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法王 | 佛陀说:诸行无常,是我最后的教导!
时间:2022年11月6日
摘自:一心讲堂《菩提道灯论》
首先,我们先来谈一谈第一点,就是观修「死亡无常」的重要性。
(一)例证:经论教法上的依据
在佛经当中是怎么说的呢?其实很多的佛经里面,都讲到了它的重要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出自《大般涅槃经》的一段话,它是这样说的:
「一切迹中,象迹第一。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是为第一。」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所有动物的脚印当中,大象的脚印是最大的,是为第一;在所有的想法当中,「死亡无常」的想法是最重要的,是第一名。透过这样的比喻,足见观修「死亡无常」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佛陀的一生,同样也可以发现「无常」是多么重要的一项修持!我们都知道,早年,佛陀还是悉达多太子的时候,他的父王总是尽量不让他离开皇宫。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有机会出到城外的时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亲眼见到衰老、疾病和死亡,而且也因此遇见了一位比丘。正是这次出行的所见所闻,触动了年轻的佛陀,唤起了他想要寻求真理,强烈的想要出家,想要从轮回当中解脱出来的决心。也正是「无常」这样的事实,才有了后来他离开王宫,虔心修行,证得佛果的成就。
不仅如此,佛陀圆寂之前,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关于「无常」。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记载,佛陀临终之前,说道:
「法皆如是,诸行无常,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意思就是说: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这是我最后对你们的教诲。
#四谛十六行相,从无常学起
我们知道,在声闻乘或者说佛教最基本的理论里面,有「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教授,尤其又可以把四圣谛里面的每一谛,细分为四个行相,共有十六相,统称为「四谛十六行相」。在「苦」谛当中,所分的四相,分别为:非常、苦、空、非我。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四圣谛」里的第一谛是「苦」,其中的第一个行相,就是「非常」,也就是「无常」。所以,在声闻乘中,最先学到的,最基础、最核心的教授,也是「无常」。
另外,还有一种证得阿罗汉的成就者,叫做独觉。独觉,就是在没有佛陀的时代,自己觉悟而脱离生死的人。那么,独觉在观「缘起」,也就是思考真理、寻求证悟的过程当中,会在尸陀林,也就是坟场,去看那些尸体,由此意识到「死亡无常」,进而联想到衰老、疾病等等,会以这样逆向的方式推想出「十二缘起」,最终得到证悟,脱离轮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独觉,所思惟的第一个内容,也是「死亡无常」。
#四念住,身念住观「死亡无常」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大乘。大乘的修行过程一共可以分为「五道」,也就是修行的五个阶段。其中的第一道,叫做「资粮道」,主要的修持内容是「四念住」。而「四念住」中,第一念住是「身念住」,在做这项修持的时候,同样也是要去尸陀林、坟场,去看那些尸体、骸骨,然后进行观修。所以,在大乘的修行当中,第一个观修的内容,也是「死亡无常」。
#密乘越量宫,外围是尸陀林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密乘。在修持密乘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观想坛城,也就是曼陀罗。可能很多人都见过类似的造像和绘画,坛城的中心是一座宫殿,叫做无量宫或越量宫,看起来是非常的华丽,给人一种豪华宫殿的感觉。所以,有些人认为观想坛城,应该想到的都是欢乐、美好、金碧辉煌的样子。其实不是这样的!坛城是一圈一圈组成的,最中央是无量宫,我们在观想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从外圈往中心,一步一步的观想。
绝大多数坛城的外圈,都是尸陀林,也就是坟地。所以,在密乘里面,观想坛城的时候,最先思惟的也是「死亡无常」。如果观修得到位,就会自然生起一种对死亡的「恐惧」,从而产生想要马上修行的紧迫感,于是,就会更加精进的去修持。
因此,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来:观修「死亡无常」,是佛教三乘当中都必须要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修持内容,它的重要性是多么的不可取代!
(二) 理证:解决修行拖延症
那么,为什么观修「死亡无常」这么重要呢?接下来,我们就从理论、道理的角度来谈一谈它重要的原因。
修行可能对很多人来说的话,是一件有点辛苦、枯燥、又无聊的事情。成佛的目标,听起来就是那么虚无缥缈,遥不可及。而反观眼前的现实生活,总是有那么多,急着我们去处理和解决的事情。就算有一天,终于忙完,有一点空闲的时间,我们也宁愿放松一下、享受一下。就这样,修行的安排,又是「明日复明日」了。于是,修行总是被一拖再拖。我想,在修行这件事情上,可能很多人都有拖延症。
而观修「死亡无常」,就直接解决了我们这些不修行,或者说是不着急修行的根本问题。
虽然在佛教当中,我们都相信生死轮回。但是,说到来世,可能很多人还是觉得太虚幻,连相信都很难,更何况是为之努力。相比而言,此生的种种,尤其是眼前的事物,就显得无比的真实和清晰。再加上,我们本来就已经对生活中的各种人、事、物,充满了执着和不舍。所以基本上,绝大多数人都是目不转睛的盯着眼前的生活,为了这一辈子的得失,不断的忙前忙后。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放下生活中的琐事,着眼于更远大的未来,把人生的重点放在佛法的修行上。如果我们环顾四周,大家基本上都是在忙着工作、忙着家庭、忙着玩耍,很难对修行生起紧迫感。
虽然,我们也不是什么时候都不着急。比如说那些身患重病的人,当他们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时候,就会特别有紧迫感。所以说,假如有一天,我们都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那我想每个人应该都会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开始认真去思考。然后,马上行动起来,为死后打算,为来世准备,这个时候,他可能立刻就会做一些行善、积德、和忏悔的事情,总之,会开始各种临时抱佛脚的修行。但是问题在于,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自己快要死的时候,都已经太晚了。
所以说,问题还是出在:我们不觉得自己很快会死,或者根本不去思考这个问题。然而,一旦我们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情的时候,除了可能会产生一些紧张、担忧之外,就会自然而然的生起一种「现在就要开始修行」的紧迫感。所以,作为佛教徒,想要开始修行,并且精进不辍,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最好的原动力,就是观修「死亡无常」。
阅读更多精彩开示
圆满佛陀意趣的步伐
一步也不可延迟退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