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捍卫市场经济

新少数派 2023-02-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 Author 先知书店




没有任何时候

比现在更需要捍卫市场经济

文、编:先知书店


如果要选出“内涵最深刻、外延最广泛,但却被滥用最多”的词汇,“灵魂”一定名列榜首。


灵魂,是“赞美界的天花板”。哲学家叔本华将才华形容为“灵魂的觉醒”,亚里士多德将快乐的最高层次形容为“灵魂的快乐”,我们形容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也说他雕出了人物的“灵魂”;


灵魂,还是“人生境界的水平线”。有人说,人生有三个境界,依次是物质的境界、精神的境界、灵魂的境界;塞·约翰逊则说,人一旦失去了灵魂,就会手足无措。


可见,“灵魂”是指居于复杂事务中心位置,并且具有先决性的东西。对个人而言,失去灵魂是一场悲剧,对现代社会而言,失去灵魂,是一场灾难,而认错灵魂,无疑是所有灾难的源头。


不过,如果要问,现代社会的灵魂到底是什么?不仅与文明接轨的现代人鲜少去反思,即便很多“现代社会的渴慕者”,也往往答案模糊。因为“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看似清晰,但定义模糊的概念。





现代社会:
“市场的逻辑”取代“强盗的逻辑”的社会


何为现代社会?对这个超级问题,人们往往因对“现代”“现代性”“现代文明”等理解的差异,而给出不同的答案。不过,如果问起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主要区别,意见再迥异的人也会达成如下共识:


现代社会就是以协作取代传统社会的对抗或争斗,以契约取代传统社会的身份或阶级。可见,平等、协作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而这正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经济学家张维迎更直接地说,现代社会主要遵循“市场的逻辑”,而传统社会则遵循“强盗的逻辑”,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现代社会就是“市场的逻辑取代强盗的逻辑”的社会。


我们还可以借用马克斯·韦伯的“三标准模型”来定义现代社会。


简单说,韦伯将社会架构分为经济、政治、价值三大维度,按此框架,现代社会可被描述为三句话:


经济上以分工合作为基础的陌生人交易社会;


价值上以“自由、平等、公正、诚信”等理念为前提的契约社会;


政治上以有限政府、法治为架构的民主社会。


不过,哪个才是现代社会的灵魂?迄今认为最接近标准答案的,不是制度,就是普适的理念和价值,而“经济”,似乎只是实现这些目的之工具——苏联式的管控经济、凯恩斯式的调控经济,或者近些年听得最多的市场经济,好像只是工具箱里可根据需要任意选用的“锤子”或“扳手”。





市场经济:
现代社会的灵魂


市场经济之所以是现代社会的灵魂,因为它不仅催生了现代社会的诞生,成为现代社会首当其冲的元问题,还让“经济、政治、价值”三者联动起来,推动着现代社会持续、健康运转。



▌唯有市场经济 ,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正增长”


直觉中,经济每年都在增长,或者用专业术语说,经济持续正增长本就是常态。然而,这不过是一种错觉。别说经济的持续正增长,就是经济增长现象,也绝非常态,而是现代社会所独有的“特征”——


从旧石器时代算起,人类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经济的增长只有250年的历史。工业革命之前,人们不会谈论与增长相关的话题,更不会因为经济停滞而着急,因为不增长是常态,增长是非常态。(张维迎《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p201)


比如,曾有研究表明,传统社会的“清朝”,240余年间,人均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为-0.12%,甚至到了1840年,人均GDP已经下降到公元980年,相当于北宋初年的70%左右。而与之对应,同时期已经开始现代化转型的英国,在1700-1860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0.48%。


——0.48%的增长率,放在一年几乎接近零增长,但持续160年下来,至少翻了好多倍。这就是市场经济造就的经济持续正增长的奇迹。


英国的正增长奇迹何以出现呢?普遍认为是以1776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但更重要的,是同一年的另一场更深远的市场经济的革命——不仅将瓦特的技术发明产业化、市场化,还催生了无数个“瓦特”。


1776年,伦理学家的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提出以“分工”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分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进而扩大了需求,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增长,扩大了交易规模,规模扩大,进一步促进了分工。


然而,“分工—效率—规模”的正循环,只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表达,其革命性的影响更在于:市场经济不仅把人类极其有限的“局部交易”扩展成一个无边无际的合作网络,并通过这张网络,激活了人类的创造性,其结果是“协作网络的不断扩展”和“经济的持续正增长”,两者一体两面,又互为因果。


与之相反,在传统社会,经济往往被视为服务于社会稳定的工具,而高频次、大规模的市场交易,因其伴随着信息、人员等要素的自由流通,所以,自给自足式的零交易行为被鼓励,而“分工和交易”的市场行为却被打压。


此外,由于传统社会往往是农耕社会,土地几乎是唯一能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土地的这种“价值唯一性”,使得那些能最大效率掠夺土地的暴力行为,成了传统社会最主要的财富流转方式,而这最终导致了社会陷入持续争夺有限“土地资源”的互相伤害,结果就是“经济零增长社会”。(参考张笑宇《商业与文明》)


当然,经济零增长社会的问题,还不是经济的持续停滞不前,而是这种经济环境会无限放大“暴力分配逻辑”,进而会滋生无数掠夺,甚至“数人头”的战争行径。历史学者、《秦制两千年》作者谌旭彬称之为“中国历史的成功法则”:即只有那些攫取社会资源最残酷的个人或者集团,才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





▌唯有市场经济,才能让现代政治“真正运行”


制度,或者说构建在制度基础上的政治,不仅重要,而且始终都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裸露在外面的那层最硬的壳。


在前现代社会,政治的确是“灵魂”一般的存在。我们熟知的秦制社会,就是“君权+大一统”的政治统摄一切,经济活动始终被压缩在既能满足政治所需,但又在政治可控制、可容忍的范围内,自然不可能有分工贸易的扩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持续正增长。


然而,在现代社会,逻辑被颠倒过来——现代社会的灵魂是市场经济。如果说离开了现代政治制度,现代社会就会轰然倒塌,那么,离开了支撑现代政治制度的市场经济,现代社会从一开始就不可能产生。在没有市场经济的地方,即便人为的复制或者模仿一套现代政治制度,也不可能正常运转。


因为现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和正常运转,离不开一些最基本的逻辑和条件,而这些逻辑和条件,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培育出来,并得以维系。


比如,“有限政府”的真正运转,关键在于“自治”的传统加“分权制衡”的制度设置。即个体和组织能协商解决的,公权力不必介入。然而,现代社会的规模与复杂性,又更加凸显了政府的重要性,既要有为政府,更要避免全能政府,最好的办法只能是在制度设计上,将最重要的几种权力分散,并且互相制约。


不过,只要稍微了解市场经济,就不难发现:与其说这是现代政治的基本逻辑,不如说这是将市场经济的逻辑复制到政治领域。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追求经济利益是人的天性,既不需要鼓励,更不应该压制,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尊重“经济活动分散到无数的个人和组织,由每一个分散的个体自由决策”这一基本事实,承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制约、奖惩所有的市场主体,最后的结果是既分散了整体风险,又能筛选出最优的产品、企业和企业家。


更重要的是,现代政治的正常运转,仅有顶层的制度设计和政治精英,还远远不够,更离不开从传统的臣民社会到现代公民社会的转变,这一转变,除了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实践——每一个真正的市场行为,都演绎着人格平等前提下的自由选择和价值交换,以及妥协与协作、遵守契约等基本精神——而这些,是参与现代政治的前提条件。


除了培育现代政治所需要的理念、组织和人,市场经济自身的好坏,还能够直接改变政治环境。诺奖得主弗里德曼说,当经济增长时,社会中的成员往往拥有更积极的价值取向,这种心态不仅会进一步强化市场,更是健全民主体制、实现社会自由的关键。


相反,被誉为“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在《经济人的末日》一书中,通过研究20世纪德国法西斯的起源指出:经济危机发生时,企业大量倒闭,失业剧增,“民粹+极权”就会乘虚而入,并将市场经济当作替罪羊,将全能政府奉为救世主,结果是现代政治和市场经济被同时摧毁,人类已经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总之,市场经济与现代政治不可能长期分立。如果持续发展市场经济,一定会走向现代政治;因为每个身处市场之中的人,每天都体验着,并受惠于市场经济的逻辑,自然会以此来度量现实政治是否与之相悖,而市场经济带来的经济持续正增长和契约社会的成熟,则会进一步拱卫现代政治。相反,前现代的政治制度,由于自身的运行逻辑不可能带来经济的持续正增长,所以不可能长期维系它所需要的稳定,最终要么走向崩溃,要么选择市场经济,并进入渐进式社会转型的必经之路。


因此,离开市场经济,现代政治就是无源之水,或者说是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也因此,摧毁现代政治,无一不是从摧毁市场经济开始。可见,现代政治制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它,才能捍卫作为现代社会灵魂的市场经济,也只有市场经济,才需要现代政治制度。




▌唯有市场经济,才能让自由、平等等价值“真正落地”


长期而言,是价值观、理念、信仰引导着人类前行。人类社会有诸多共同的价值观。虽然,这些价值从轴心时代就被讨论着,甚至民主、共和等理念,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被局部实践过。但只有市场经济制度诞生后的现代社会,不仅让这些抽象的价值真正落地,而且还不断地丰富其内涵,拓展着外延。


·市场经济是平等这一理念最好的试验田。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条件,正是一个人人平等的“陌生人社会”,所有人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因此,“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所有的交易,都以无差别的货币为纽带,与身份、地位、血统无关,也不需要某个人、某些组织来安排。每个人的禀赋、条件虽然千差万别,但作为市场主体,都是公平的。


可以说,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发明的最平等的一种制度。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治,是保护所有人的权利,不保护某一类人利益的法治(张维迎《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因此,它提供了一种让穷人变富的公平机会,也预设了让富人变穷的风险,在不断变化中,真正受益的是芸芸众生。因此,市场经济才是真正的人民经济。相反,最反对、害怕市场经济的,从来都是既得利益者和特权者。他们也强调“法治”,但“法治”往往是保护自己利益、剥夺其他市场主体权利的工具,而非保护所有人平等参与市场经济的权利。


·市场经济不断扩展着自由的边疆。有权势的人,在任何社会都能享受到“自由”,但只有市场经济,让今天的几乎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比历史上最奢华的帝王、贵族更多的自由。当然,最重要的自由,还不是“可以做什么”的积极自由,而是“可以不做什么” 的消极自由。没有市场经济,学成文武艺,只能“货于帝王家”,因为全世界只有一个雇主;有了市场经济,既可以自由选择雇主,还可以通过创业自己成为“雇主”。关于市场经济与自由之间的关系,还是米塞斯的洞察深刻,他说:取消市场经济,实际上取消了一切自由,只剩下服从。



总之,市场经济的运行逻辑,就是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捍卫市场经济,就是捍卫我们已有的自由、财富和生活方式。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没有人否认哈姆雷特的王子身份。但是,市场经济之于我们,却非如此。今天,已经很少有人公开否认现代文明的共同价值,也没有人敢直接反对现代民主政治,哪怕个别总想梦回传统社会的文人和政客,也都是先把自己的真实目的打扮成现代社会的制度和理念。


然而,作为现代社会灵魂的市场经济,无论是主流舆论,还是国内外各学科的教科书,依然只是一种关于经济增长、关于效率的工具,是世俗的,甚至庸俗的,而非一种值得捍卫的理念,更到不了现代社会灵魂的地位。


谬误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错将灵魂当工具,结果自然是灵魂被抽空,剩下一具“充斥着空洞口号和摆设一般的制度”的空壳。难怪有人说:“大词泛滥、大饼横飞的年代,往往是市场经济式微的年代,个体的自由几乎被剥夺殆尽,市场的手足被戴上镣铐,只能任其摆布,还要故作热泪盈眶状。”


如果我们稍微了解过去几年,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捍卫市场经济。


▲在缺少市场经济的传统社会,全世界只有一个雇主




捍卫市场经济
亟需一场认知上的范式革命


捍卫市场经济,首先需要从理念和专业的视角,阐释市场经济及其逻辑到底是什么,还“市场经济以现代社会灵魂”之地位。在商业传统淡薄的地方,即便这第一步,不仅会触动少数既得利益者,更会触动多数人的“灵魂”,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布道,而经济学家张维迎,无疑是市场经济在中国最重要的布道者。


▌市场经济的布道者张维迎


近几年,张维迎一边为更多人所熟知,一边却似乎变得更陌生。


——为更多人所熟知,是因为他一篇篇关于市场的逻辑、语言腐败、企业家精神等脍炙人口的演讲和短文,以及他缅怀亲人和师友的散文、信天游,在互联网上“病毒式”的传播,让这位离开讲堂和镁光灯已多年的经济学家,意外地扮演了互联网时代市场理念的传播者的角色。以上内容的精华,被集结成《回望:一个经济学家是如何长成的》一书,最近公开出版发行,这既是喜欢张维迎的读者非收藏不可的一本书,也是一本视角独特的经济学人文启蒙书,读过该书部分篇章的读者说这是“张维迎的道德情操论”。


——似乎变得更陌生,是因为“媒介即信息”,互联网在放大作为理念传播者的张维迎的同时,却遮蔽了作为经济学家的张维迎,从80年代初到今天,因对市场经济所做的专业阐释,而成为“市场经济在中国名副其实的布道者”的事实。


早在意识形态尚未退潮的80年代初,张维迎就发表《为钱正名》一文,成为最早吃“螃蟹”的人;1984年,研究生尚未毕业的张维迎,在影响中国改革进程的莫干山会议上,因其超前而又务实的市场化改革方案脱颖而出(推荐阅读柳红《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后来,在他任教北大,尤其是执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那些年,“市场经济”一度成为“显学”,张维迎功不可没。


▲莫干山会议上的张维迎


而他近四十年来出版的作品,更是从经济学的专业角度,阐释市场的逻辑,以及市场经济何以成为现代社会之灵魂,为市场经济在中国布道:


迄今依然被低估的《信息、信任与法律》一书,从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视角,探究了市场经济与经济增长、信任、法治、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将市场经济拓宽到整体性改革和中国社会转型的高度。


为更多人所熟知的《理念的力量》《市场的逻辑》《市场与政府》等作品,系统诠释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基本逻辑,成为无数人认识市场经济的启蒙书。


已成为个别高校教材的《博弈与社会》,从博弈论的视角,阐释了为什么只有市场经济才能让陌生人之间的合作可以达成,并不断拓展,以及市场的逻辑为什么优于、并且最终会战胜强盗的逻辑。


不过,如果对张维迎的理解仅限于此,那么我们对市场经济、对现代社会的理解,还只是浮于表面。


......


在越来越多的政治正确面前,张维迎这样的经济学家越来越稀有,以简明的经济学逻辑,让我们看到看不见的东西。在诸多经济学家投奔政治的道路上,张维迎老师仍然坚持做一个真正说实话的教育家,站在自由的经济思想之上,孜孜不倦地普及经济常识。


他提出的“用市场逻辑战胜强盗逻辑” 、“理念和领导力决定中国未来”、“自由是一种责任”、“中国需要制度型企业家”等理念,其影响力早已超越经济学界,开启了无数人的思想启蒙之旅。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张维迎老师沿着米塞斯、哈耶克等先知的思想轨迹,通过一本一本著作,推广自由市场的理念和常识,扭转人们的错误观念,保卫我们的财富与自由。


在过去40年,我们从贫困潦倒,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疑得益于“市场”的力量。在“市场”被污染、污名化,甚至遭遇前所未有危机的当下,是否真正理解“市场”的力量,既关乎我们的财富,更关乎我们未来的命运。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张维迎作品集”。作为学界少有的同时被内外学界称赞的经济学家,张维迎老师的作品有着思想的超前性和持久的影响力,但是却搜集不易——有些不断地被修订、再版,有些却因种种原因,常常断货,甚至绝版。先知书店深知张老师作品的价值,集齐张老师重要作品。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含一册签名,含独家好书)。



▍延伸阅读

市场经济的三大敌人,其中一个隐秘而又尴尬

张维迎:主流经济学在解释市场、捍卫市场方面是不及格的

92岁吴敬琏重磅发声:什么是当下经济问题的根源?

张维迎:中国经济未来能够保持3%的真实增长就挺好

文明社会的六大特征

知识分子的责任不是改造社会,而是抵制乌托邦主义者的“迷人呼叫”

宋案重审:是谁谋杀了中国“立宪”第一人?

如此删除,实属罕见

每次剧变之前,都有七个征兆

这本书,请原谅我不便写书评(读完吓出一身冷汗)

自由、权利与良知:三个值得深思的故事

大棋局:关于1944-1950年历史最深的五大误解

余世存:中国也有一个房龙

灵魂三问——康德的终极关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