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会回顾 | 朱光磊教授 :协同发展,综合发展,全面提升天津行政管理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治理评论 治理评论 2022-04-25


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温馨提示:为了方便您的阅读,您可以在手机的设置功能中调整字体大小。)

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年会回顾

2021年12月19日,由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承办的“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2021年年会暨天津高等院校公共管理高端论坛”隆重召开。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相关负责同志、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相关负责同志和学会会员、各地专家学者、在津实务部门代表、学生代表等共8500余人以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参加会议。其中,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会长、南开大学讲席教授朱光磊在院长论坛环节的发言主题是《协同发展,综合发展,全面提升天津行政管理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内容回顾如下。

主讲人:朱光磊教授

本讲侧重于学科专业建设问题,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行政管理学科协同发展;二是行政管理学科综合发展。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成立20周年的庆典活动也促使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考虑,北京大学20年前成立政府管理学院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在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特别是行政管理)学科被硬性分设的情况下,这一院制成为了“政”与“行”的黏合剂,形成了“2+X”的学科专业格局,促进了学科交叉和科学研究,满足了提高教学水平的要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系统的学习内容,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治国理政的重大需求,在事实上成为了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基地。

一、为什么要强调行政管理学科协同发展

公共管理学对口学院多数叫公共管理学院,也有一部分叫政治与行政学院,或者叫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采用公共管理的名称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科设立学院的一种模式,还有部分模式是由于特殊的学科构成,或者是特殊的历史传承,例如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为了体现历史的传承,沿袭原来东北人民大学的行政学院,实际它的范围远远超出行政。例如中山大学、复旦大学,都有本校特殊的学科构成和对问题的理解,形成了不同的学院名称。 

公共管理学院在各个学校的模式都不一样,北大成立政府管理学院又开辟了新的院制设立的思路,现在全国已经有一批政府管理学院,师范类、财经类院校也开始设立政府管理学院。成立学院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科被硬性分设的情况下,院制就成为了“政”与“行”的粘合剂,形成了“2+X”学院的专业格局。“2”指的是政治学和公共管理,“X”指的是政府管理学院添加的其他内容。例如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额外添加区域经济相关内容,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这种模式是种新的探讨,虽然只有短短20年的历史,但这种探讨十分有意义。因为政府一词把“政”与“行”结合起来,政府必然是政治学的重要内容,只是有时以国家一词的面目出现;公共管理的第一学科是行政管理,这一学科的体量在公共管理中占比很高。即便1997年学科调整将这两个学科分开,仍应当在这个框架下完善学科建设工作。

公共管理专业目前在中国有两类“2+X”模式,一是按照学科目录表作为一级学科的公共管理,目前实行“2+X”的模式,已有11个设计方案被提出,同时政治学门类下也提出一些新专业例如国家治理。还有一类宽口径下的“2+X”模式是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学作为规模较小的专业,政治学和行政学都要开设,但两学科间的关系调整存在问题。故1997年学科调整设计方案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难点与堵点。在当前学科建设语境下理解公共管理专业,应将其范围放宽,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作为主体构成,再加上其他公共管理的学科作为辅助。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学科建设情况,协同发展尤为重要。

对此提出两点看法。一是从政治学角度来说,政治学的状况概括来说属于“大领域,小学科”。政治学体量并不大,办学点不是特别多,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数量就有30多家。政治学在改革开放以后恢复,中国政治学会在1980年重新成立,同时从教师结构上来说,政治学教师结构年龄偏大,政治学发展时间相对较长,积淀相对比较深厚。二是从行政学角度来说,公共管理或叫行政管理的概况属于“大领域,大学科”,公共管理的办学点更多,一级学科的授权点有50多个。行政管理或公共管理学科在1997年成立,从教师结构上看也是年轻教师比例相当高,是年轻富有朝气的学科。政治学界有“几老”,每当遇到发展当中的关节点时都倍加怀念他们,因为他们总是以稳健的姿态和积极的作为引领学科发展,而且特别强调团结。如今行政管理学科建设要努力促进新时代应用社会科学的发展,努力趟出一条新路,政治学和公共管理要相互学习借鉴,政治学要向公管方面学习研究方法,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不断开发新的研究领域。

目前在学科发展中出现一种工科化的取向,力图把纯管理科学的方法引入到公共行政研究,并且有意地与理论分析做系统性区隔,实际上是特意切割理论渊源。这不利于理论创新,也不利于学科在融合中发展,更不符合实际需要。

二、为什么要强调行政管理学科综合发展

强调综合发展的原因是天津的行政管理学界,或者是说以行政管理学界体量最大的公共管理学界,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首先关注规模问题,天津的公共管理及相关专业体量不足,有规模才会有充分的发展,比如MPA的办学点偏少,天津6家,北京33家,上海与天津有一定的可比性,天津是上海的二分之一,再发展9家相对来说能够适合天津的发展。同时对口学院也偏少,行政管理等专业的本科专业偏少,政治学公共管理的博士点硕士点也偏少,学科发展不甚理想都与规模偏小有关。所以在此应当着重关注“1+0.5=2”的效果,设立有公共管理专业,或者名称是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的本科院校,在“政行”两个方向结合后整个学院、整个专业学位的培养看起来更加饱满,也更加符合现实的需要。值得再次强调的是天津高校规模普遍太小,天津行政管理学科的发展没有规模不行。其次是组织网络问题,组织网络问题作为综合发展的重要问题,做事都要靠人和组织。解决组织网络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尽快成立天津市的MPA教学指导委员会,可喜的是目前已经提上日程。

对于天津行政管理学科综合发展建议有三点。

一是打通相关专业选修课,目前选修课设置总体水平较好,但存在比较随意的问题,选修课基于教师擅长内容开课,没有进入必修课的课程都列为选修课,选修课的数量还不够多,开的还比较随意。建议尽快实现选修课模块化,政行两大学科以及社会保障、社会学等相关内容都可以规划选修课。

二是建议在新文科的背景下打造实验班,例如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实验班招来全南开大学文科最好的学生;例如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开设青年领导力实验班,吸引很多山东高分考生。这样既可以把优秀师资、专项经费、管理能力向实验班集中,培育出一批新的课程辐射到传统专业,即以特殊方式推动学科发展,也可以变相地扩大招生规模。

三是建议加强比较行政、比较政府等方面的课程建设。与选修课的安排结合,与选修课的分组结合,例如加强对中小国家的研究、加强对台湾和香港问题的研究,香港和台湾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都有独特的理论系统值得研究,既加强国别问题研究,也使专业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视频内容回顾



(以上内容均经主讲人朱光磊教授同意后发布)

推荐阅读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近期快讯


快讯  | 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2021年年会暨天津高等院校公共管理高端论坛在津召开


责编 | 苏蕾权

初审 | 李子鑫  柳淇方

二审 | 陈志

终审 | 宋林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