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庆本乐仁波切 | 留意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培养悲悯心的开始
摘录:竹庆本乐仁波切著《好好闹情绪》
整理:【噶举法幢】编辑组
一切行为都有其后果。伤人的话语,害人的举动,所造成的影响是会像涟漪一般扩散出去的,所造成的伤害不仅止于“撞击点”,而是更加深远。同样的,友好良善的话语和行为,所发出的正面的、鼓舞人心的讯息,散播之远,也超过我们眼所能见。
留意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培养悲悯心的开始,你因为清楚看见了别人的痛苦如此剧烈,自然生起悲悯之心,而悲悯的意思就是“因别人受苦而痛苦”,悲悯不是淡淡的“唉,真让人遗憾”这种不痛不痒的感受,而是对于别人的痛苦产生强烈、难忍的反应,亟欲替别人解除痛苦。它是一种热情,无私的热情,其中有一种“一定要采取行动”的决心,而不只是停留在感觉的层面。它驱使你走出情绪的避风港,跨进这乱糟糟但又令人欢喜的人际世界中。
但要对别人生起这么纯粹的爱,要先给予自己同样的爱、同样的悲悯,关怀自己过得好不好。所以不管对待自己或别人,温暖柔和的良善心意都是必备良药,它能拆除即将引爆的情绪雷管,它能让正面情绪力量大增,让你觉得更快乐、更有安全感,更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你为自己内心带来的宁静感,将不少于你为邻近社区带来的祥和宁静。
但这样的良善心意,不见得会让别人注意到你,既不会让你上电视,也不会带来扬名立万的效果。大家都知道,有这样的好心肠的确是很棒的一件事,但却不是件多么特殊的事迹,并不是英雄或超人才有的特质,事实上,对别人温柔良善,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事,包括小孩子在内。
另一方面,要真正对别人良善友好,有赖于恪遵非暴力原则。我们必须好好想清楚,然后立下一个勇气十足的决定:我这一生,不伤害别人,无论发生什么事。
这是一个非常稀有、成熟无私的决定,这有时只意味着我们不再让自己做出有害的行为,仅是如此就有极大的威力,但有时一个良善、友好的举动更是具有转化的力量,把愁云惨雾的心情,转为拨云见日的笑容,把毁灭性的冲动,转为无私的善意关怀,把甩在脸颊上的巴掌,转为温暖互握的一双手,把敌人转为朋友。
生起这样的良善之心,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心中怀抱着不得害别人(包括自己)的意念,第二种方式则是稍微更进一步:心中抱持着“我要让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面的行为。” 的想法。这意思可不只是“我不再造成别人的痛苦”而已,而是真心诚意的想要让自己所做的一切,包括身体的行为、说出的话语以及心理层面都是有建设性的、有帮助的。
何不以二十四小时为限,让自己试试这么做,看看会如何。试试看没有负面行为的重担压在身上时,感觉会是如何?不管那是什么样的行为。我们大部分人隐身携带的负面行为,可比自己所愿意的或所知道的多得多。如果能把它们暂时搁下二十四小时,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有一种真正的放松感,能够完全的享受这一日一夜。
不过,这可不是装装样子而已,这并不是一场比赛,由笑容最甜美、说话最讨人喜欢的人获胜,不,我们的目的是要和内心最深刻的温暖爱心相连,想办法为自己的人生带来乐观向上的力量,为这世界带来些许喜悦。
当然,要做到“二十四小时完全正面”,这标准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但我们不妨把目标定高一点,看看自己能做到多少。当你真正的为这两件事而努力过:保持良善与正面,你将得到内在的力量与自在,你的一切行为也将焕发出这力量与自在,并且随着时间而增强。
要让这个二十四小时的实验成功,首先你必须对自己许下承诺,告诉自己,绝不向那些老习惯让步。状况发生时,你绝不再像过去一样,立刻拿出那把粗言怒语的机关枪,开始扫射,你会暂停下来,给自己几分钟,想起两件事:第一,你是有所选择的。第二,你所选择的任何做法,都会带来某种结果。
如果你不停下来,在动口而出或率性而为之前先想清楚,事后就等着懊悔吧:“天啊,我不应该说那句话的,我不是那个意思,现在我要付出代价了。”有些事情是无法弥补的,有时候,再多的懊悔和歉意,都无法修复一段破碎的感情,或让对方撤回告诉。
这意思并不是你永远不该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是在过程中尽量不要伤害任何人,或让自己遭殃。当你向周遭世界多散发出多一些良善友好的心意,你应该会发觉自己心胸更开阔了,别人也更容易接受你说的话,于是过去一再重复上演的恶梦结束了,你来到了一个清朗的新境界,在这里,沟通不再是难事。
每个人都想逃离那纠缠不清的梦魇,实现改变生命的梦想,让生活转向更好的航道,我们多希望能感受生命的单纯喜悦,而不是被恐惧和痛苦踩在脚底下。既然如此,何不就试着让梦想成真?以你梦想的方式来生活?光只是这样想象,就能让人开心好一会呢。我们不可能每次尝试都成功,但的确有可能在一天之中将之实现,不试试看的话,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不是吗?这是自古皆然的美好道理。
阅读更多精彩开示
圆满佛陀意趣的步伐
一步也不可延迟退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