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魏继昆、张耀元 | 习近平新时代推动建设学习大国重要论述研究

魏继昆 张耀元 治理评论 2022-04-25

作者简介:

魏继昆,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耀元,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摘要:在新时代,习近平向全党全国人民郑重提出“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这一重要论述是“依靠学习走到今天”的科学总结,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正确选择。实现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目标,其前提是坚持党对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领导,关键是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来引领、以学习型社会建设来推动,而重要保障则是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可靠的制度优势。 

关键词:习近平;学习大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


崇尚学习、改造学习、深化学习,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和推动事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也是新中国不断发展强大的重要法宝。2014年5月,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的重要论述。同年7月,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中又予以强调。2017年10月,“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这一重要论述被郑重地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中,成为全党全国人民掀起学习热潮,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的科学引领和重要举措。


一、新时代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之客观依据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论述与其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以及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思想相贯通,孕育于党的十八大之前他在地方主持党的工作之时,形成发展于党的十八大以后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纵观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学习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可知,“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这一重要论述的提出,绝非偶然,而是有着厚重的历史经验、鲜明的现实要求以及清晰的未来走向。

 (一) 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是“依靠学习走到今天”的科学总结

习近平总结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和推动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成功经验,就是“依靠学习走到今天”。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是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科学概括,也是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通过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之历史经验的深刻阐述和科学揭示。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高瞻远瞩地指出: “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实践证明,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经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尤其是认真地“向人家学习”(主要向苏联学习) ,结出了丰硕成果,使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落后国情基础上,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努力学习,尤其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领,“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由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以往全党全民持续学习的历史经验,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深入学习的新鲜经验基础上,在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要“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在新时代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是“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依靠学习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历史所使然。“挑战——学习——发展”,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必然逻辑。

(二) 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依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要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确立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这是一个既传承优良传统又坚持与时俱进的战略考量,是符合实际的安排。实现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不能通过其他非学习方式而凭强力占有,也不可能通过一般性的学习就能达到预期目的,必须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精神,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此去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目标的实现。此其一。其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对此,习近平曾以现代人才学中的“蓄电池理论”告诫全党: “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他认为,不仅一个人是这样,而且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这就要不间断地推进全党全民的终身学习。而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正是时代的大势所趋,是 “与时偕行”的重大举措。其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 “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而要认识与解决好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简言之,不仅要注重提高全党的学习本领和水平,也要注重提高全体国民乃至全民族的素质和水平。因此,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也是解决我国发展起来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三) 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是“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正确选择

如果说“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和促进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是新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那么“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而走向美好未来的正确选择。从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层面来看亦如此。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这是社会主义中国坚定走向未来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崇高目标。尽管实现这一目标有多种途径选择,但对社会主义中国来说,最为根本的就是通过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使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基础更牢固、发展更可持续。之所以作如此强调,是因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前途无比光明,但是道路不会没有曲折。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 “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特别是要清醒地认识到: “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而应对这些挑战、破解这些难题、排除这些困难,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来说,离开学习和学习大国建设是不可想象的。此外,在走向未来的征途上,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还要与国际社会一道,“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这同样需要开展深入持久的相互学习与借鉴,特别是要大力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方能肩负起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 


二、新时代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之标志性特征



在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建设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学习大国? 这一学习大国应有哪些标志性的特征? 综观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学习大国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探究和解读。

(一) 大目标: 通过学习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动中国和世界发展得更好”

在新时代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显然不是也不可能盲目地推动,必须按照规律、国情和需求确定一个战略目标。在社会主义中国,这一目标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发展大局,同时又要与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人民的需求相一致。综观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重要论述,我们认为,通过广泛而持久的大学习,即“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动中国和世界发展得更好”,就是新时代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所要确立的宏伟目标。在此,“学习”是其基本前提和根本途径,而“推动中国和世界发展得更好”则是其根本目的。

从中国来看,若要发展得更好,就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及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从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视角出发,那么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更重更紧迫。同时还要认识到,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对此,习近平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实践证明,这一郑重要求不仅是面向全党的,也是面向全国人民乃至于全民族的。

从全球来看,在新时代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世界意义。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把本国的事情做好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但不应满足于此,习近平强调: “我们也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推动建设学习大国,通过向世界学习,向各国人民学习,不仅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也“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

 (二) 大格局: 无论是干部还是执政党、国家还是民族,都要“大兴学习之风”

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体学习,也不是某些社会组织分阶段的局部性学习,而是有组织的、持久的、全局性的学习,这是一个由个体至执政党至国家乃至民族的大学习。“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并坚定走向美好未来的大格局。

其一,干部学习是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首要条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而这支队伍的造就,首要的就是靠学习,非提高学习能力不可。对此,习近平着重指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与否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因此,推动建设学习大国首要的就是重视干部学习,特别是要把领导干部的学习落实到位并取得实际成效。

其二,政党学习是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关键要素。中国共产党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艰难起步到势不可当,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我们党好学上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征和真正优势,也是新时代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关键要素。需要指出的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和要求的学习,不仅是一般地重视每个个体的学习,而是强调“有愿景”、“有组织”、“有成效”的学习。特别是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习近平指出: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

其三,国家学习是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根本标志。需要深刻认识到学习是“国家兴盛之要”,要使全国人民都投身到学习的大潮之中,将学习由执政党层面上升到整个国家层面。这样,学习就不仅仅是一个政党的“大事情”,更是涉及全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大事情”,是深刻影响“国运”且引领未来的“大事情”。正因如此,习近平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全国掀起学习热潮,其根本在于“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着重指出,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并取得何种成就,“中国将始终做一个虚心学习的国家”。

其四,民族学习是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至高境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大国离不开全民族深入持久地学习进步。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习近平所揭示的,“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学习”,特别得益于“见贤思齐、海纳百川的学习精神”。从现实看,在新时代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使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战略举措。

以上所阐释的干部学习、政党学习、国家学习以及民族学习,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它们统一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实践之中,由此构建了通过学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格局。

(三) 大学习: 全员覆盖的学习,内容丰富的学习

从学习主体看,推动建设学习大国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特别需要全党切实投入,全社会广泛参与,并且是覆盖全民族的全员性的大学习。从执政党层面来说,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特别是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本领。对此,习近平向全党指出: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不仅如此,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还需要在全党努力的基础上,动员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投入到“人人皆学”的大学习热潮中。据此,习近平对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对广大劳动群众、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学习给予了特别关注。对于广大劳动群众,习近平要求,“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学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对于遍布全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习近平要求“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立足岗位、不断学习、学以致用,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如此,习近平更面向未来,对于广大青年的学习尤为关心和关注,并以切身的体验告诉广大青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

从客体看,这是内容极为丰富的“大学习”。习近平认为: “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 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 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总的说来,学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学习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虽然这是针对党员干部的学习要求,但也是推进全民族大学习的重要参照。随着时代发展和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其学习对象和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四) 大气象: 新时代中国的大胸怀、大气度、大境界的集中体现

一是中国要做虚心求知的学习大国。针对国际上对中国发展的担心,习近平分别从文化、历史、现实等多个视角一再指出: “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在深刻阐明了“国强必学”之理的同时,他一再重申中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中国将始终做一个虚心学习的国家”。

二是中国要做胸怀宽广、开放包容的学习大国。虽然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还存在短板和不足,不能骄傲自满而停滞不前。对此,习近平指出: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开放包容心态虚心倾听世界的声音”,特别是要“向世界学习,向各国人民学习”。

三是中国要做交流互鉴的学习大国。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上,以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取人类最大利益为依归,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交流互鉴”的文明观。他认为: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据此,中国反对“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自我封闭的狭隘观,秉持各国各民族都应相互学习的理念,“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要在交流互鉴中,使中国这一学习大国建设的基础更为牢固、视野更为开阔,特别是要与世界同发展共进步。就是习近平所强调的: “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三、研新时代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路径选择



对于如何建设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大国,习近平深入探究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大国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清晰地指明了在新时代把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建设成为学习大国的路径。

 (一) 首要前提: 坚持党对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领导

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而不懈奋斗。新时代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致的。习近平指出: “要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建设,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惟其如此,“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方向明确、路线清晰、立场坚定。

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并且与国家发展战略和时代主题相契合。这是因为: 一是学习大国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党、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诸多主体、诸多领域、诸多方面。如果离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中国共产党这一领导核心,那么这项事业的建设就无从谈起。二是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必须始终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来推进。强国必学,这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选择。三是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必须始终与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相契合,坚持交流互鉴,努力学习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特别是要摒弃傲慢与偏见,“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

(二) 关键议题: 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来引领学习大国建设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是要把学习科学理论和先进知识在全党形成制度、形成风气,就是要以有效的学习提升党的创新能力,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对此,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指出: “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事实证明,在中国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若离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引领,不仅会失去正确方向,而且也会因缺少关键的核心要素而化为泡影。因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一个“在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成效上引领全社会全民族的政党”,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基于此,在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议题,就是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对此特别“需要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首先要重视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因为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顺利推进并且使其落实生效的坚实基础。必须从加强党组织建设入手,深刻认识“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的精神实质。同时,党员干部还要时刻牢记习近平的告诫——“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自觉成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精心组织者、大力推动者,以此来引领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并使其步入新的发展的更高阶段。

 (三) 根本举措: 以学习型社会建设来推动学习大国建设

在新时代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必须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因为,其一,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是某一个体或某些个体的局部的短期的一般性学习。习近平指出,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条件下,要建设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这是新时代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必经之路和根本举措。其二,学习型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正如习近平所要求的,“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而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要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要求每个国民都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其三,这个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学习动力强劲的社会。学习的真正动力,不是外力强制下的学习,而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学习,甚至要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新时代所要推动建设的学习大国,其目标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致力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这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惟其如此,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动力才能更加强劲和持久。

 (四) 重要保障: 既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又有可靠的制度优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时代以来,把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建设成为学习大国的条件已经具备。

从物质方面来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综合国力、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因此,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信息“大动脉”已经打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物质基础已经奠定。

但是,仅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只是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一个重要前提,还不是使其建成的最重要的条件。建设学习大国与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一样,是关系党和国家乃至民族命运的“大事情”,它涉及个体、社会、政党、国家乃至全民族的诸多层面和不同领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建成的。因而,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必须注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就是习近平所指出的: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这一伟大事业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总之,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上,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擘画未来,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致力于书写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充分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文章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 2020年第4期


推荐阅读:近期文章精选


魏巍 | 大学科建设中六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基于71所一流学科高校建设方案的政策文本及社会网络分析


排版:任亚肃 责编:苏蕾权

初审:李子鑫 终审:陈志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