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当下中国的一门“显学”。或许是因为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相比其他民族,中国人最关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尤其看重历史“镜鉴教训”的功能——规模宏大的二十四史正是此中代表。不但是因为历史成为了现实中人才选拔的工具,普通民众也最关心“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他们对名人轶事、历史八卦的热衷也是其日常生活的乐趣所在。不过现实生活中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其实存在着巨大的概念偏差,要从“真实”的历史中汲取指导现实的教训,更重要的其实是读懂历史背后真正影响“现实社会的因素”——比如经济机会、教育模式、阶层心理、安全秩序等等。但即便那些号称熟读史书的人,对于这些能将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社会史”,也常常表现得漠不关心,或者茫然无措。为什么最关心历史教训的中国人,忽略了最能提供现实历史教训的“社会史”?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传统风格的中国历史,通常囿于两种视角——要么是“江河入海式”的宏大叙事,例如整个国家的制度史、思想史、战争史……要么是“涓涓细流”的微观叙事,例如个人的时代经历、家族命运……至于处于“中游视角”的“社会史”,例如各个阶层的集体心理、行为逻辑、变动机制,则极少为国人关注,历代史家研究者甚少而近于无。宝贵的社会学知识,主要靠中国民间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似乎一直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知识,还有教唆奸诈的嫌疑。以至于像“潜规则”、“游民文化”这样冷静的片段式研究,都能让读者感到新鲜、刺激。
其实,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中,社会学和历史学被视为“两大基础人文学科”——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甚至政治哲学……都要依托于这两个学科。而这两个学科的结合——“以社会学视角的历史”,更是被视为“基础的基础”。托克维尔、韦伯等社会学、历史学的思想界巨擘,凭着科学的方法、冷静的分析、客观的结论,留下了“社会史”的诸多经典。纵观各国历史可见,社会史,才是理解“人类集体行动”的关键:看清我们生活环境的全貌,理解国人的组织形态、心灵世界,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所处的社会坐标,把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不重视社会史,还有一个最现实的原因——我们正身处一个文化断层、秩序转型的时代。近代以降,以宗族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逐渐衰微。剧烈的政治运动频仍,“传统中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乡绅、会党、教门等基层生态消失殆尽;西学东渐以来,现代文明秩序始终“水土不服”,本土的社会生态又尚未成型。诸多研究思想史、制度史的中国学者,已经为我们贡献了不少优秀研究成果。然而,从“好的思想和制度”到“好的社会和秩序”,中间最需要的恰恰是“社会学”。费孝通先生的研究,可谓开中国社会学之先河,不愧为当代大师。遗憾的是,其研究目标并不是展现“中国历代集体行动”的全貌,其范围往往局限于“中国乡村”、“生育制度”等课题。在当下中国,人们亟需一本“从社会学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历史全貌”的著作,以填补我们的知识空白、秩序空白,帮助我们理解“结构性演进的历史密码”,厘清“我们”和“社会”之间微妙、复杂的逻辑关系。这本《中国社会史》,恰是填补这一空白的切题之作。作者梁庚尧教授生于广东,在台湾大学历史系执教数十年,是这一领域“文脉传承的担当者”。本书是他一生学术思考的代表作,简体版更是首次引进中国大陆。本书豆瓣评分9.4分,被无数海内外读者公认为“最系统、最全貌的中国社会史研究”,本书文字精炼深刻,论述精确有力,严谨、凝练地阐释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变动历程:官员和百姓,商人和读书人,究竟如何参与、组织社会生活,其阶层变动的逻辑又是什么?在每一个朝代,缺少安全感的富人、穷人,靠什么保护自己、寻求公道?在西方文化无法影响中国之时,民间的社会秩序社会如何自立、自愈……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组织架构,例如法统规制、阶层社群、精神信仰、经济活动的变动,本书为我们读者提供了全新的学术视角和权威的历史资料。先知书店独家定制版,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可在规格中选购“解剖中国社会”七书)。
▍延伸阅读
每次剧变之前,都有七个征兆
在治乱循环的历史中,缺失的不仅仅是真相
历史的真问题——逃不脱的“历史周期律”?
秦制两千年:历史循环的根源是什么?
张鸣:这个世界,哪里有那么多傻子
陈丹青一席话,震醒了一批人
陈丹青:历史的失忆症,必然引发更多的失忆
何怀宏:“独立”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底色”
一本注定只会被少数人重视,也只适合少数爱思想者的好书
当我们怀念80年代时,在怀念什么?
自由、权利与良知:三个值得深思的故事
不懂经济学,命运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
2023精选新年礼:五套为“价值”而生的典藏好书|先知书店
《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一套“趁乱”获得、历时7年编写的孤本档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