讨论这些问题,给出结论的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困惑。我们在这个时代对这些问题的重新思考,并没有什么创新和推进,说明人类在自然科学和技术认识上的进步,并没有带来精神文明上的超越,我们现在反倒是需要重新回归本原。


立足于我们的事业,我们同样需要进行这种本原性的思考,我们办学校的目标又是什么?我在学习、思考、继承的过程中,把健康和幸福作为个体、组织、乃至人类最终追求的目标。我的愿景是要把健康和幸福带给全人类,健康和幸福是我理解人类最终目标的两个维度。人在这个世界上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生物,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个就是我们和其他动物具有同样的肉体生命,另外就是我们作为人还具有超越肉体生命的精神维度。只有这两个方面有机统一的结合,我们才能说这是一个人,离开了任何一个方面,一个完整的人都是缺失的。


通常情况下人们容易倾向把人肉体生命这个部分忽略掉,希望自己在纯粹的精神层面是崇高的,但我认为脱离肉体的精神是不完美的,所以健康和幸福实际就是一个人的两个面,我不认为两个可以分开来谈。所以这里就不能把健康简单理解为只要身体好不得病,作为一个现实的有血有肉的生命,仅仅体征健康是不够的,我们说一个人健康时就包含了精神的层面,也就是说包含了幸福的概念在里面,因此这两者实质是很难区分的。没有幸福的健康,它不是一种健康状态。我们说一个人幸福的时候,也不能脱离一个有血有肉的肉体,幸福不是一个飘在空中的幽灵。所以健康和幸福是既可以分开表述的两面,又是一个紧密完整结合的整体。所以最后我还是选了健康幸福这四个字作为人类终极的目标,我认为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我们不能够贬低肉体的价值,当然也不能够抽离肉体去谈精神的本质,这二者必须是完美的结合,这才是我们要做的。


所有的事情离开了健康和幸福的目标都将失去意义,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够达成这种愿望?我们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靠科技和经济手段都是不行的,我们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人的具体生活实践及其精神活动开展。在这个意义上,整个社会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准则,都必须以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作为归宿。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自己心灵和精神的家园,找到人类的归宿和文明的方向。我们所建立的世界本原文化研究院在一直进行的原点性或本原性的探索,我们所做的事情也是同样的主题,只是说我们不是用大学和现代学者的学术语言去表达这个主题,要想办法用最通俗、最浅显、最日常、最接地气的方式去表达,让大家能够普遍接受。


我们不希望看到社会向着焦虑和痛苦这种人类所不期望的方向去发展,或者从正面讲,我们希望为人的精神找一个归宿,完成我们把健康和幸福带给全人类的使命,这是我给自己所创办的学校所赋予的使命。人的无目标、茫然、迷失、焦灼的生活状态,使人心背离了幸福,这是当下时代人的普遍心态和生存状态。我们期望通过建立一个教育系统“七方教育”明确引导大家找到幸福的路径,当然并不是说我们目前这个系统就已经完善并完全落地了,但我们大致勾勒出来一个基本方向,使人不再让自己停留在物质、技术、工作、金钱的单一层面,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脱离生活实际去追求一个幸福的幽灵。


对于一般人而言,我们更加关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提升和修炼,我们也给出一些幸福的修行路径,比如通过一些愉悦的生活实践通达幸福的精神状态,包括我们所倡导的琴、棋、书、画、花、香、茶等艺道所带来的美好生活方式,进而通向健康幸福的路径。这些路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更容易贴近我们的目标,当然也并不是说只有这些途径,比如说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面向真理的修行。正如日本去世不久的稻盛和夫先生说的那样,他就认为只要把自己每天的事情做好,以一种极其敬畏和认真的态度从事好每一天的工作,这就和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


通达幸福目标的途径有很多种,人们有各自的生活体验,各有其生活方式和个体性的生活态度,我们当然没有办法穷尽所有的方式,我们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路径,把我们认为最容易最普遍的方式,做一个引导的门径来呈现给大家,这就是我们想达到的目标。


现在回归到我们作为教育者而言,当一个教师认识到他的工作是在奔着对教育的信仰,是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跟着你的步伐一起向这个方向走的时候,你就沉浸在一种幸福之中,这时候就不会产生所谓辛苦和累的抱怨。反之,如果将教师的事业单纯理解为一种工作,而且现在很多单位都用量化考核指标和工资挂钩的时候,就会陷入一种痛苦之中。你就觉得你付出太多得到的太少,你都是在为他人作嫁衣。


只有归属到信仰和真理的层面,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幸福。无论在历史的长河,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个人要真正有一种幸福感的时候,都必须和信仰紧密相连,我们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是基于对真理的信仰。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建立起自己的信仰,并在实践中按照自己的信仰来进行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话,这个人必然是幸福的。我希望用最通俗的语言让大家理解接受这一点,所以每次在学校开大会的时候,我都会说,大家一定要把现在自己的事情作为事业,而不是把每天所做的事情作为工作。无论是做什么工作,特别是作为教师,我们对幸福观一定要深刻的理解。


作为个体的人,我们必须看到人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但是我们作为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根本特征,就是我们心中坚信有一个东西的存在,这种存在是构成我们人类和世界的本原,也是一切事物的理由和原因,我们用一个较为通俗的名词“真理”来描述这种存在。我们可以把这个真理理解为你所认为的某一形象,也可以将其想象成你所信赖的某一事物,但是其本质上在于你坚信它存在,坚信它就是世界的原因,你坚信它就是所有事物的抽象到最后的本质和一切事物的原点,也就是我们讲的本原。我们所有人类的一切目标和事物,就是奔此而去。如果一个人离开了它,我们真的可能就和周围的其他物质没有太大区别。所以我在一次关于人工智能主题的学术会议上发言,我的观点就是信仰将是人和机器人以及其他生物的最后区别。如果说一个人没有了这个基点,我们不称其为人,如果这个点放偏了,整个人的生命和人的意志那就斜了,你就不可能获得最终的幸福,你的人生可能就是一个畸形。这个时代很多偏离正道的事物出现,甚至是邪恶的事物出现,都与信仰的偏离有关。离开了信仰人就离开了目标,人类也将偏离目标,任何一个组织如果在这个点上立位错了,这将决定组织的性质会与整个人类相悖。


我觉得信仰的问题极为重要,尽管信仰的根本,不能用理性的推理,或者用科学的证伪来实现,但在信仰的建立和实践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反复进行思辨的活动,这就与现代大学中的学术活动相关。学术本身也诞生于人们对于世界和人类根源性的探索,人类生来就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对问题探究的精神,我们最后要找到的这个原点就是真理。真理之外的探索也会产生相应的价值,但这些外缘性的探索对于人类都是不满足的,最终的原点是科学解决不了的,人们的追求必须和信仰结合。用现代学术的话来表达:我们和真理之间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只可以无限逼近,永远无法到达。这种无法跨越的鸿沟或许与我们作为人自身的局限性有关,但这不影响我们的追求。


我们的追求不能仅停留在信仰、思辨上,必须落实在我们的行动和实践中。信仰、思辨和实践必须是三位一体,我们需要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思辨活动,这是我们信仰建立的基础,但同时要把我们的信仰和思考付诸于每个人的具体实践和行动,这三个环节是完整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健康和幸福的真正目标。


我希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个体和我们的集体,以及我们全人类都能够找到自身生活的意义,都能够健康幸福的完成自己的生命旅程,不断探索延伸人类的足迹。‍





• END •





 相关阅读 

关于世界本原文化

黄裕生|什么是哲学与为什么要研究哲学史?——兼谈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本原沙龙】“太极:古代中国人的本原之思”工作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藤|论健康和幸福的本原

黄藤 世界本原文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