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我们怀念80年代时,在怀念什么?



当我们怀念80年代时
在怀念什么?
文:燕舞  编:先知书店

洛阳纸贵的尼采, 红极一时的《一无所有》,震撼人心的《伤痕》, 口若悬河的文艺沙龙……

所有这一切,表征着渐行渐远的20世纪80年代,但它们又不是1980年代的全部。那个以“文化热”著称的年代到底是怎样的面貌?


▌一个文艺重新复兴的时代

在三联书店于2006年推出的大型人文访谈录《八十年代》中,著名旅美作家查建英女士和阿城、北岛、陈丹青、崔健、甘阳、刘索拉、李陀、栗宪庭、田壮壮等十余位成名于1980年代的作家、艺术家、学者和批评家一一深入对话,试图立体地还原面相复杂、异彩纷呈的80年代。 

年轻一代的读者可能稍微有些陌生,但查建英的小说《到美国去!到美国去!》和《丛林下的冰河》开了1980年代“留学生文学”的先河,刘索拉、友友、严歌苓、虹影、刘西鸿等紧随其后。

追忆77级北大中文系文学班同学中后来成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和现代文学馆馆长的陈建功,以及“20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的参与者、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子平,当时班上年纪最小的查建英“抬不起头,他们‘老三届’都是满肚子故事”。 

在当年北大的文学刊物《未名湖》上编发同学刘震云的小说《瓜田一夜》,查建英还以编辑的身份一本正经地找来刘震云谈话。

《八十年代》访谈对象之一、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的夫人夏晓虹教授,和查建英“同班同宿舍”。北大中文系77级的古典文献专业则“出了个葛兆光”。 

而认识北岛和《今天》的诗人们是大一大二的时候,“逃课骑自行车进城,在一个四合院听他们读作品”,“北岛是我们当时的‘文学偶像’”。 

在北大读书期间的查建英


▌不做糟糕的学者,做喜欢的事

1981年秋天,查建英去了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如果那时有托福考试,我就过不去了”。

两年后,查建英因为喜欢纽约,就从申请成功的五所名校中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那也是胡适、罗隆基们当年留学的地方),开始师从西方汉学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权威夏志清先生,“夏先生是一个性情中人,很多人特别喜欢他,也有很多人特别不喜欢他。纽约也是这样一个城市”。

查建英让夏志清“失望”的是没有读博士,说是准备回国研究“美国的‘越战’小说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小说”,但只通过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口试的查建英带着哥大的博士论文奖学金回到了中国。


此前,黄子平就在信中告诉她,1985~1987年左右“文化热”时的中国“不知道有多好玩儿,多热闹”。临别哥大,《东方主义》作者、时任哥大比较文学系系主任的萨义德教授疑惑地问:“你是不是还会真的回到我们这儿?” 

“与其做一个特别糟糕的学者,不如做一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尽管没有回到哥大读博士,查建英后来在双语写作上的成绩是无愧于夏志清先生的。

1995年撰写自己“第一本比较成熟的书”《中国波普》(China Pop),查建英率先描述分析了中国市场化浪潮冲击下的社会与文化转型,以及身在其中的文艺人和知识分子的种种面相,被美国不少大学作为中国文化课程教材。查建英部分最新的文章也在《纽约客》陆续发表。 

最近20年,查建英先后在北京、纽约、芝加哥、休斯敦、香港和佛罗里达居住,2003年秋天又回到北京定居,每年回纽约两次,“北京和纽约是我最喜欢的城市”。

定居北京也是为了收集《中国波普》续集资料的方便,而且她“希望女儿在中国的中文学校上几年学,能够明白这个世界上不单只有美国那样一种国度和文化”。 

作家查建英


▌一次记录时代的访谈

近年的朋友聚会上常听到关于1980年代的即兴回忆,“而且永远伴随着生动的细节和风趣的评论”,查建英这样说道。

“讲故事、说段子自然也是一种叙述,但茶余饭后的闲谈毕竟零散随意,难有深入的追究和细致的梳理。这么多人物、事件、看法,如果能比‘说段子’再进一步,不惮反躬自省,做事后诸葛亮,进行一点时过境迁的追述分析,如有心人记录编纂成书,一定有趣。”

“至少可以为过来人和后来人留下些关于那段生活的回忆思考。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也该有人来做一本关于80年代的书了。” 

有心追忆1980年代的查建英后来受朋友洪晃的《乐》杂志之约做阿城等文艺人物访谈,开始还是小打小闹,后来朋友们的真知灼见让查建英甚至中断了自己另外一本英文书,开始郑重其事地做《八十年代》。

“真的坐下来谈话,这些80年代人,经过十几年的沉淀、积累、云游世界,人人一脑袋见识,个个一肚子干货,让我无法忍心丢掉那么多珍贵的材料,随便给读者端上一盘速成的杂碎,那样做,对不起这些老朋友,对不起读者,也对不起80年代”。


查建英访谈时的兴奋和享受也传染给了随后的读者。她和陈丹青的对话在2005年11月号的《万象》杂志先期发表后就引起热切关注,资深书评人黄集伟当即在他的博客上大加赞叹,评论家刘绪源看了同一篇对话也感慨:

“那是我们的一个傻傻的年代,犹如青涩的青春期,它也许充满着幼稚和错误,然而,它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激情,一种积极向上的蓬勃的生命力”。

作家张抗抗也电话催问责编吴彬:“你们的书怎么还不出啊?”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则不断地向“不常上网”的查建英介绍网上的热烈反响。

在和查建英的对话中,陈丹青关于年代的精辟论断让人叫绝,“80年代的可怜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多惨,还说什么文艺复兴!那是瘫痪病人下床给扶着走走,以为蹦迪啊!” 


整个对话保留着强烈的原生态,陈丹青既会兴之所至地讲几句粗口,也会很绅士地征询“可以吸烟吗?”查建英听到陈丹青不加遮掩的精彩表达也大笑“你到底说出来了!” 

访谈中的细节令人印象深刻,陈丹青与阿城的交往还历历在目:“不久我去美国了,一大早阿城到校门口送我,他要上班,不能和大家一起去机场……那时连拥抱都不会,就那么扶着胳膊,流他妈眼泪。”

“1984年阿城忽然成名了,他给我寄了一份杂志,好像是《收获》:《棋王》《孩子王》《树王》,都发表了。他直接把杂志寄给我,为了省邮费,把其余书页撕掉——那会儿哥们儿都穷啊——我赶紧躺到床上读!” 

“那的确可以说是一个浪漫时代”,查建英作为“八十年代”的亲历者和那个年代文化复兴的在场者,俯瞰今昔,既有对那个时代的深深迷恋,也有冷静的自省和反思。她当时进行的那次采访,成了80年代精神史的一个独特的见证。



轰轰烈烈的八十年代,像灯火辉煌的列车在夜里一闪而过,照亮了中国20世纪下半叶的天空;但当我们仔细考察时就会发现,八十年代灯火的光源,是来自20世纪上半叶的五四精神。因此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时代是处在八十年代的延长线上,而现代中国百年来的历史则是在五四运动的延长线上展开。
八十年代与五四运动是决定中国民族走向的两个重要时期。这两个时期,关于民族未来的思辨不但活跃,而且在思想界也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我们今天的许多困惑、无奈及愤懑,都可以在回望这两个时代时找到反思的基点,发现问题的根源。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回望八十年代”三书+“五四运动与现代中国的展开”三书:

◎回望八十年代,一场宏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马国川《我与八十年代》、柳红《八O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这三本书构成一个整体,从思想、经济、文化艺术等不同方面出发,共同为我们描绘了那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书中聚焦于八十年代,但又不局限于八十年代,将八十年代放在历史的坐标上,将视角不断拉远拉近,让我们更能看清八十年代的意义。

八十年代,有冲动,也有稚嫩,但终归是生机勃勃。它作为一块文化高地,孕育了很多当下的文化基因,现在文化界的各种现象,很多都可以在那时找到苗头。通过这三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历史,重温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也可以了解现实,思考我们这个时代的出路。

◎反思五四运动,一场决定中国百年命运的思潮

邓野《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马勇《现代中国的展开:以五四运动为基点》,这三本书构成一个整体,从政治、思想、大历史的角度,多维解读这场决定中国百年命运的思潮。巴黎和会是怎样点燃五四运动的?五四运动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我们所熟知的关于五四运动形形色色的说法都是真的吗?静下心来读这套书,你将发现不同以往的答案。

思想如果紊乱,就不可能看清自身所处的现实。中国应如何批判和继承传统,中国前途会走向何方,都是亟待思考的问题。这三本书正是帮我们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反思“五四运动”这个现当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根源,对中西文化互动后中国人的反应与改变做全面检讨。唯有清晰而彻底的反思,才可能有点滴但真实的改善。

◎第三次转折,大历史中的重要节点

不论是思想解放的八十年代,还是以启蒙为主轴的五四运动,它们都是中国历史大转型中的一个浪花,是中国历史继“殷周之际”、“周秦之际”两次巨变之后第三次历史大转折,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社会转轨的重要节点。我们现在的时代,以及整个中国近代史都处于这第三次转折之中。

因此,回望和反思八十年代及五四运动,不只是洞悉那两段重要的历史,明晰这两个时代的真正价值,更是一场心灵上的震撼和启迪。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回望八十年代”三书+“五四运动与现代中国的展开”三书(含独家好书)。



▍延伸阅读

自由、浪漫、理想:八十年代人的勇敢,是现在年轻人不曾有过的叛逆

别了,那个摇滚与诗歌的年代!

八十年代,最有味道的照片!

八十年代:为那个时代的经济学家说句公道话

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捍卫市场经济

这个县委书记太另类了

每次剧变之前,都有七个征兆

这本书,请原谅我不便写书评(读完吓出一身冷汗)

如此删除,实属罕见

张宏杰:刘邦的胜利,宣告了中国人精神上的第一次劣化

张维迎: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是芸芸众生

自由、权利与良知:三个值得深思的故事

茨威格:在疯狂的世界,依然要保持清醒

理解“多元思维模型”,先要打破对它的误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