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避敏感,惊心动魄:台湾问题的三个认知缺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今日好书精选 Author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开罗宣言》电影剧照


1943年12月1日,由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后签署的文件——《开罗宣言》公布于世,该宣言从法律上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确认了台湾是中国领土。

台湾问题之于中国,一直都是极其惹人注目的问题之一,不但受到本国民众的关注,即使是在国际关系上,也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一环。

然而在“台湾问题”问题上,绝大多数人都有三个明显的“认知缺憾”:第一,过多关注中美两个大国,忽略了台湾视角下的“困守与反攻”;第二,聚焦军事政治太多,对历史、文化、人物关注太少。第三,缺少历史纵深。台湾问题至少应该从100年也就是大概从马关条约开始谈起。

甲午战争画

从甲午战争开始,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于1895年割让台湾给日本。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后,台湾的殖民史才得以终结。但在当时,由于日本是向国军投降,且在1947年,爆发了二二八事变,台湾的政治曾一度陷入混乱。

到了1948年,蒋败退台湾后开始进行全面接管,后续的冷战,也影响了当时海峡两岸。所以,台湾问题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因此,为了全面理解台湾问题,有三个关键点:宏观历史、微观历史、重要历史人物。

三个关键点对应的分别是:战后台湾的历史、冷战时期台湾的历史定位、以及蒋所扮演的角色。

为此,先知书店结合以上三点,整理出"读懂近代台湾三书",并在此诚挚推荐:


1.陈世昌 著《台湾战后七十年》:不避敏感,惊心动魄,完整书写台湾战后70年历史真相。

1945年以后的台湾现代史,讲这方面的书,在大陆,也难找。而要认识这样重要而复杂的历史与事件,还是得多读读台湾人写的台湾史。
陈世昌教授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台湾学者,他记述跟台湾一起走过来的70年,文字朴实,内容惊心动魄。

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戒严时期十大政治事件(如孙立人案、雷震案)、四大中共地下党员案、台湾修宪变革问题、台湾政党轮替始末等等,作者都有因果始末分析。

本书虽然内容丰富,但写法上非常之通俗,而且绝不拖泥带水,力求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这是一本难得的台湾简史,面对当下的台湾问题,真心觉得大陆读者应当补上这一课。


2.林孝庭 著《困守与反攻:冷战中的台湾选择》:耗时十年搜集资料,填补冷战背景下两岸关系的历史空白。

在冷战背景下,由于国共两党的对峙,引发的大陆与海峡两岸关系史,在中外学术界,几乎一直是一片空白。

这一空白,在林孝庭老师所著的《困守与反攻:冷战中的台湾选择》一书出版后,才算是真正被填补。

上世纪50年代所发生的两次台海危机、冷战时期国民党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当时台湾在亚洲区域冷战战场上的历史定位,在当下看来,是理解两岸问题,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案例。

书中题材既重要又少见,导致其出版以来,常常销售一空甚至全网断货,堪称“断货王”。故建议读者,趁早入手。


3.陶涵 著《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以一代政治家为线索,展现大时代下中美复杂博弈。

本书以蒋为线索,解释了那一时期中美(包括台湾地区)之间的复杂关系,其深入程度,大大超过了此前的任何一类著作。

客观:作者陶涵是哈佛大学学者,他以局外人的视角,超脱于中国历史之上,摆脱党派、政团之间的恩怨情仇和利益需要,用其广阔深远的国际关系视角,叙述蒋的一生与定位。

细致:蒋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艰难转身的每一瞬间,西安事变是否真的改变了历史?抗日问题,他究竟有怎样的抉择?作者以有温度的笔墨,再现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颠覆:本书全面呈现矛盾复杂的蒋,除了其政治作为以外,还展现了他的人性与人情。如何年少风流,如何偶尔伤感。作者通过种种冲突,还原最真实的蒋。

当下的台湾问题,短期内展现出的只是其冰山一角;要想纵观全局,则需要从更长远的历史维度去理解和剖析,消除认知缺憾。

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这本书真心没有想到能在大陆买到

蒋介石软肋的软肋的软肋,为什么能当选台北市长?

张维迎:我所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

秦晖:与黑暗擦肩而过(珍惜秦晖,就是珍惜我们自己)

资本的秘密:一本“唯独黑社会和恐怖分子不喜欢”的精品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的出版,差一点让我“崩溃”

八十年代的回望与反思:五四精神悲壮的落幕

阿城:文学界的“扫地僧”,作家中的作家

陈丹青: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后的大雅

蒋介石软肋的软肋的软肋,为什么能当选台北市长?

张维迎:批评别人道德水平差的人,相当一部分道德水平最差

这本书真心没有想到能在大陆买到

刀尔登:人性之恶是如何被激发出来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