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讲些道德,多谈些法治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已经此消彼长了很多年,从宏观而言,自晚清末期开始,依法治国在中华文明里,才艰难萌芽,扭曲生长。数次濒临死亡,终究是顽强的活了下来,虽说依然不成气候,但毕竟也开始登入大雅之堂。这是时代的进步,更是时代的需要。
而以德治国,自汉朝独尊儒术(公元前134年)至今,已经统治中国2000余年,且其遗毒至今戕害着整个文明。
道德本质上属于人类对于规律和秩序的一种情绪化反应,对于人类个体而言,属于私德。道德是难以量化,难以界定,难以甄别的。而鼓吹以德治国的那些人,国师也好,帝王也罢,他们有没有道德,谁能甄别,谁敢界定?
道德体系有很多种,各种道德体系互相冲突的时候,统治阶层力捧的道德体系会强行湮灭被统治阶层的道德体系。道德的私人属性注定了一旦被湮灭,注定会走向不道德。
目前而言,真正有效处理道德与利益关系的哲学倒也有现成的,佛家的因果业报那一套。虽然那只是二维逻辑,但应付二维感知倒也绰绰有余。
人类建立的各类组织,本质上属于集体主义的具象化。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属于存量博弈,有你无我。为了生存和发展,个体不得不学会了伪装,压制着自我以求最大程度融入集体,最大程度与集体减少摩擦。而道德,由于其本身难以量化、难以甄别、难以界定的特性,必然因此陷入虚无化,虚伪化和虚拟化。
丛林规则的受益者最害怕的就是别人也给他们搞一搞丛林社会的玩法。因此,当他们占据食物链的顶端时,会不遗余力的劝导大家:你们要有道德,不要搞丛林社会那一套。
具体而言,一个社会一旦鼓吹道德的时候,必然会出现道德沦丧,全民道德水平急剧下滑的局面。所谓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罗翔老师曾经说:道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自律,而不是他决。
当我们贫穷的时候,渴望市场让我们变的富裕;当市场带来富裕的时候,渴望好的制度带来安全与自由。但是我们却从未想到,离开了信任,即便一个商品最完备、最开放的市场,一套最优越、最有效的制度,也根本无法独立运行。
而信任既不能完全建立在冷酷无情的法律条文上,更不能完全建立在人民群众的集体情绪上。每当社会热点爆发,我们要深思的,不仅仅是现象背后单方面的道德、法治顽疾,而是法治、信任、道德共同交织的现实困境。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重建信任法律书单”,这套书讨论关于道德、声誉、法律、社会、信任与自由等等命题,更切合中国实际,从道德培育、自发社会规范等方面,对如何以法学精神构建良序社会有一系列可行性建议,堪称一套“给中国人量身定做”的好书。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罗翔:法律的底层是价值观念
麦克法兰:法治为何重要?